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


不可偏废。据此,党的十三大首次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这个提法一直沿用到十五大。“富强”主要体现为经济现代化的要求;“民主”主要体现为政治现代化的要求;“文明”主要体现为文化现代化的要求,主要是指精神文明。这三个方面的现代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动态发展中国共产党同促进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从90年代一开始,就突出强调了社会全面发展问题。江泽民指出:“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业,不但经济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要求出发,党和国家在制定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时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1994年10月,我国制定并公布《中国社会发展纲要》,向全世界郑重作出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社会全面发展的承诺。1995年9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突出强调要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要十分重视并妥善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并提出了“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积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社会发展总要求。接着,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再次确认: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提出,我们应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上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举措,深刻反映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发展全局的驾驭能力,表明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富有时代精神的新飞跃。 
第五,准确把握知识经济发展的脉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知识创新为动力加速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进程。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有了这样的预见:“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时隔八年,他又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科教兴国的思想逐渐被重视和丰富起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1991年5月, 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中国科协四大上发表讲话,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1992年3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颁布了我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的纲领。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被明确提出。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全面清楚地阐述了科教兴国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十五大报告同时还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早在1994年3月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 世纪议程》中,便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今后的发展将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而是要走一条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1995 年9月,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一起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1998年5月4 日,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同年6月1日,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代表的讲话中,江泽民再次论述了知识经济问题,指出:“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不断产业化。”江泽民希望两院院士和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此后不久,在江泽民同志的亲自过问下,我国首项《知识创新工程》开始启动。 
以科技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增长才是现代意义的经济增长,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增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知识经济发展脉络,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着手研究中国的创新体系。以知识创新为动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第六,正确把握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形势,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使我国在比较长的和平时期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 
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重大变化的基础上,以战略家的胆识和气概,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明确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它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他又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说发展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科学论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工作重点实现了战略转移,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并指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的坚定力量。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1999年,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与前几年相比,1999年的国际形势确实比较严峻,突出表现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军事干涉主义有新的发展,经济殖民主义有新的发展。面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正确把握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形势,作出了“机遇大于挑战”的准确判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这个大趋势并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并没有逆转,我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和周边安全环境仍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正确把握世纪之交这一世界大势和世界格局,可使我国在比较长的和平时期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让我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15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