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邓小平经济安全思想初探


993年版,第143页。 )只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普遍提高,国民经济实力才会有明显增加,我国的经济安全才能得以实现。 
第三,要防止经济失衡。由于地域优势和开放先后的不同,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失衡,即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的贫富分化的现象。落后地区的经济会制约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大规模破产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从而经济安全也就难以维护。经济严重失衡还必然会产生民族矛盾、区域矛盾和阶级矛盾,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严重阻碍改革的步伐,邓小平同志强调说:“如果搞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在解决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失衡时,他主张“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区,那里的生产和群众生活还很苦难,国家应从各方面给以帮助,特别是物质上给以有力的支持。”(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 页。)他同时也指出,在适当的时候解决沿海和内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在谈及企业之间的差距时, 邓小平同志鼓励让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再来影响和带动其它企业发展。在分析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时,邓小平同志主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目的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也强调:“我们的政策是不允许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他还说:“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页。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经济安全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四、科技进步是保障经济安全的基本途径 
科技能够直接地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三次科技革命中大国实力的兴衰充分体现了科技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科技水平更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一国的科技水平越高,其经济发展速度也就越快,经济实力也就越强,国家保障经济安全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则可能致使一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的状态,进而缺乏抵御外来和内在经济风险的能力,容易导致经济不安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科技进步是保障经济安全的基本途径。 
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地认识到科技作为生产力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他一再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在进行论证时, 他比较了中国和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的发展道路,“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科技水平直接决定着一国国际地位的高下,而一国国际地位又是其维护自身经济安全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分析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乃至对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加快我国科技进步。第一,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起点。以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起点,是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充分利用“后发性效应”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要引进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邓小平同志强调在引进技术设备时应该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促进企业进行现代化、规模化的大生产,“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来管理经济。”(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页。《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130页。)第三,要利用外国智力。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华裔学者回国工作,也非常欢迎外国专家来华参加经济建设。在看到我国搞经济建设既缺乏经验,又缺乏知识和技术时,他鼓励有关负责人“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了几个钱。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在主张引进外国先进科技的同时,还非常强调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为此,他支持并推动了我国“八六三”高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制定了纲领。邓小平同志在重视利用外国智力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对国内教育事业的投入,“我们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这个事情,在国际上都有影响。”(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只有教育事业兴旺发达, 才能持续培养出高级知识分子,才能保证科技进步跟上世界先进科技发展的步伐。 
五、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安全的有效措施 
从明朝中后期到满清政府,中国长期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

外进行正常的科技文化交流,导致了近代中国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并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一系列经贸领域的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经济安全更是无法得到保障。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孤立自己搞经济建设,导致1957年后二十年时间内我国经济处于停滞的状态,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甚至个别时候发生经济倒退,严重破坏了国家经济安全。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教训时指出:“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国,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国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正是在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继而又开放了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二十世纪90年代初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对外开放,陆续开放了沿江、沿边和内陆中心城市,基本上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梯次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二十世纪80年代平均为9%、二十世纪90 年代头两年因调整分别为4.3%、7.8%,1992年之后平均增长10%以上。对外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就增强了我国抵御经济风险、维护经济安全的能力。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保证经济安全的有效措施,但它也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邓小平同志对涉及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金融、贸易和投资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性建议。对国际金融工作,邓小平同志强调外汇问题是能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件大事之一,应该注意增加和保持我国的外汇储备,“否则,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就不可能,总有一天要萎缩下去。”(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0页。)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 东南亚各国的货币贬值,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相对加强,对我国的外贸乃至国内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但由于我国充足

《邓小平经济安全思想初探(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97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