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财政学论文 >> 正文

“公共财政论”的再质疑


灵理论”在内容上基本等同?可是,在我们所看到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公共产品理论”仅仅是“市场失灵理论”的一小部分。不过,我们在目前还没有十分把握说已完全吃透了“公用品或公共产品理论”的全部内涵之前,也不坚决反对这种“广义的公共产品范畴”,但反对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之上的财政学就叫“公共财政学”,因为在我们看来,公共产品理论一般主要是公共支出理论的组成部分。? 

 7.“退一步,就算如赵郭文所说的那样,public economics实质性地否定了public finane,……。”? 

 张文使用“否定”一词令我们吃惊。按照汉语的语意,“否定”是指否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或是反面的。可是,我们在文中每当并提“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时,不是说“从财政学到公共经济学”、“从财政学到公共经济学的变化”,就是说“财政学转向公共经济学”,用心良苦,昭然若揭。我们在原文中通过一节的内容来阐述“三大变化”,目的不正是要说明张文所说的下列这句话吗?“尽管public economics代表着比传统的public finance更为丰富的内容,但它并不全盘否定public finance,而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其实,更确切地说,public economics不是否定public finance,更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在public finance上的发展。? 

 8.“某类财政之所以被称为‘公共财政’,是因为其具有‘公共’这一根本特性。西方财政学创立伊始就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并且始终都用public(公共性)来界定和概括其财政现象,就充分地体现了客观环境对其理论的决定性影响。”? 

 张文一再强调“公共性”,可以说,“公共性”是“公共财政论”的核心之一。可是,张文认为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才具有公共性;而且似乎只有叫公共财政,财政才具有公共性,不叫公共财政,财政就不具有公共性。我们不能苟同这种观点。在我们看来,他们所谓的“公共财政”与财政的公共性不能划等号;因为财政的公共性是财政范畴固有的、内在的,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形态下,这种公共性的程度不一,或表现得突出不突出的问题。倘若张文所说的“家计财政”不具有公共性,那么,我国古代的“长城”、“都江堰”等工程的性质如何界定?难道在计划经济形态下,我国的财政就不具有公共性了吗?所以,我们认为,无论是张文所说的“家计财政”还是“国家财政”,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并不是只有“公共财政”才具有公共性,公共性是财政范畴的本质特征,并非“公共财政”所独有。?? 

 二、“公共财政论”者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至今仍不明白公共财政论者极力主张我国应该走向“公共财政”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只能根据我们对其意图的揣摩予以剖析。? 

 1.倘若其目的之一是要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性财政支出所占比重过多问题,那么,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中国与一些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生产性财政支出状况。鉴于统计资料的限制,我们以财政支出中的资本支出作为生产性财政支出的近似指标加以比较。? 

 我们把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分成两类,一类是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包括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英国和美国;另一类是新兴工业化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此外,我们还把同样是人口众多的市场经济国家——印度的情况也列在表中。???? 

 资料来源:中国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1997,《2020年的中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译版,第147页;其他国家的数据是笔者根据IMF,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 Yearbook (1988,1997)有关数据计算而得。?? 

 从表1可以看出:(1)表中列出的东南亚四国,也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且与我国在文化传统上比较接近,特别是在现代世界经济的背景下,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他们的经验最可借鉴。而他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资本支出比重相当高,平均为25.6%,高出我国目前这一比重10个百分点左右。(2)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财政支出中的资本支出比重不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资本支出的这种下降速度可以说适应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而“公共财政论”者的转向“公共财政”主张究竟想要转变什么?在我国市场机制不可能也不现实在短期内得到充分完善的情况下,在潜在劳动力大军非常庞大的情况下,在迫切需要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在经济日益全球化背景下亟待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单靠市场力量动员生产性资源,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需要和国际经济背景的要求。(3)即使我国目前的资本支出比重比经济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这也说明不了什么。因为,这些国家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完善的市场机制决定了政府的经济职能和财政的资本支出规模;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工业化进程远未完成,市场机制也未健全,在这两个大前提下,即使“公共财政论”的思想是正确的,目前甚至在今后的相当时间内也不可能实现“公共财政论”所设想的目标。如此等等,我们试问:目前的财政还不够“公共财政”吗?还要走到何种地步,或者说生产性支出还要缩小到何种程度才算作“公共财政”?? 

 2.也许有人会说,目前中国财政的问题并不在于生产性支出过多,而是“越位”与“缺位”问题,或者说,财政应当干的没有干,而不应当干的却干了。即使财政的生产性支出不多,但这些支出却用于竞争性领域里了,而没有用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倘若这种观点成立,那也是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偏,是政府干预的领域有偏,是国有企

业制度的改革不彻底,并不是财政支出有偏,因为财政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现行的国有企业制度决定的。? 

 换言之,公共财政论者把财政职能、国有企业制度与财政范畴之间的关系混淆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并不是财政走向何方的问题,而是政府经济职能的界定问题,是国有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问题,是从现行的国有企业制度走向公共企业制度的问题。⑤而一旦形成公共企业,财政学研究的问题更是“公共财政”所涵盖不了的。倘若建立“公共财政”的一个目的在于政府退出部分性生产领域,那也不是财政的问题:是国有企业要退出,而不是财政要退出;国有企业走向公共企业,财政也自然退出了;况且,即使现在的国有企业不走向公共企业,现在的财政处地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在已经取消了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拨款”、“税前还贷”并逐渐减少“企业亏损补贴”的情况下,财政与国有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征税人”与“纳税人”的关系,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方面所存不多。换个角度说,倘若不从国有企业走向公共企业,就像目前这种状况,即使走向公共财政,就能斩断财政与不变的国有企业(制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3.也许“公共财政论”者的目的是想通过提出这样一个概念,确立一种财政模式,以推进我国经济运行市场化,使财政管理适应市场化。倘若如此,我们就有必要考察一下我国政府行为方式适应市场化的程度。根据陈宗胜等人的研究,(1)我国政府行为方式适应市场化的程度为80%,比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等六个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值低近16个百分点。(2)我国政府行为方式适应市场化的转变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79—1986年为第一阶段,表现为其适应市场化的程度急剧地提高,从改革开始时接近于零的水平,到1986年达到64%;1987—1990年为第二阶段,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变处于停滞阶段;1991—1995年为第三阶段,政府行为方式适应市场化的程度再次提高,曾达到81%。近几年,该指标一直徘徊在80%左右。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22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财政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