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重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害加剧,中毒症状明显,出苗率降低。例如,西安市北郊用含有三氯乙醛污水灌溉,有133hm[2]小麦绝收。(6)农药污染 化学农药的生产对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鼠草害发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常常由于其难以分解和余毒残留于农产品而造成对人畜的威胁。据观察,在田间喷粉时只有10%的农药附着在植物上;喷液剂时有20%~30%的农药附在植物上,50%落在土壤上,约20%~30%漂浮于空气中。陕西省粮食研究所1975年对渭南、咸阳、宝鸡、汉中、延安5个地市调查,大荔县棉籽中"1605"农药残留量为0.02~0.06mg/kg、棉油中含量为0.02~0.04mg/kg。羊肉中有机氯农药666检出率为100%,最高含量为31.2mg/kg,市场上出售的鸡肉、猪肝其666检出率为100%,平均含量0.026~0.575mg/kg。(7)地膜污染 农膜的使用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价值,但使用后拾捡不完全和其本身难以分解易造成土地污染,使土壤结构破坏,阻碍作物生长发育和根系对水肥的吸收,降低土壤肥力水平,甚至引起地下水难以下渗、土壤次生盐碱化,最终导致作物产量下降。据新疆兵团环保局测定,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率1.19%、子叶期棉苗死亡率3.08%,现蕾期推迟了3~5天。残膜与牧草收在一块,牛羊误食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三、西部生态环境整治的基本途径
根据我国政府的“十五”计划,在西部大开发中,环保工作应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标之一。改善西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与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战略和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推进西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弄清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的状况,全面落实《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制止自然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大基础建设力度,保护特殊的生态功能区。(2)编制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规划,并把环境保护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中,加大治理力度,做到在开发过程中拯救一些地区。对水土流失和风沙区应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体系;对干旱灾害,应抓好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和干旱的综合治理,保护土壤,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对于地质灾害加强调查,搞好预测预报工作,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对于草场的退化,加强科学研究,预防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采取强有力的手段限制牧畜数量,立即停止掠夺式的放牧经营活动,要着力保护好兔和鼢鼠,严禁狩猎猛禽和小型食肉动物。(3)建立综合决策机制,重视资源型产业结构的污染问题,职能部门应从西部地区各地资源特点、自身优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出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确定控制、限制、淘汰的产品名录和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4)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环境管理。在我国已颁布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的基础上,制订了《西部开发保护法》。要依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实现环境管理法制化,重视环保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党政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5)进一步加强西部林业投资力度,各建设和开发项目必须在统一规划下有序进行,先作出环境评价,采取多种措施,对环境脆弱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草)、以粮换林草的措施,大规模植树种草,提高和培育生态环境的持久支撑能力。应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资源补偿制度,鼓励社会投入,按照谁治理、谁受益原则,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种民间投资和基金,扩大奖金来源渠道。(6)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和环保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环保,重点加强交通、通讯、电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培育旅游业,构筑有利于环保的经济体系;三是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促进企业和社会全方位节水节能和污染治理;四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重建面临的严峻挑战(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307.html
三、西部生态环境整治的基本途径
根据我国政府的“十五”计划,在西部大开发中,环保工作应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标之一。改善西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与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战略和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推进西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弄清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的状况,全面落实《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制止自然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大基础建设力度,保护特殊的生态功能区。(2)编制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规划,并把环境保护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中,加大治理力度,做到在开发过程中拯救一些地区。对水土流失和风沙区应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体系;对干旱灾害,应抓好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和干旱的综合治理,保护土壤,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对于地质灾害加强调查,搞好预测预报工作,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对于草场的退化,加强科学研究,预防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采取强有力的手段限制牧畜数量,立即停止掠夺式的放牧经营活动,要着力保护好兔和鼢鼠,严禁狩猎猛禽和小型食肉动物。(3)建立综合决策机制,重视资源型产业结构的污染问题,职能部门应从西部地区各地资源特点、自身优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出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确定控制、限制、淘汰的产品名录和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4)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环境管理。在我国已颁布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的基础上,制订了《西部开发保护法》。要依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实现环境管理法制化,重视环保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党政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5)进一步加强西部林业投资力度,各建设和开发项目必须在统一规划下有序进行,先作出环境评价,采取多种措施,对环境脆弱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草)、以粮换林草的措施,大规模植树种草,提高和培育生态环境的持久支撑能力。应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资源补偿制度,鼓励社会投入,按照谁治理、谁受益原则,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种民间投资和基金,扩大奖金来源渠道。(6)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和环保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环保,重点加强交通、通讯、电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培育旅游业,构筑有利于环保的经济体系;三是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促进企业和社会全方位节水节能和污染治理;四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