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 创新 发展——“邓小平理论深入研究与展望”工作会议纪要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结合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发展起来的。它的中国性、实践性和当代性决定了这一理论是立足中国的、实事求是的和着眼于现实的,是要回答中国的现实问题和指出未来方向的。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在研究理论原理的基础上,应更多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用实践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向前看,这是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2.大力扶持。作为党的理论旗帜,这一研究领域的地位应该是摆在首位的。但如果领导关心不够、管理上重视不够,这一理论的研究就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实践证明,“九五”期间,社科院马列所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之所以取得了较好成绩,就是在院、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双重领导下,在院科研局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学科的情况下取得的。今后这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理应得到各级领导的继续重视和扶植,而且应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
3.各具特色。目前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共有6个,加上地方研究力量,邓小平理论研究学科整体力量是比较强的,但也要求各基地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各自的特色。社科院的专家和学者提出要以国家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站在理论原理和科学体系的高度去把握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与发展;中央党校的专家提出了与党校教学相结合、与当前理论宣传相结合,按照中央对党校的性质和要求,强调创造性运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思路;教育部的专家提出从教育系统实际出发,一手抓研究提高、一手抓普及宣传,推动学校邓小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普及;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提出发挥文献研究室的资料收集和编辑优势,在研究好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的基础上,做好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思想的研究,加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的研究力度。同时,各基地强调了京内外、国内外同行增进交流的必要性,也肯定了刊物交流、人员交往、聘请客座研究员、进行课题项目合作、召开学术研讨会和工作交流会等形式。与会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将有力地推动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深入,是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
4.培养人才。与会同志强调了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各基地普遍存在人员短缺、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希望在人员配备和资金扶持上继续加大力度、一方面提出对现有青年人才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5.加强调研。与会同志提出,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关注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了解社会前沿课题,就需要研究人员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了解基层群众想法、看法,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充实的发言权。各基地在选点调研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因资金、人力、时间等问题,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6.加强宣传。与会同志提出,邓小平理论不同于其他学问之处在于其高度的政治性,即使是搞学问做研究,也不能不讲政治,不能不负起研究和宣传的责任。针对现实前沿中邓小平理论研究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理论工作者要表达意见、发出声音,不仅写大部头专著,也要写快速专递文章,扩大学科的影响。同时还应当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关注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不要沉溺于高深晦涩,而要争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才是真学问、真水平,才能为群众所理解、所认可。
会议期间,社科院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的调研基地北京开关厂也派人到会,介绍了近年“北开”企业转制、创办职工恳谈会、安置下岗工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双方继续合作,就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等问题展开合作研究的意向。同时提出在已有城市调研基地基础上,再寻找农村调研基地的任务。随着调研基地的落实,将对本学科建设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与会学者最后一致认为,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起到了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探索了新道路。理论战线上的研究人员对这一理论的研究、阐发和宣传负有重大历史使命,并已经做出了较大贡献,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将继续保持理论本身深入研究的同时,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着眼现实和前沿、着眼继承和丰富,特别是加强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的研究,把邓小平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407.html
2.大力扶持。作为党的理论旗帜,这一研究领域的地位应该是摆在首位的。但如果领导关心不够、管理上重视不够,这一理论的研究就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实践证明,“九五”期间,社科院马列所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之所以取得了较好成绩,就是在院、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双重领导下,在院科研局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学科的情况下取得的。今后这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理应得到各级领导的继续重视和扶植,而且应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
3.各具特色。目前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共有6个,加上地方研究力量,邓小平理论研究学科整体力量是比较强的,但也要求各基地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各自的特色。社科院的专家和学者提出要以国家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站在理论原理和科学体系的高度去把握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与发展;中央党校的专家提出了与党校教学相结合、与当前理论宣传相结合,按照中央对党校的性质和要求,强调创造性运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思路;教育部的专家提出从教育系统实际出发,一手抓研究提高、一手抓普及宣传,推动学校邓小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普及;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提出发挥文献研究室的资料收集和编辑优势,在研究好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的基础上,做好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思想的研究,加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的研究力度。同时,各基地强调了京内外、国内外同行增进交流的必要性,也肯定了刊物交流、人员交往、聘请客座研究员、进行课题项目合作、召开学术研讨会和工作交流会等形式。与会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将有力地推动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深入,是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
4.培养人才。与会同志强调了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各基地普遍存在人员短缺、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希望在人员配备和资金扶持上继续加大力度、一方面提出对现有青年人才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5.加强调研。与会同志提出,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关注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了解社会前沿课题,就需要研究人员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了解基层群众想法、看法,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充实的发言权。各基地在选点调研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因资金、人力、时间等问题,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6.加强宣传。与会同志提出,邓小平理论不同于其他学问之处在于其高度的政治性,即使是搞学问做研究,也不能不讲政治,不能不负起研究和宣传的责任。针对现实前沿中邓小平理论研究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理论工作者要表达意见、发出声音,不仅写大部头专著,也要写快速专递文章,扩大学科的影响。同时还应当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关注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不要沉溺于高深晦涩,而要争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才是真学问、真水平,才能为群众所理解、所认可。
会议期间,社科院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的调研基地北京开关厂也派人到会,介绍了近年“北开”企业转制、创办职工恳谈会、安置下岗工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双方继续合作,就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等问题展开合作研究的意向。同时提出在已有城市调研基地基础上,再寻找农村调研基地的任务。随着调研基地的落实,将对本学科建设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与会学者最后一致认为,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起到了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探索了新道路。理论战线上的研究人员对这一理论的研究、阐发和宣传负有重大历史使命,并已经做出了较大贡献,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将继续保持理论本身深入研究的同时,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着眼现实和前沿、着眼继承和丰富,特别是加强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的研究,把邓小平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继承 创新 发展——“邓小平理论深入研究与展望”工作会议纪要(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