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 创新 发展——“邓小平理论深入研究与展望”工作会议纪要
>3.务实的作风。有的学者提到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文本、轻实证的问题,强调研究邓小平理论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邓小平在创立这一理论时的务实作风,把握这一理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今后的研究中,注意在理论本身的研究基础上关注现实前沿问题。
4.创新的精神。有的学者提出,邓小平是在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总结国际共运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教训的基础上,以其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才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因此,这个理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就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它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而解决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就要求学习和发挥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精神,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本本的束缚,在创新中坚持、在创新中发展,才能保持邓小平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三、当前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难点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邓小平理论必须着眼于当代中国的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前,在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存在着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1.在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方面。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而使之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或不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国内外不仅“左”的方面有这种看法,右的方面也有这种看法,这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疑问。对此,与会学者认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历来善于从马克思主义内部制造矛盾,然后利用矛盾攻讦马克思主义。比如,①他们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之间,制造对立,任意夸大二者之间的差异;②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制造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的对立;③从马克思在成熟资本主义条件下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下制造十月革命“原罪说”;④从毛泽东、邓小平基于中国特定条件的理论独创性上制造其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说等等。要搞清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就要①从不同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入手;②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国情入手;③从各个国别不同的发展阶段入手;④从马克思主义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入手;⑤从原理与具体策略、方法逻辑层次的不同入手去分析对比,尤其是不能局限于马克思原著中的只言片语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想法,而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灵魂中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才能将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辩证统一、继承发展的关系搞清楚。
2.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方面。有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属于策略性的具体政策方法,而不属于哲学和逻辑结构层次上的科学体系。对此,与会学者认为,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孤立的而不是完整准确的理解的表现。作为科学的体系,邓小平理论有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石,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从而形成了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从基本原理、实践纲领到一系列重要范畴及规律的相辅相成的体系。这些都在逻辑结构上相互关联,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理论界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虽有大同、但也有不小的差异,对理论体系的阐释不统一甚至有模糊、堆砌的现象。看起来这其中仍是一个研究方法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对此进一步深化,形成对科学体系较为统一的认识。
3.在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方面。有观点不重视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在研究方法上过于局限在邓小平原著的理论研究上,抓住只言片语、不敢突破,不注重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对本来以着重关注现实的、前沿的问题为特色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也出现了教条和僵化的倾向。对此,与会学者认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都是坚决反对僵化地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作为具有高度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邓小平理论,发展和创新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应当把握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的活的灵魂,把研究理论问题与研究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推动理论的新发展,这是邓小平理论内在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4.在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形式方面。与会学者强调了研究邓小平理论实践形式和前沿问题的重要性。实践的研究虽然变化快,研究起来不容易,但无论在理论上存在多少争论,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却是举世公认的,把这些实践形式加以总结,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发展都纳入我们的视野内加以研究,更能从实践的角度去验证理论、发展理论。在这方面,理论界也做了不少工作,要继续加紧研究和总结。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要关注当前现实中的重大前沿问题。比如,去年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四个如何认识”、以及最近的“以德治国”等观点,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德”的层次与“治”的涵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外是否还应加上政治文明等问题还存在不少争论。对此,理论界应有敏感性,抓紧跟踪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声音,这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要求。
此外,当前现实前沿问题中还存在一系列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比如,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进退问题、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问题、西方价值观冲击与文化建设问题、党的建设与反腐败问题、入世与防范风险问题、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影响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相处问题、邓小平理论策略与战略的运用问题等等,都是需要理论界、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学者们不应回避这些问题,应尽快从新角度、新领域深入研究。
四、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生命力。邓小平理论是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继承、丰富和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以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坚持既继承又发展,取得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这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新的实践进行总结,对于今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不
同时,也有同志提出,对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必须深入研究,这是我国改革和开放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但要注意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应该结合实践中的紧迫问题,科学地把握第三代领导集体思想的精神实质。
鉴于对这一课题重要性的统一认识和专家的理性建议,多数同志认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事关邓小平理论本身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立即着手研究,要扎扎实实,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目前,应注重资料的收集和专题论文的写作,争取先出阶段性成果。各研究基地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或站在原理和体系的高度阐发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或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深入具体的有优势的领域,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纵向和横向联合,尽快使这个研究领域科学、健康地发展起来。
五、关于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启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到十五大时,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旗帜。与此同时,20年来,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也与时俱进,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学术成果,形成了有较高素质的、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如何在学科建设领域继续提高,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什么的问题,也成为与会学者讨论的重点之一。
经过讨论,与会同志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这一领域的学科建设:
1.明确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 《继承 创新 发展——“邓小平理论深入研究与展望”工作会议纪要(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407.html
4.创新的精神。有的学者提出,邓小平是在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总结国际共运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教训的基础上,以其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才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因此,这个理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就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它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而解决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就要求学习和发挥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精神,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本本的束缚,在创新中坚持、在创新中发展,才能保持邓小平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三、当前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难点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邓小平理论必须着眼于当代中国的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前,在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存在着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1.在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方面。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而使之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或不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国内外不仅“左”的方面有这种看法,右的方面也有这种看法,这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疑问。对此,与会学者认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历来善于从马克思主义内部制造矛盾,然后利用矛盾攻讦马克思主义。比如,①他们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之间,制造对立,任意夸大二者之间的差异;②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制造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的对立;③从马克思在成熟资本主义条件下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下制造十月革命“原罪说”;④从毛泽东、邓小平基于中国特定条件的理论独创性上制造其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说等等。要搞清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就要①从不同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入手;②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国情入手;③从各个国别不同的发展阶段入手;④从马克思主义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入手;⑤从原理与具体策略、方法逻辑层次的不同入手去分析对比,尤其是不能局限于马克思原著中的只言片语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想法,而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灵魂中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才能将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辩证统一、继承发展的关系搞清楚。
2.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方面。有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属于策略性的具体政策方法,而不属于哲学和逻辑结构层次上的科学体系。对此,与会学者认为,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孤立的而不是完整准确的理解的表现。作为科学的体系,邓小平理论有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石,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从而形成了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从基本原理、实践纲领到一系列重要范畴及规律的相辅相成的体系。这些都在逻辑结构上相互关联,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理论界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虽有大同、但也有不小的差异,对理论体系的阐释不统一甚至有模糊、堆砌的现象。看起来这其中仍是一个研究方法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对此进一步深化,形成对科学体系较为统一的认识。
3.在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方面。有观点不重视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在研究方法上过于局限在邓小平原著的理论研究上,抓住只言片语、不敢突破,不注重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对本来以着重关注现实的、前沿的问题为特色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也出现了教条和僵化的倾向。对此,与会学者认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都是坚决反对僵化地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作为具有高度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邓小平理论,发展和创新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应当把握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的活的灵魂,把研究理论问题与研究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推动理论的新发展,这是邓小平理论内在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4.在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形式方面。与会学者强调了研究邓小平理论实践形式和前沿问题的重要性。实践的研究虽然变化快,研究起来不容易,但无论在理论上存在多少争论,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却是举世公认的,把这些实践形式加以总结,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发展都纳入我们的视野内加以研究,更能从实践的角度去验证理论、发展理论。在这方面,理论界也做了不少工作,要继续加紧研究和总结。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要关注当前现实中的重大前沿问题。比如,去年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四个如何认识”、以及最近的“以德治国”等观点,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德”的层次与“治”的涵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外是否还应加上政治文明等问题还存在不少争论。对此,理论界应有敏感性,抓紧跟踪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声音,这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要求。
此外,当前现实前沿问题中还存在一系列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比如,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进退问题、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问题、西方价值观冲击与文化建设问题、党的建设与反腐败问题、入世与防范风险问题、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影响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相处问题、邓小平理论策略与战略的运用问题等等,都是需要理论界、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学者们不应回避这些问题,应尽快从新角度、新领域深入研究。
四、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生命力。邓小平理论是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身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继承、丰富和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以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坚持既继承又发展,取得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这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新的实践进行总结,对于今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不
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作为邓小平理论研究新的领域和新的增长点、作为“十五”期间的重中之重,现在理论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种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也有同志提出,对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必须深入研究,这是我国改革和开放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但要注意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应该结合实践中的紧迫问题,科学地把握第三代领导集体思想的精神实质。
鉴于对这一课题重要性的统一认识和专家的理性建议,多数同志认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事关邓小平理论本身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立即着手研究,要扎扎实实,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目前,应注重资料的收集和专题论文的写作,争取先出阶段性成果。各研究基地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或站在原理和体系的高度阐发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或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深入具体的有优势的领域,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纵向和横向联合,尽快使这个研究领域科学、健康地发展起来。
五、关于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启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到十五大时,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旗帜。与此同时,20年来,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也与时俱进,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学术成果,形成了有较高素质的、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如何在学科建设领域继续提高,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什么的问题,也成为与会学者讨论的重点之一。
经过讨论,与会同志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这一领域的学科建设:
1.明确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 《继承 创新 发展——“邓小平理论深入研究与展望”工作会议纪要(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