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政治学说的丰富发展
【关 键 词】邓小平政治学说/江泽民/丰富发展
【 正 文 】
邓小平的政治学说,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基本政治制度论、政治保证论、政治依靠力量论、政治稳定论、政治体制改革论、政治民主论、“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论、惩治腐败论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带领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全面、完整地贯彻邓小平理论的政治学说,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政治学说。
一、对基本政治制度论的丰富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的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适时提出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1]这之后, 邓小平又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2]的概念。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政治制度,指的是政治领域具有原则性、方向性、总体性等有关大局的基本制度,即“本制”;政治体制,指的是政治领域关于运行方式、领导方法等机制性的具体制度,即“体制”。由于两个概念的区别,导致两者改革的出发点和结果的不同。邓小平一再强调,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从坚持、维护的需要出发的,最终要达到完善的目的;政治体制的改革,是针对其存在的固有弊端,革故鼎新,最终要达到全面创新、充满活力的目的。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分类,在政治制度所包含的“本制”含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基本政治制度”的概念,并对基本政治制度所包含的内容作了科学界定:首先,是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江泽民指出:“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3]其次,是民主集中制。 江泽民指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我们的一项根本制度。”[4]第三,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5]第四,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江泽民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他既能保证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聚居区内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又能保证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6]
江泽民提出的基本政治制度问题和所作的归纳阐述,为在政治学领域进一步明晰和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理念作出了贡献。这对于我们牢牢地坚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不断沿着其指引的发展方向前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对政治保证论的丰富发展
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 邓小平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概念。 他说:“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7 ]邓小平关于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根本前提的论述,包含着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根本保证的思想。因此,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概括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时,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保障”。[8 ]并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政治保证论的丰富思想。
“政治保证论”突出了政治的重要位置。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江泽民指出,在这三者关系中,“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政治条件”。[9 ]这就是说,如果离开了政治,“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就可以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认为经济搞上去了,其他事业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那就不对了”。[10]“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11]
“政治保证论”正确处理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保证”,“没有任何意思要去以政治代替经济”,“也绝不是简单重复一些政治口号,不是搞空头政治,而是像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那样,要使政治同经济、政治同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地进行”。[12]
“政治保证论”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讲政治。政治的重要性,决定了领导干部必然要讲政治。江泽民指出,邓小平关于“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的思想十分重要。为了把邓小平的这个思想坚持贯彻好,“我们要求领导干部讲政治”。[13]
三、对政治依靠力量论的丰富发展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作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要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14]依靠人民群众,就是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依靠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江泽民对邓小平提出的六种依靠力量的理论极为重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牢固的政治基础。1989年9月早在秉政之初,江泽民就指出,工人、农民、 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是三大主力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同现代化大生产紧密联系,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我国广大农民历来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坚定拥护者。”“我国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没有知识和知识分子,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15]关于统一战线问题,江泽民也继续强调了新的时期统一战线的精神实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继承邓小平重视知识分子的思想,又作出了新的阐述。江泽民把知识分子看成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锋。他指出:“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作为美好精神
四、对政治稳定论的丰富发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非常强调稳定,提出了“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19]的命题。他说:“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 《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政治学说的丰富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934.html
【 正 文 】
邓小平的政治学说,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基本政治制度论、政治保证论、政治依靠力量论、政治稳定论、政治体制改革论、政治民主论、“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论、惩治腐败论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带领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全面、完整地贯彻邓小平理论的政治学说,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政治学说。
一、对基本政治制度论的丰富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的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适时提出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1]这之后, 邓小平又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2]的概念。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政治制度,指的是政治领域具有原则性、方向性、总体性等有关大局的基本制度,即“本制”;政治体制,指的是政治领域关于运行方式、领导方法等机制性的具体制度,即“体制”。由于两个概念的区别,导致两者改革的出发点和结果的不同。邓小平一再强调,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从坚持、维护的需要出发的,最终要达到完善的目的;政治体制的改革,是针对其存在的固有弊端,革故鼎新,最终要达到全面创新、充满活力的目的。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分类,在政治制度所包含的“本制”含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基本政治制度”的概念,并对基本政治制度所包含的内容作了科学界定:首先,是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江泽民指出:“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3]其次,是民主集中制。 江泽民指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我们的一项根本制度。”[4]第三,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5]第四,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江泽民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他既能保证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聚居区内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又能保证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6]
江泽民提出的基本政治制度问题和所作的归纳阐述,为在政治学领域进一步明晰和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理念作出了贡献。这对于我们牢牢地坚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不断沿着其指引的发展方向前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对政治保证论的丰富发展
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 邓小平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概念。 他说:“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7 ]邓小平关于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根本前提的论述,包含着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根本保证的思想。因此,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概括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时,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保障”。[8 ]并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政治保证论的丰富思想。
“政治保证论”突出了政治的重要位置。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江泽民指出,在这三者关系中,“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政治条件”。[9 ]这就是说,如果离开了政治,“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就可以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认为经济搞上去了,其他事业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那就不对了”。[10]“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11]
“政治保证论”正确处理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保证”,“没有任何意思要去以政治代替经济”,“也绝不是简单重复一些政治口号,不是搞空头政治,而是像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那样,要使政治同经济、政治同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地进行”。[12]
“政治保证论”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讲政治。政治的重要性,决定了领导干部必然要讲政治。江泽民指出,邓小平关于“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的思想十分重要。为了把邓小平的这个思想坚持贯彻好,“我们要求领导干部讲政治”。[13]
三、对政治依靠力量论的丰富发展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作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要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14]依靠人民群众,就是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依靠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江泽民对邓小平提出的六种依靠力量的理论极为重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牢固的政治基础。1989年9月早在秉政之初,江泽民就指出,工人、农民、 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是三大主力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同现代化大生产紧密联系,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我国广大农民历来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坚定拥护者。”“我国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没有知识和知识分子,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15]关于统一战线问题,江泽民也继续强调了新的时期统一战线的精神实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继承邓小平重视知识分子的思想,又作出了新的阐述。江泽民把知识分子看成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锋。他指出:“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作为美好精神
产品的主要创作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一支骨干力量。”[16]后来,江泽民更进一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工作者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为科教兴国勇挑重担,当好先锋。”[17]在高度评价知识分子重要作用的同时,江泽民也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他指出:“一是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二是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大力加速科技进步。”“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勇攀科技高峰。”“四是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8]
四、对政治稳定论的丰富发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非常强调稳定,提出了“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19]的命题。他说:“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 《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政治学说的丰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