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政治学说的丰富发展


定的政治环境。”[20]围绕着稳定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要处理好与改革、发展的关系。 
所谓稳定和政治稳定,实质上是指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不能变,国家的政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国家政局安定、中央能够驾御全国的局势。关于稳定和改革、发展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把他作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的第一个重大关系提了出来,作出全面、深刻的阐述,发展了邓小平政治稳定的思想。 
对待改革、发展与稳定这样的全局性问题,首先要制定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方针。为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21]的20字方针。这20字方针统揽全局,精心谋划,明确规定了开展方方面面工作的根本方法和要求,使其各得其所,协调共进。 
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归根到底要正确把握其三者之间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认识其相互影响的各自作用。江泽民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改革、稳定最终也“都离不开发展”;改革是“强大动力”,是“关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社会稳定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依靠深化改革来解决;“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总之,要“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22] 
江泽民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科学分析,充满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精神,为我国的长治久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五、对政治体制改革论的丰富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这位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出的战略决策。他说:“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他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在“一九八○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23]其后10年中,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地得到推进、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当代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根据新的情况作出富有理论创造性和实践指导性的论述,开拓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新视野。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决不能削弱和淡化党的领导。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由于我们坚持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没有垮,反而更为坚强了。总结经验教训,我们不能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出了问题而因噎废食、停顿不搞。1989年12月,江泽民在出任总书记后不久就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定地继续进行下去。”[24]以后,在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五大报告中他都强调,“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没有回避、搁置政治体制改革,认为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克服政治领域内存在的种种弊端,把我们的改革事业推向前进。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决不是削弱和淡化党的领导。”[25]他认为,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二,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第三,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26] 
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必须采取稳步前进、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改革有不同的两种选择方式,一种是急于求成,主张一揽子解决问题,其结果是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带来的社会动荡不安已难以忍受;另一种是稳扎稳打,走一步、看一步,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通盘考虑、周密筹划,在整体推进中寻找重点突破,始终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走的是后一条道路,也是一条极为成功的道路。进入90年代后,江泽民更加注重政治体制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多次阐明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在政治与社会稳定的环境中才能得以推进和发展,以及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带来政治与社会持续稳定的辩证关系。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继续发挥了上述观点,他说:“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27]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其成败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江泽民论述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深刻地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他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我们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要大,但工作要实、步子要稳,只能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六、对政治民主论的丰富发展 
邓小平把政治民主建设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目标的高度来认识。他重申了列宁“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观点,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28]并提出,“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29]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与法制建设密切结合。邓小平十分强调政治民主化必须制度化、法律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30]只有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法律,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政治民主化的思想。首先,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31]即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其次,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着眼于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基本的民主制度,要予以坚持和

完善。江泽民提出并实施了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三,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坚持民主监督原则,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途径。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健全了民主选举制度。农村村民委员会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企业职代会、城镇居委会以及其他群众团体,都在社会民主政治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 
七、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论的丰富发展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最佳选择。他提出并领导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初步实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香港和澳门顺利的回归,以及确保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此,新一代领导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推动了“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一,把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变成现实。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32]香港进入过渡期后,由于英方的不配合,使香港回归变得困难重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宣布港英当局在过渡期建立的三级政制架构(立法局、行政局、区议会)在1997年6月30日终止。 为了使香港政权顺利交接,筹备并组成了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产生了第一任行政长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澳门在过渡期的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深入

《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政治学说的丰富发展(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93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