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经营中自营业务的风险与管理
共128.5元。多空双方由于对贴补率的严重分歧,在148元附近展开角逐,持仓量迅速扩大,并且该合约的持仓量高度集中到少数几个机构手中,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成为空方的主力。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1995年新债发行公告,由于新债发行量较少,这被市场理解为利多,加上1995年三年期国债贴补率和和贴息消息的进一步明朗,致使国债期货价格上扬。空头在148.5元的价位上封堵未果之后,行情大幅飙升。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损失惨重,为了挽回损失,不惜采取透支交易手段,于收市前8分钟集中抛出相当于“327”国债现券发行总量3倍多的卖单,将“327”合约的价格从150.3元打压至147.5元,使当日建仓多头全线爆仓。当天最后8分钟的交易后来被上海证券
分析:
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国债期货自营交易失败的原因主要如下:
首先,研究不到位,投资决策存在严重问题。对保值贴补率和贴息的预期不足,在当时情况下站在空头行列,显然没有准确分析政府政策和市场条件。
其次,风险预警缺位。如果说在事先错判政策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政策已经明朗的情况下仍然顽固地坚持作空的错误策略,在资金、仓位明显出现风险仍不能引起高层的重视,表明该公司内部没有实行风险预警,或风险预警措施不力。
再次,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丧失。事实上,万国证券在“327”国债自营业务中的巨亏并不是一天造成的,在巨额亏损发生之前,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风险征兆。此时的风险内部控制措施并没有启动,管金生的情绪化个人决定成为不是制度的制度。管金生在此之前的成功,确立了其绝对权威的地位,正是这样一种状况使风险降临时无法用制度去控制风险,只相信个人的力量去力挽狂澜。
至于后来的透支交易属于恶意违规,已经不属于正常的风险管理范畴。再者,万国证券的巨额亏损并不是透支交易之后出现的,而是透支交易之前就已经存在。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陈贵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710.html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1995年新债发行公告,由于新债发行量较少,这被市场理解为利多,加上1995年三年期国债贴补率和和贴息消息的进一步明朗,致使国债期货价格上扬。空头在148.5元的价位上封堵未果之后,行情大幅飙升。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损失惨重,为了挽回损失,不惜采取透支交易手段,于收市前8分钟集中抛出相当于“327”国债现券发行总量3倍多的卖单,将“327”合约的价格从150.3元打压至147.5元,使当日建仓多头全线爆仓。当天最后8分钟的交易后来被上海证券
交易所宣布为无效,空头蓄意违规操纵价格的意图落空,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因此亏损高达十几亿元。
分析:
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国债期货自营交易失败的原因主要如下:
首先,研究不到位,投资决策存在严重问题。对保值贴补率和贴息的预期不足,在当时情况下站在空头行列,显然没有准确分析政府政策和市场条件。
其次,风险预警缺位。如果说在事先错判政策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政策已经明朗的情况下仍然顽固地坚持作空的错误策略,在资金、仓位明显出现风险仍不能引起高层的重视,表明该公司内部没有实行风险预警,或风险预警措施不力。
再次,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丧失。事实上,万国证券在“327”国债自营业务中的巨亏并不是一天造成的,在巨额亏损发生之前,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风险征兆。此时的风险内部控制措施并没有启动,管金生的情绪化个人决定成为不是制度的制度。管金生在此之前的成功,确立了其绝对权威的地位,正是这样一种状况使风险降临时无法用制度去控制风险,只相信个人的力量去力挽狂澜。
至于后来的透支交易属于恶意违规,已经不属于正常的风险管理范畴。再者,万国证券的巨额亏损并不是透支交易之后出现的,而是透支交易之前就已经存在。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陈贵田
《期货经营中自营业务的风险与管理(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