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金融学论文 >> 正文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现在,在国内有一股这样的“热”,叫做搭国有企业上市最后一班车。就是说,中国已经入世了,政府的照顾政策只剩下很短的时间可以公开使用了,必须要赶在2005年以前上市。否则,如果上市必须靠企业的质量,国有企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看来,国有银行的上市问题正是这股“热潮”的产物。 

    4.2不良贷款知多少? 

    国有银行上市的第一关就是要弄清楚究竟有多少家当。企业上市时考虑的是净资产。如果企业注册资本是1亿元,但是欠别人的债务有2亿。那么,我们说这家企业资不抵债。别说上市,早就该破产倒闭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中最多只有8%是属于自己的,其余的都是企业和老百姓存的钱。银行拿储户的钱放贷,如果出现了不良贷款,自然应当由银行负责。因此,在考虑银行的净资产时不仅要看银行的注册资本还要看它究竟有多少不良贷款。如果银行要上市,首先要把不良贷款的数字搞清楚。在这里有几笔帐非算不可。 

    第一,2002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国有商业银行去年底不良贷款比例为25.37%;按照这一估计,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大约为22898亿元。 

    第二,按照官方报导,被“剥离”到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贷款有15688亿元。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了一年多了,已经完成了收购四家国有银行部分不良资产的任务。但是,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按照2001年9月底的数据来看,已经处理掉的和追回的不良贷款总数为1360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8.67%(见表4)。 

    众所周知,讨债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要的必然先要回来。剩下来的不良贷款都是些硬骨头。就算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讨债和资产重组的本事很大,能要回来30%就算很成功了,那么还有将近10000亿的坏帐。[15]无论把这些坏帐“剥离”到哪里去,坏帐还是坏帐。这是四大商业银行欠老百姓的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储蓄者都有权把自己的存款要回去。老百姓不会去找那些资产管理公司,只能找当初收他们存款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怎么来补这个窟窿?如果把这10000亿算进去,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要上升多少?亚洲开发银行在《亚洲复苏报告》中估计,如果把转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贷款计算在内的话,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将调整为37%(见表5)[16]。 

    第三,目前,国有银行计算不良贷款数目是采用“一滞二呆”的分类原则计算的。早在1998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上朱熔基总理就明确指出,“我们不要盲目在所有领域都照搬国际惯例,但是在贷款分类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采纳国际惯例”。在2002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度强调“商业银行从今年开始要全面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17] 

    可是,实行“五级分类”谈何容易。在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广东发动了一场中外闻名的“清分”试点。(清理银行资产,为贷款分类)。要求在广东境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在3个月内完成所有金融资产的清理和分类工作。为此,中央银行从全国调集了200多名专家会战广东,打算在广东清理分类之后,将“五级分类”逐步扩展到全国。中央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成立了专门的清分办公室,并且将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期限分解到了各个基层分支机构。广东的清分试点从1998年5月开始,到8月结束。可是,清分的结论却成了中央银行“烫手的山芋”。参加清分试点的人说,再弄下去,我们就要变成反贪局了。一直拖了一年多,199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才对继续开展“五级分类”作出部署。在2000年9月,中央银行发布了《关于不良贷款的认定办法》,令人意外地重申继续以“一逾二呆”作为确定不良贷款的标准,其中确实有难言之隐。在2000年对银行的财务真实性和贷款质量进行全国性检查,连

那些已经采用了“五级分类”的银行还要倒退回去,按照“一逾二呆”的数据来汇总数据。为什么中央银行在“五级分类”问题上会如此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很明显,“五级分类”揭露出来的? 涣即?钍?衷对洞笥凇耙挥舛?簟薄?18] 

    按照1997年以前“一逾两呆”的标准,贷款逾期3年才划为呆滞,借款人走死逃亡才划为呆帐,而按照“五级分类”,只要借款人不能归还本息30~90天就列入不良贷款。[19]假定国有银行认真地采用了“五级分类”,许多现在算为正常的贷款将变成不良贷款,不知道这样一来,银行的不良贷款还要上升多少? 

    第四,“五级分类”与“一逾两呆”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考虑信贷质量。如果一个企业借了10笔款,按照“五级分类”,只要有一笔贷款不能按时归还,这个借款者的信用评级就要下降,其他贷款都要列入问题贷款。可是按照“一逾二呆”,只要其他贷款尚未到期就不算。按照“五级分类”,信用评级恶劣的国有企业有多少?目前给国有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事情尚在讨论之中,倘若真的按照信贷质量来划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还要上升多少? 

    第五,四大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都给了国有企业,特别是贷给了目前上市的1167家企业,其中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当计算不良贷款的时候,是按照这些企业的帐面数字来评估的。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在1996年底,32.2万户预算内国有企业拥有的资产总额为7.29万亿元,负债5.18万亿元。负债率高达71%。在这些企业的债务中逾期、呆滞、呆帐以及长期拖欠的不良债务占20%,超过1万亿元。[20]这些仅仅是帐面上的数字,真实数字恐怕更为严重。 

    有人估计至少20%的上市公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假帐。“银广夏”就是一个例子。前不久还被称为资产质量特别优秀的好企业,说破产就破产了。揭开盖子来,尽是假帐。如果有许多上市公司隐瞒了巨额亏损,那么一旦搞清楚了这些公司的帐目,岂不是又要给银行的不良贷款大大增加一笔? 

    最近,央行要求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每年下降二个百分点,也就是要减少600亿。据说,这是央行新设的金融监管局的主要职责。实际上,这对于央行金融监管局来说绝非易事。央行的金融监管人员长期以来就像救火队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奔波。说我们的金融业“四面起火,八方冒烟”真是一点都不夸张。目前,贪污腐败现象越演越烈,金融领域是所有寻租活动必经之途。拿这么有限的几个金融监管人员去对付“人心不古,党风日下”,实在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单一的金融监管渠道是无法对付日趋复杂的金融监管的。说声要减少600亿不良资产,下个指标容易,怎么实行?那些国有企业在继续亏损,到时候,银行敢不敢不再发放贷款?或者干脆叫他们破产倒闭?只要银行摆脱不了各级政府的控制,就别想摆脱来自于国有企业的坏帐。 

    说句不客气的话,别说每年降低600亿不良贷款,如果能够保持在现在这个水平上就非常不容易了。在1992年,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还只有几千亿。眼看着突破了一万亿、二万亿。在金融系统中,人还是那些人,国有企业还是那些国有企业,经营环境还不如90年代初期,凭什么就能把不良贷款降下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79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金融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