邓小平“西部建设”思想与西部大开发
有些同志讲美,美当然是好的,大家都是愿意美的,但是应该在经济实用的条件下,在可能的情况下照顾美观,实在不大美也就算了,等到将来富裕了再来讲美,今天主要讲经济讲实用。二、面对群众的需要。我们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群众的需要。……我们的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建学校如此,修建文化娱乐场所如此,解决‘骨头’和‘肉’的关系问题也是如此。”(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8页。)“总之,我们搞建设,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注:本文所有引语均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68至269页。)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有血有肉的思想和言语距今虽然近半个世纪,但读来仍然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实际,离我们很近,就像他今天在中央的什么会议上针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讲话。我们国家目前仍然不很富裕,因此建设的重点还是要在“肉”上多动些脑筋,不能总是把眼睛盯在“骨头”上,一阵风似的“大上”。所以,处理好“骨头”和“肉”的关系问题依然是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的指导思想。
(三)勤俭建国的方针。
勤俭建国的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贯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建国初期,更需要贯彻和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把这么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进的工业国家,需要长期的刻苦的努力。这就是说,需要勤俭建国的本领。因为你穷嘛!如果在贫穷的基础上不懂得勤俭建国,这个国家是建不好的。……从过去几年的建设来看,证明我们的知识很少,还没有学会勤俭建国的本领。”(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2至263页。)致使我们的建设工作出现了不少浪费现象,其中包括原材料、国家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由于“贪新贪大”所造成的浪费更为严重,因此邓小平同志批评说:“对建设总是贪新贪大,这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的思想使我们吃了亏。”“我们有些企业规模很大,占地很多,每一个工厂,都有一个大的厂前区,一个办公大楼,没有这些是否可以呢?是否简陋一点也能指挥生产呢?很多钱是花得不适当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5页。)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浪费现象和不良作风,邓小平同志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缺少建设的知识和经验,必然要交很高的“学费”,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向外国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经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有先进的东西我们也要学。”“我们既要接受成功的经验,也要接受犯错误的教训;既要善于学习国际的经验,也要善于学习自己的经验。”(注:本文所有引语均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65页。)有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就能做到“少交学费”,“花很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这是勤俭建国的真本事。
二是因为官僚主义严重,必然产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讲排场、摆阔气,从而造成严重浪费,因此邓小平同志严肃指出:“革命当中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会使我们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在建设中如果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也会使我们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会使我们不能达到勤俭建国的目的,会使我们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搞好建设。”(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4页。)只有克服了官僚主义,才能做到面对我国现实、面对群众需要,不讲“气魄”讲“实用”,真正实现勤俭建国之目的。
三是因为头脑发热不冷静,因此邓小平同志提醒大家:“大企业,首先是中央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脑子发势,一脑袋的贪新贪大,追求堂而皇之的形式,脱离中国的实际。”(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6页。)
四是因为没有坚持节约的原则,因此邓小平同志说:“要提倡因陋就简,经济节约,艰苦奋斗。我看真正讲节约的应当是社会主义。我在兰州见到一个工厂,设备极简陋,厂长的办公室很朴素,一切都很简单,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差。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要这样办,但是用这样的精神办企业,是值得学习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6页。)节约是勤俭建国的基本原则,没有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就会变成空洞的口号。因此邓小平同志把节约的原则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关于“西部建设”的领导方法
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革命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现在的建设问题解决的好不好,关键也在于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4页。)关于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强调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出动前的准备工作。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实施一项伟大的战略行动,没有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的充分准备,就不能使运作深入、扎实、有序、有效地进行。邓小平同志认为,“关于出动前的准备。应包括思想、组织、政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准备。我们南进时就是缺乏准备,所以吃了很大的亏。”(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24页。)思想上的准备是为了提高人们的信心和土气;组织上的准备是为了保证运作的正常进行;政策上的准备是为了各项工作的正确实施;经济上、物质上的准备是建设工作的根本保障。
(二)实行“统一领导”的原则。
统一领导是克服官僚主义现象的重要原则和制度。尤其是对于一项带有战略性的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尤为关键。因此邓小平同志强调:“头绪很多,没有主要负责的机关,也没有指定主要负责的人,往往一件事情很长时间不能解决。这种官僚主义,就是由于没有统一领导,没有专人负责而来的。以后凡是涉及几个部长的事情,必须召集在一块,商定方针步骤,一致执行;重大一点的问题必须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或委员会,指定主要负责的人员,以专责守。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好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82至183页。)
在建国初期,由于我们坚持了统一领导的原则,所以使西南地区的建设工作得到了顺利的进行,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实施西
(三)创造典型,积累经验的领导方法。
利用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工作这是我们党指导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在“西部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曾多次讲过“创造典型,积累经验”的方法,诸如“立即着手调查研究,创造典型,积累经验,”(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66页。)“进行典型试验,积累经验,指导其它。”(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77页。)“集中力量,创造典型,积累经验,然后普及的领导方法,用之于城市各项工作中,都是灵验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83页。)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尤为重视“创造典型,积累经验”的领导方法,承包制的推广、经济特区的扩大等,都是“创造典型,积累经验,然后普及”的结果。对于西部大开发这样一项伟大的建设工程,也离不开这种领导方法。“我们同志在新的工作中往往忘记了这个工作方法,以致走了许多弯路,应引起注意。”(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83页。)
(四)把做好少数民族的团结工作放在战略的地位。
邓小平同志在“西部建设”时期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团结的工作,将其视为“最重大的问题。”他认为:“少数民族问题,在西南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一个是西北,一个是西南。恐怕西南比西北还多,而且情况也比较复杂。西南的国境线从西藏到云南、广西,有几千公里,在这么长的边境上,居住的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因此从西南的情况来说,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61页。)因此他强调:“政治的也好,经济的也好,文化的也好,现在都要开始去做。所有这一切工作,都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他们赞成就做,赞成一部分就做一部分,赞成大部分就做大部分,全部赞成就全部做。”(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68页。)另外还有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等问题,都必须妥善处理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如此,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建设工作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邓小平“西部建设”思想与西部大开发(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609.html
(三)勤俭建国的方针。
勤俭建国的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贯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建国初期,更需要贯彻和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把这么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进的工业国家,需要长期的刻苦的努力。这就是说,需要勤俭建国的本领。因为你穷嘛!如果在贫穷的基础上不懂得勤俭建国,这个国家是建不好的。……从过去几年的建设来看,证明我们的知识很少,还没有学会勤俭建国的本领。”(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2至263页。)致使我们的建设工作出现了不少浪费现象,其中包括原材料、国家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由于“贪新贪大”所造成的浪费更为严重,因此邓小平同志批评说:“对建设总是贪新贪大,这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的思想使我们吃了亏。”“我们有些企业规模很大,占地很多,每一个工厂,都有一个大的厂前区,一个办公大楼,没有这些是否可以呢?是否简陋一点也能指挥生产呢?很多钱是花得不适当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5页。)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浪费现象和不良作风,邓小平同志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缺少建设的知识和经验,必然要交很高的“学费”,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向外国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经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有先进的东西我们也要学。”“我们既要接受成功的经验,也要接受犯错误的教训;既要善于学习国际的经验,也要善于学习自己的经验。”(注:本文所有引语均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65页。)有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就能做到“少交学费”,“花很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这是勤俭建国的真本事。
二是因为官僚主义严重,必然产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讲排场、摆阔气,从而造成严重浪费,因此邓小平同志严肃指出:“革命当中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会使我们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在建设中如果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也会使我们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会使我们不能达到勤俭建国的目的,会使我们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搞好建设。”(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4页。)只有克服了官僚主义,才能做到面对我国现实、面对群众需要,不讲“气魄”讲“实用”,真正实现勤俭建国之目的。
三是因为头脑发热不冷静,因此邓小平同志提醒大家:“大企业,首先是中央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脑子发势,一脑袋的贪新贪大,追求堂而皇之的形式,脱离中国的实际。”(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6页。)
四是因为没有坚持节约的原则,因此邓小平同志说:“要提倡因陋就简,经济节约,艰苦奋斗。我看真正讲节约的应当是社会主义。我在兰州见到一个工厂,设备极简陋,厂长的办公室很朴素,一切都很简单,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差。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要这样办,但是用这样的精神办企业,是值得学习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6页。)节约是勤俭建国的基本原则,没有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就会变成空洞的口号。因此邓小平同志把节约的原则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关于“西部建设”的领导方法
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革命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现在的建设问题解决的好不好,关键也在于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64页。)关于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强调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出动前的准备工作。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实施一项伟大的战略行动,没有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的充分准备,就不能使运作深入、扎实、有序、有效地进行。邓小平同志认为,“关于出动前的准备。应包括思想、组织、政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准备。我们南进时就是缺乏准备,所以吃了很大的亏。”(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24页。)思想上的准备是为了提高人们的信心和土气;组织上的准备是为了保证运作的正常进行;政策上的准备是为了各项工作的正确实施;经济上、物质上的准备是建设工作的根本保障。
(二)实行“统一领导”的原则。
统一领导是克服官僚主义现象的重要原则和制度。尤其是对于一项带有战略性的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尤为关键。因此邓小平同志强调:“头绪很多,没有主要负责的机关,也没有指定主要负责的人,往往一件事情很长时间不能解决。这种官僚主义,就是由于没有统一领导,没有专人负责而来的。以后凡是涉及几个部长的事情,必须召集在一块,商定方针步骤,一致执行;重大一点的问题必须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或委员会,指定主要负责的人员,以专责守。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好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82至183页。)
在建国初期,由于我们坚持了统一领导的原则,所以使西南地区的建设工作得到了顺利的进行,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实施西
部大开发战略中,统一领导的原则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创造典型,积累经验的领导方法。
利用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工作这是我们党指导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在“西部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曾多次讲过“创造典型,积累经验”的方法,诸如“立即着手调查研究,创造典型,积累经验,”(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66页。)“进行典型试验,积累经验,指导其它。”(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77页。)“集中力量,创造典型,积累经验,然后普及的领导方法,用之于城市各项工作中,都是灵验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83页。)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尤为重视“创造典型,积累经验”的领导方法,承包制的推广、经济特区的扩大等,都是“创造典型,积累经验,然后普及”的结果。对于西部大开发这样一项伟大的建设工程,也离不开这种领导方法。“我们同志在新的工作中往往忘记了这个工作方法,以致走了许多弯路,应引起注意。”(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83页。)
(四)把做好少数民族的团结工作放在战略的地位。
邓小平同志在“西部建设”时期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团结的工作,将其视为“最重大的问题。”他认为:“少数民族问题,在西南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一个是西北,一个是西南。恐怕西南比西北还多,而且情况也比较复杂。西南的国境线从西藏到云南、广西,有几千公里,在这么长的边境上,居住的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因此从西南的情况来说,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61页。)因此他强调:“政治的也好,经济的也好,文化的也好,现在都要开始去做。所有这一切工作,都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他们赞成就做,赞成一部分就做一部分,赞成大部分就做大部分,全部赞成就全部做。”(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168页。)另外还有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等问题,都必须妥善处理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如此,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建设工作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邓小平“西部建设”思想与西部大开发(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