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货市场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几个问题
备粮油库存清查,其中,中央储备小麦实物库存中超期储存和劣变数量占总库存的17%,估计市场价值损失30亿元左右。2000年国家将原400亿斤中央储备粮划转为商品粮,因考虑到质量差价和市场差价因素,国家财政又对地方财政补贴60多亿元。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财政对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实行储备、轮换费用包干。这一体制变化为减少和避免增加财政额外负担提供了体制保证。目前,1200亿斤的中央储备粮按4年轮换一次,每年要卖出300亿斤,买进300亿斤,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卖出1亿斤,买进1亿斤。如果中央储备粮按计划在两年内增至1500亿斤,每年轮换(买卖合计)将达到750亿斤。期货市场为中央储备粮轮换开辟了一条新渠道,使其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轮换。在卖出陈粮时,可以等量买进新粮期货合约,实现套期保值,或进行实物交割,从而确保在国家财政规定的储备粮保管、轮换补贴包干范围之内,且补贴费用及时足额到位的前提下,实现储备粮库存管理账实相符,质量完好。
7?有利于粮食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期货市场为粮食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供了一种新的市场形式。1997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高于旧国标的小麦品种,吸引全国许多面粉厂进行套期保值。郑州第二面粉厂年生产能力20万吨,库存一般在3万吨左右,1997年底预计小麦现货价格不断走低,便减少现货采购,在期货市场上分批买进小麦合约,使现货库存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在3月至5月间共减少仓储费、搬倒费、利息共计70多万元。1997年7月,中粮总公司准备出口一批大豆,为防止收购价格上涨,在大连期货市场买进大豆期货合约。随后现货价格上涨加大了公司采购成本,但期货市场的盈余弥补了成本上涨的损失,达到了保值的目的。
8?有利于与国外粮食市场的接轨,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减少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冲击的负面影响
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可以培养、锻炼人才,使国内粮食企业尽快熟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以减缓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过程中产生的震荡。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产品市场将逐渐开放,农业生产和粮食市场将面临严重的冲击。期货市场成功的基本标志之一是其形成的权威价格。发达国家可以把期货市场及其形成的权威价格作为向欠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渗透的工具。例如,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形成了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权威价格,由于其国内粮食80%以上出口世界各国(其小麦生产成本50美元/吨左右,期货价格目前在100美元/吨左右),以此获取巨额利益。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同时,还是粮食贸易大国。如果我国的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权威价格一旦形成,即成为抵御国际粮食市场冲击的有力屏障。例如,我国目前最好的优质专用小麦——河北的8901,其品质可与美国2号小麦媲美,但现货价格在1?30元/公斤左右(产区),从美国进口同品质小麦,到岸价一般在1?84元/公斤左右。如果我国形成小麦期货权威价格——1?30元/公斤左右,那么,我们就会用本国优质专用小麦替代进口。即使这种品质的小麦生产量大于国内需求,还可通过向东亚、西亚国家出口,与美国等出口国抗衡。
9?有助于消化粮食库存,疏导粮食流通
世界主要粮食大国的库存水平跃为全年消费量的20%~25%,我国的粮食库存整体偏高,个别品种高达年消费量的50%~100%。我国现存的粮食库存时间长,储存成本高,财政负担较重。现行的由财政资助粮食出口来消化粮食库存的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加入WTO后,国外质优价廉的大量粮食进口,将对我国粮食库存形成更大的压力,如果能够利用期货市场的实物交割加快消化粮食库存,鼓励储备粮食在批发市场抛售,在期货市场保值,期货市场则可能成为消化库存的重要渠道。我国当前的粮食库存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新一轮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腾出的主销区空间很容易被进口粮占领,而期货交易所在南方沿海主销区设库,可以引导粮食向沿海主销区流通,在大量进口粮食登陆前抢先占领市场。
10?有利于农业补贴转向直接生产领域
我国现行的保护价敞开收购的农业补贴方式为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补贴措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因长期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的影响而扭曲;二是补贴通过流通环节,中间的“跑冒滴漏”严重,农民没有享受到完全的实惠,而财政负担日益沉重,这一政策也不适应WTO规则的要求。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开展粮食期权交易,当粮食价格稳定时,政府以期权权力金的方式将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民。这样做既不影响粮食价格,农民也得到实惠,又符合WTO规则的“绿箱”政策。
二、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为粮改服务的基本条件
10年来,我国期货市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粮食期货未能充
从1994年起,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证监会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严格的清理整顿。50多家期货交易所中压缩为3家(上海、郑州、大连),300多家期货经纪公司中只保留了资信程度较高的180多家,实际交易品种从40多个减少到目前的7个。随着《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一系列配套法规与措施的出台,期货市场法律框架已经形成,基本改变了期货市场无法可依的状况。期货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和强化,监管手段逐渐完善,监管效率明显提高。经过规范整顿,期货市场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已基本具备了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基本条件。
三、期货市场为粮改服务的基本思路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粮食企业对于期货市场的客观需求逐步增加,正是需要期货市场发挥作用的时候。目前我国期货交易规模较小,市场流动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发挥。为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需要相应调整一些有关政策:
1?应积极稳妥地放开玉米、大米等大宗粮食品种的期货交易
这些品种辐射面广、现货基础好、市场成熟度高,开展期货交易可以分散粮食生产加工企业的价格风险。证监会和有关期货交易所已对玉米期货和大米期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重新设计的玉米期货合约标的物设定为优质玉米,不会对国家有关粮食政策产生不利影响。首先,我国目前优质玉米的主产地是晋冀鲁豫等地区,国务院规定,从2001年新粮上市起这些地区的玉米将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其次,优质玉米价格大约高于普通玉米20%,一般不会出现低于保护价的情况;第三,优质玉米只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5左右,不会冲击整个玉米生产和流通。由于类似的原因,建议推出的大米期货合约将以优质大米和退出保护价的早籼米为标的物,主要是产于黑龙江等北方地区的大米和产于南方的早籼米。黑龙江大米虽然在保护价范围内,但其价格要比普通大米高出10%~20%;早籼米是我国大米中的主要品种,已经退出保护价范围,基本用做工业原料。这些品种进行期货交易不会影响粮改政策。
2?应放开国有粮食企业,积极稳妥地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交易
国有粮食企业应是粮食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由于期货市场过去运作不规范,加上体制和认识的原因,许多国有粮食企业对进入期货市场存在一定顾虑。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交易进入规范运行阶段,小麦主销区省份的市场价格已经放开,为小麦经营、加工和生产企业套期保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粮食主管部门及有关方面在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应在支持他们进入规范化批发市场交易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规避风险,稳定经营。
3?应适当放开进入期货市场的资金限制
目前,国有粮食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银行应对这些企业的套期保值需求给予支持。同时,期货市场应注重开辟社会资金渠道,培育机构投资者,以增强市场流动性,保证粮食企业套期保值的顺利实现。
四、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期货市场在发挥其分散风险作用的同时,必须随时注意加强防范和化解自身的风险。中国证监会要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管,保障粮食期货市场平稳运行。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期货监管部门和期货交易所要将为粮改服务作为工作重点
期货市场要为粮改服务,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除以制度措施作为保障外,监管部门还应该积极与粮食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协助贯彻国家的粮食政策,以运行平稳的期货市场作为粮食企业有效的套期保值场所,让粮食期货成为粮改的配套工具。交易所要转变思路,不能追求盈利和片面追求交易规模,要以国有大型粮食企业为粮食期货交易的骨干会员,充分调动粮食企业的积极性,从规则和制度上保证粮食企业顺利完成套期保值;真正树立“三公”原则,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权威性的粮食期货价格,指导粮食生产和流通。
2?建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期货市场准入制度和粮食期货交易内控制度
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信状况 《关于期货市场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几个问题(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910.html
7?有利于粮食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期货市场为粮食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供了一种新的市场形式。1997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高于旧国标的小麦品种,吸引全国许多面粉厂进行套期保值。郑州第二面粉厂年生产能力20万吨,库存一般在3万吨左右,1997年底预计小麦现货价格不断走低,便减少现货采购,在期货市场上分批买进小麦合约,使现货库存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在3月至5月间共减少仓储费、搬倒费、利息共计70多万元。1997年7月,中粮总公司准备出口一批大豆,为防止收购价格上涨,在大连期货市场买进大豆期货合约。随后现货价格上涨加大了公司采购成本,但期货市场的盈余弥补了成本上涨的损失,达到了保值的目的。
8?有利于与国外粮食市场的接轨,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减少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冲击的负面影响
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可以培养、锻炼人才,使国内粮食企业尽快熟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以减缓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过程中产生的震荡。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产品市场将逐渐开放,农业生产和粮食市场将面临严重的冲击。期货市场成功的基本标志之一是其形成的权威价格。发达国家可以把期货市场及其形成的权威价格作为向欠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渗透的工具。例如,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形成了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权威价格,由于其国内粮食80%以上出口世界各国(其小麦生产成本50美元/吨左右,期货价格目前在100美元/吨左右),以此获取巨额利益。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同时,还是粮食贸易大国。如果我国的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权威价格一旦形成,即成为抵御国际粮食市场冲击的有力屏障。例如,我国目前最好的优质专用小麦——河北的8901,其品质可与美国2号小麦媲美,但现货价格在1?30元/公斤左右(产区),从美国进口同品质小麦,到岸价一般在1?84元/公斤左右。如果我国形成小麦期货权威价格——1?30元/公斤左右,那么,我们就会用本国优质专用小麦替代进口。即使这种品质的小麦生产量大于国内需求,还可通过向东亚、西亚国家出口,与美国等出口国抗衡。
9?有助于消化粮食库存,疏导粮食流通
世界主要粮食大国的库存水平跃为全年消费量的20%~25%,我国的粮食库存整体偏高,个别品种高达年消费量的50%~100%。我国现存的粮食库存时间长,储存成本高,财政负担较重。现行的由财政资助粮食出口来消化粮食库存的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加入WTO后,国外质优价廉的大量粮食进口,将对我国粮食库存形成更大的压力,如果能够利用期货市场的实物交割加快消化粮食库存,鼓励储备粮食在批发市场抛售,在期货市场保值,期货市场则可能成为消化库存的重要渠道。我国当前的粮食库存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新一轮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腾出的主销区空间很容易被进口粮占领,而期货交易所在南方沿海主销区设库,可以引导粮食向沿海主销区流通,在大量进口粮食登陆前抢先占领市场。
10?有利于农业补贴转向直接生产领域
我国现行的保护价敞开收购的农业补贴方式为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补贴措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因长期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的影响而扭曲;二是补贴通过流通环节,中间的“跑冒滴漏”严重,农民没有享受到完全的实惠,而财政负担日益沉重,这一政策也不适应WTO规则的要求。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开展粮食期权交易,当粮食价格稳定时,政府以期权权力金的方式将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民。这样做既不影响粮食价格,农民也得到实惠,又符合WTO规则的“绿箱”政策。
二、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为粮改服务的基本条件
10年来,我国期货市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粮食期货未能充
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既有期货市场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一方面因为粮食市场化程度较低,现货市场不发达,粮食企业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期货市场认识不深,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发展初期法制不健全,监管经验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市场参与主体内控制度不严,缺乏自律,多次出现大户操纵现象,导致市场投机过度及价格扭曲,市场功能难以发挥,使得粮食企业缺乏利用期货市场的积极性。
从1994年起,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证监会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严格的清理整顿。50多家期货交易所中压缩为3家(上海、郑州、大连),300多家期货经纪公司中只保留了资信程度较高的180多家,实际交易品种从40多个减少到目前的7个。随着《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一系列配套法规与措施的出台,期货市场法律框架已经形成,基本改变了期货市场无法可依的状况。期货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和强化,监管手段逐渐完善,监管效率明显提高。经过规范整顿,期货市场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已基本具备了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基本条件。
三、期货市场为粮改服务的基本思路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粮食企业对于期货市场的客观需求逐步增加,正是需要期货市场发挥作用的时候。目前我国期货交易规模较小,市场流动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发挥。为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需要相应调整一些有关政策:
1?应积极稳妥地放开玉米、大米等大宗粮食品种的期货交易
这些品种辐射面广、现货基础好、市场成熟度高,开展期货交易可以分散粮食生产加工企业的价格风险。证监会和有关期货交易所已对玉米期货和大米期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重新设计的玉米期货合约标的物设定为优质玉米,不会对国家有关粮食政策产生不利影响。首先,我国目前优质玉米的主产地是晋冀鲁豫等地区,国务院规定,从2001年新粮上市起这些地区的玉米将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其次,优质玉米价格大约高于普通玉米20%,一般不会出现低于保护价的情况;第三,优质玉米只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5左右,不会冲击整个玉米生产和流通。由于类似的原因,建议推出的大米期货合约将以优质大米和退出保护价的早籼米为标的物,主要是产于黑龙江等北方地区的大米和产于南方的早籼米。黑龙江大米虽然在保护价范围内,但其价格要比普通大米高出10%~20%;早籼米是我国大米中的主要品种,已经退出保护价范围,基本用做工业原料。这些品种进行期货交易不会影响粮改政策。
2?应放开国有粮食企业,积极稳妥地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交易
国有粮食企业应是粮食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由于期货市场过去运作不规范,加上体制和认识的原因,许多国有粮食企业对进入期货市场存在一定顾虑。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交易进入规范运行阶段,小麦主销区省份的市场价格已经放开,为小麦经营、加工和生产企业套期保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粮食主管部门及有关方面在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应在支持他们进入规范化批发市场交易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规避风险,稳定经营。
3?应适当放开进入期货市场的资金限制
目前,国有粮食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银行应对这些企业的套期保值需求给予支持。同时,期货市场应注重开辟社会资金渠道,培育机构投资者,以增强市场流动性,保证粮食企业套期保值的顺利实现。
四、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期货市场在发挥其分散风险作用的同时,必须随时注意加强防范和化解自身的风险。中国证监会要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管,保障粮食期货市场平稳运行。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期货监管部门和期货交易所要将为粮改服务作为工作重点
期货市场要为粮改服务,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除以制度措施作为保障外,监管部门还应该积极与粮食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协助贯彻国家的粮食政策,以运行平稳的期货市场作为粮食企业有效的套期保值场所,让粮食期货成为粮改的配套工具。交易所要转变思路,不能追求盈利和片面追求交易规模,要以国有大型粮食企业为粮食期货交易的骨干会员,充分调动粮食企业的积极性,从规则和制度上保证粮食企业顺利完成套期保值;真正树立“三公”原则,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权威性的粮食期货价格,指导粮食生产和流通。
2?建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期货市场准入制度和粮食期货交易内控制度
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信状况 《关于期货市场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几个问题(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