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质变问题与科技观的更新
到建议国民在冬天把空调调低一度,在夏天调高一度,上超市前列一下购物清单,以免有所遗忘而多跑一趟车。(2)能源政治和能源外交。如何对付中东问题,阿富汗问题,能源技术向谁转让,向谁封锁等等。(3)开发新能源。这个目标导致了核电之外的潮汐、风力、地热的利用、海洋热能转换、等离子体发电、海洋盐度差发电,等等。这才有了法国的“凤凰计划”[13],才有了南非的液化煤[14],才有了巴西的甘蔗皮造酒精的酶工程[15]……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如果要把哪些属于科学,哪些属于政治,哪些属于经济——区分出来还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吗?十分明显的是,“能源科技”这样一个“学科”,不是学院研究出来的,也不是库恩的科学共同体搞出来的。如果没有生产力大共同体的运作,连这个“学科”也许都不存在。所以是否有效地把科技纳入大共同体,对实现科技进步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当代科技”这一概念较之于“科技”这一概念,不仅仅是一个时间限定的问题,当代科技有它独特的内涵。应该认识到科技的当代性要求我们探讨一种新的科技观。
【参考文献】
[1] 维柯.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30.
[2]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4.
[3]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6.
[4] 鲁道夫·吕贝尔特.工业化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95-106.
[5] 威尔弗里德·弗尔顿克辛.西门子传——从手工作坊到跨国公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 科佩尔·平森.德国近现代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12.
[7]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159.
[8] OECD.Technology,Productivity and Job Creation[R].Paris,1996.
[9] Lampton,Christopher.Wernher von Braun[M].New York:Franklin Watts,1988.
[10] 西尔平.能源:由风车至核子动力[M].台北:台北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9.
[11] 贝里·里奇.石油王国——BP公司的奋斗与创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81.
[12] Yergin,Daniel.The prize:The Epic Quest of Oil,Money &Power[M].New York:Simon & Schuster,1990.
[13] 杨立忠,等.新能源技术:跨世纪国民经济的动力[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5.
[14] 李佩珊,许良英.20世纪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42.
[15] 克拉克.世界能源新技术——向持久性能源系统过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108.
《科技发展的质变问题与科技观的更新(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944.html
综上所述,“当代科技”这一概念较之于“科技”这一概念,不仅仅是一个时间限定的问题,当代科技有它独特的内涵。应该认识到科技的当代性要求我们探讨一种新的科技观。
【参考文献】
[1] 维柯.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30.
[2]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4.
[3]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6.
[4] 鲁道夫·吕贝尔特.工业化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95-106.
[5] 威尔弗里德·弗尔顿克辛.西门子传——从手工作坊到跨国公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 科佩尔·平森.德国近现代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12.
[7]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159.
[8] OECD.Technology,Productivity and Job Creation[R].Paris,1996.
[9] Lampton,Christopher.Wernher von Braun[M].New York:Franklin Watts,1988.
[10] 西尔平.能源:由风车至核子动力[M].台北:台北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9.
[11] 贝里·里奇.石油王国——BP公司的奋斗与创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81.
[12] Yergin,Daniel.The prize:The Epic Quest of Oil,Money &Power[M].New York:Simon & Schuster,1990.
[13] 杨立忠,等.新能源技术:跨世纪国民经济的动力[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5.
[14] 李佩珊,许良英.20世纪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42.
[15] 克拉克.世界能源新技术——向持久性能源系统过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