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


【关 键 词】第三代领导集体/现代化/中国 
【 正 文 】 
现代化是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契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此,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共同进行了长期的艰辛的探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交汇点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拓进取,不懈探索,结合新的实践深入研究,以跨世纪的思维创新,带来了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战略的较大飞跃,从而以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 
第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 
从1979年到1992年间,邓小平同志曾先后12次论及市场经济问题,特别是在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石破天惊地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使人耳目一新。这不仅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为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与市场关系上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但是,明确地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却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人民深入进行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伟大目标,并初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框架。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发表的讲话中,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这个目标的提出,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从而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南。随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确定的目标、要求和原则等加以系统化、具体化,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成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工程化蓝图,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的新论断,同时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这些战略部署,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它把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个重大的社会变革结合在一起,以市场经济为体制动力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实现,从而大大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以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前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民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他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高瞻远瞩地作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同时,他特别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问题。1989年,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民主和法制建设要抓紧进行。”同年9月,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又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把“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作为全党“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之一。到了党的十五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又有了新的飞跃性认识。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表明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已经进一步被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表明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和国家的治理方式正在从原有的“政策治国”向依法治国转变;标志着我们正在向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迈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一座崭新的里程碑,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思维和理念上的日益成熟,必将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三,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以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强调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提出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我们党工作重点之一,并把它看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为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巨大努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增添新的理论内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还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是新时期我党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的台阶。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论断。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问题,早在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系统地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问题。后来,他多次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在党的十五大上,他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论断,强调文化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

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江泽民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我国的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一定会进一步加快。 
第四,以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为基础,把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总体考虑之中。 
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三个方面,三位一体,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15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