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理论 光辉的实践——邓小平理论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
”的疑虑和争论。对此,邓小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手脚,鼓励大胆试,大胆闯,从“三个有利于”中找动力,找活力,开拓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也就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为人民谋利益的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争取时间更快发展社会主义的标准。
——改革开放从人们关心的切身利益做起,摸着石头过河,循序前进,一切经过试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先进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付诸行动,究竟从何着手,怎样才能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减到最低点,这是一项高超的谋略和领导艺术,处理不当,事与愿违。邓小平概括我国的做法是:我们的改革是先从经济上,从改善人民生活上做起,不是从政治上做起。(同上,第457页)这话是邓小平在1991年10月向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说的,表明我们同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做法不同,结果也不同。我们取得的成果,受到国际上广泛的赞誉,这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利用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将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期间,资本主义还会有发展,还会创造出有用的东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能否防止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将对社会主义产生重要影响。邓小平指出,“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他还说:国际上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利用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是为了最终超越资本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邓小平独具的世界眼光和战略目标。
——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相应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但上层建筑有相对独立性,也会起反作用。牢牢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和前途。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决不照抄照搬西方的议会民主和多党制。他同时提出了判断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价值标准,“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是根据这“三条”要求来进行的,既稳妥,又有实效。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的新希望
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使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为马克思主义赢得了新的声誉。在世界上拥有超过12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实行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中振兴,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对《宣言》中的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学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都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果。中国革命的成功,也是毛泽东实行这一结合的光辉范例。可是自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教条主义盛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被当作坚持社会主义的唯一选择,扼杀了各国的创新精神。这是导致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出现停滞、遭受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他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的成功,坚定了社会主义者探索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现在,建立“本国式的社会主义”,已越来越多地被当作一个普遍的命题和目标。这是振兴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
——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20多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8%。这样长期的高速增长,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未曾有过。在同期,不但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年均增长2.5%高出许多,也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3%,与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5%相比,也高出不少。中国改革的成功表明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光辉前途充满信心。
——中国成功的发展经验,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不发达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在现实世界,实现这种跨越发展的国家是少数。80年代后期,邓小平特别强调,在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情况下,第三世界国家要利用这一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要根据本国的条件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搞好民族团结,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使经济得到发展。”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发展经验,可供第三世界国家借鉴。
在本世纪最后一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当我们回顾邓小平理论的诞生和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690.html
——改革开放从人们关心的切身利益做起,摸着石头过河,循序前进,一切经过试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先进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付诸行动,究竟从何着手,怎样才能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减到最低点,这是一项高超的谋略和领导艺术,处理不当,事与愿违。邓小平概括我国的做法是:我们的改革是先从经济上,从改善人民生活上做起,不是从政治上做起。(同上,第457页)这话是邓小平在1991年10月向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说的,表明我们同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做法不同,结果也不同。我们取得的成果,受到国际上广泛的赞誉,这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利用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将需要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期间,资本主义还会有发展,还会创造出有用的东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能否防止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将对社会主义产生重要影响。邓小平指出,“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他还说:国际上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利用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是为了最终超越资本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邓小平独具的世界眼光和战略目标。
——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相应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但上层建筑有相对独立性,也会起反作用。牢牢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和前途。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决不照抄照搬西方的议会民主和多党制。他同时提出了判断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价值标准,“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是根据这“三条”要求来进行的,既稳妥,又有实效。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的新希望
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使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为马克思主义赢得了新的声誉。在世界上拥有超过12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实行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中振兴,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对《宣言》中的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学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都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果。中国革命的成功,也是毛泽东实行这一结合的光辉范例。可是自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教条主义盛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被当作坚持社会主义的唯一选择,扼杀了各国的创新精神。这是导致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出现停滞、遭受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他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的成功,坚定了社会主义者探索走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现在,建立“本国式的社会主义”,已越来越多地被当作一个普遍的命题和目标。这是振兴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
——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20多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8%。这样长期的高速增长,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未曾有过。在同期,不但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年均增长2.5%高出许多,也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3%,与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5%相比,也高出不少。中国改革的成功表明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光辉前途充满信心。
——中国成功的发展经验,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不发达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在现实世界,实现这种跨越发展的国家是少数。80年代后期,邓小平特别强调,在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情况下,第三世界国家要利用这一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要根据本国的条件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搞好民族团结,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使经济得到发展。”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发展经验,可供第三世界国家借鉴。
在本世纪最后一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当我们回顾邓小平理论的诞生和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
程,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事实根据宣告,数年前盛行的所谓“20世纪兴起的社会主义,将在20世纪内灭亡”的预言彻底破产。瞻望21世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定将会有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发展趋势。
《科学的理论 光辉的实践——邓小平理论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