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缓慢涨落时,植被系统产生适应,通过自组织保持当前稳定态或从某一稳定态向其它稳定态演替。但当水因子涨落幅度及速度较大,超过植被系统的适应范围和适应速度时,它来不及适应,现有稳定态难以保持,而新的稳定态也难以形成或保持,可能直接向其终态(沙漠化)方向演替。因此在水资源开发时,应保持水因子的正常涨落幅度和速度。另外,还要注意水因子与其它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在某些地区,水因子的涨落可能会对风因子和土壤因子等产生放大效应,对植被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作用。
3.3.3 植被的生活习性
在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被的生活习性。不同植被对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依赖程度不同,其年内的需水量也有变化,这对流域内自然生态配水的有效性有特殊意义。以胡树为例,其繁殖期主要是在春季,而这个季节下游正处于干旱少雨期,降水不足以使小胡杨萌芽成活,此时地表水的配给对胡杨的繁殖就十分重要。如果河道来水仍集中在中游农作物成熟后的九月份,其有效性显然不高。
4 结论
天然条件下的长期干旱化趋势造成了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则使流域水资源系统的天然时空分布改变,水、盐失调,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产生水资源无序利用的原因是由于在开发方案中没有弄清水资源系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特点及其耦合关系而导致生态用水分配不足或其有效性不高。流域水资源开发要以水资源系统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耦合研究为基础,在耦合模型中,将水资源开发作为水资源系统的输入,其输出作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输入,分析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响应的机理,对水资源开发方案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预测评价。在研究中要重视水资源系统的滞后与延迟效应、地表植被的习性和水因子的涨落特点等关键问题。
《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270.html
3.3.3 植被的生活习性
在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被的生活习性。不同植被对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依赖程度不同,其年内的需水量也有变化,这对流域内自然生态配水的有效性有特殊意义。以胡树为例,其繁殖期主要是在春季,而这个季节下游正处于干旱少雨期,降水不足以使小胡杨萌芽成活,此时地表水的配给对胡杨的繁殖就十分重要。如果河道来水仍集中在中游农作物成熟后的九月份,其有效性显然不高。
4 结论
天然条件下的长期干旱化趋势造成了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则使流域水资源系统的天然时空分布改变,水、盐失调,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产生水资源无序利用的原因是由于在开发方案中没有弄清水资源系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特点及其耦合关系而导致生态用水分配不足或其有效性不高。流域水资源开发要以水资源系统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耦合研究为基础,在耦合模型中,将水资源开发作为水资源系统的输入,其输出作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输入,分析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响应的机理,对水资源开发方案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预测评价。在研究中要重视水资源系统的滞后与延迟效应、地表植被的习性和水因子的涨落特点等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