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金融领域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p;因此,对通货膨胀下降的统计,应当作具体分析。近年来,民生用品及服务业价格上涨逼人,这是每个人都能在实际生活中体察到的不争事实。但从统计上看。物价却有回落之势,为何有此矛盾现象?实际上,当前的部分物价回落与部分物价上升,均是经济形势不良的表现。第一由于产业部门的不景气,工业及建筑业所用原材料由于需求面减少而下降,第二是机电部门产品由于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积压严重而大幅削减价格(如汽车、电视)。第三由于部分轻工业消费品清理积压库存,甚至由于破产清仓而大幅削价。第四由于今年农产品生产过剩而导致价格下降。近年来,农业部门利润(经济效益)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尽管政府通过“菜蓝、米袋”工程提供财政补贴予以扶持,但其结果是加剧了各地政府的财政困难。
这四个原因导致物价下降,是暂时的,正是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反映。一但另一方面,尽管物价回落,由于众多产业及建筑部门持续不景气造成的大规模失业、半失业,从而导致多数居民收入的下降,其降速及降幅高于物价下降速度,因而对低收人居民来说,物价仍呈相对攀升,对普通百姓仍属逼人。
十
期货及股票证券投机,在1995-1997年间,导致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迅速崛起了一个拥资巨亿的即拥有庞大私人金融资产的食利者阶层,这表明中国已形成金融业资产阶级。江浙、广东、中南及东北地区均出现拥有巨额资金及金融资产的民间金融财团,操控证券期货市场汲取巨额资金。
近年中国经济中,出现一种畸形的表现,即逆反淘汰,小淘汰大,弱淘汰强,技术落后淘汰技术先进,乡镇企业淘汰国有大工业。这多是借助金融杠杆而实现的。
随着第二金融体系的形成,中国当前的社会产品分配形式,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按劳分配(改革前的按权或级别分配)转变为按资分配。代表纯粹货币资本的食利者阶层随之出现。这一寄生阶层的生成及壮大,加速了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一近年暴富的金融食利阶层,国家在税收征管上至今无所举措。尽管其个人收入,年利以千万甚至上亿为计。
十一
当前中国经济,只有东南沿海区域尚好。即因为其能得到深圳、上海金融市场中汲取到的资金力量的支撑。
中国工业改革较成功的时期,是1991-1994年期间。当时 纺织品出口业及一部分机电产品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意义重大的成功。但在1993年以后,由于国际金融资本带头将投资引向中国国内房地产业,中国经济的内部投资在房地产高回报的虚假利润诱导下,大批资金转移方向而用于内需主导的房地产开发业,使一批出口部门由于资金不足银行周转不灵而衰落下来。由于资金短缺形成的金融市场高利率,以及继之在新自由主义模式改革派经济学家建议下采取的一些金融新政策,如高利率,对出口业实施高税率(缓留退税等),进一步严重打击了中国出口业。1995-1996出口年度中进出口一度甚至出现贸易逆差。出口业的这种衰退,使1992年以后中国工业进军开拓国际市场的有利攻势失去了前进的势头。出口工业的不景气,是近年国内产业急剧陷入衰退和危机的重要原因。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政府为什么在经济政策上不对进军国际市场的产业给以积极扶植和保护?近代各国工业化的历史表明,国际市场的占有量和占有率,是推动国内工业景气的标志。出口加工业的繁荣与否,直接与国内就业率有关。(可参看美国财政部的年度报告)没有国际市场,就不会有国内产业的高就业率和经济繁荣。因此,当1995年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使国内房地产开发热冷却后,加上出口行业已发生的萎缩,一系列带头产业下落所引起的落潮效应(投资逆减乘数规律),立即导致1995年以后中国产业部门陷入相继衰落的困难境地。
十二
综上论:我认为,所谓“宏观调控得到成功,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着陆”,所谓“宏观形势好,微观不好”一类提法,实属不切实际之谈。
当前形势的真相是,我国经济可能发生“休克”,即众多国有产业陷入连锁破产状态。国民经济危机逐步走向深化。这一危机的表现是;农产品因丰收及市场吸纳不足而过剩。在工业领域当前不仅是国有企业,而且包括大量非国有企业亦都陷入困难处境。这种工业危机是普遍的,并且近年来是持续深化的。已由生产资料重工业及原材料(如煤炭、石油)的生产部门,扩展到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并且近年来进一步传递到交通、邮电及服务(第三)产业部门。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关系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从形势走向看,愈来愈多而且在明后年还可能有不断增多的劳动者正在丧失工作机会,“下岗”即失业,而陷人生计无着之境。
由于社会收入急剧下降,以及购
十三
中农信的破产,是当前经济中金融危机的表现。
英国《金融时报》在评论这个事件时指出:“这一事件也许只能证明这只是债务缠身的中国金融部门这个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问题不在于这个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有多大,而在于这个冰山有多大。”
巨量货币在少数人手中过快积累,并且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而导致资本外逃、外流。国内资金大量流入香港,可以解释香港经济目前在亚太经济整体不景气形势下获得的特殊繁荣。这场以产业衰退为标志的经济危机,近年以来,持续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这一危机打击下,将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私见以为,近年来经济的若干政策方针亟须调整。如过高利率,以及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难以承受的高所得税率,以及人民币高汇率即人民币价格被过高估计的三高政策,虽然导致外汇储备有所增加。但不利于产业特别是出口行业。
1996年发生的掠取性股市狂潮,是国内资金通过第二金融 渠道进行再分配的形式。尽管银行利率下调,但由于经济不景 气,产业投资难以获利,因而过剩资金被转人股市。在股市中资金被再分配和流变为消费资金。可以预测,中国经济在近年内可能爆发严重深刻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正是通过金融这一杠杆,中国国有企业当前普遍陷入困境。随着破产浪潮的涌起,其最终结局是私有化进程的加剧。
由于经济中没有新的产业增长部门,亦没有新的大型投资源进入。因之短期内尚看不到经济复苏的前景。
我担心,这种持续衰退进程的继续,如不扭转,将在3-8年左右的时间内导致我国国民经济的局部瘫痪。这种局面必须避免!
十四
&nbs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656.html
这四个原因导致物价下降,是暂时的,正是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反映。一但另一方面,尽管物价回落,由于众多产业及建筑部门持续不景气造成的大规模失业、半失业,从而导致多数居民收入的下降,其降速及降幅高于物价下降速度,因而对低收人居民来说,物价仍呈相对攀升,对普通百姓仍属逼人。
十
期货及股票证券投机,在1995-1997年间,导致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迅速崛起了一个拥资巨亿的即拥有庞大私人金融资产的食利者阶层,这表明中国已形成金融业资产阶级。江浙、广东、中南及东北地区均出现拥有巨额资金及金融资产的民间金融财团,操控证券期货市场汲取巨额资金。
近年中国经济中,出现一种畸形的表现,即逆反淘汰,小淘汰大,弱淘汰强,技术落后淘汰技术先进,乡镇企业淘汰国有大工业。这多是借助金融杠杆而实现的。
随着第二金融体系的形成,中国当前的社会产品分配形式,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按劳分配(改革前的按权或级别分配)转变为按资分配。代表纯粹货币资本的食利者阶层随之出现。这一寄生阶层的生成及壮大,加速了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一近年暴富的金融食利阶层,国家在税收征管上至今无所举措。尽管其个人收入,年利以千万甚至上亿为计。
十一
当前中国经济,只有东南沿海区域尚好。即因为其能得到深圳、上海金融市场中汲取到的资金力量的支撑。
中国工业改革较成功的时期,是1991-1994年期间。当时 纺织品出口业及一部分机电产品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意义重大的成功。但在1993年以后,由于国际金融资本带头将投资引向中国国内房地产业,中国经济的内部投资在房地产高回报的虚假利润诱导下,大批资金转移方向而用于内需主导的房地产开发业,使一批出口部门由于资金不足银行周转不灵而衰落下来。由于资金短缺形成的金融市场高利率,以及继之在新自由主义模式改革派经济学家建议下采取的一些金融新政策,如高利率,对出口业实施高税率(缓留退税等),进一步严重打击了中国出口业。1995-1996出口年度中进出口一度甚至出现贸易逆差。出口业的这种衰退,使1992年以后中国工业进军开拓国际市场的有利攻势失去了前进的势头。出口工业的不景气,是近年国内产业急剧陷入衰退和危机的重要原因。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政府为什么在经济政策上不对进军国际市场的产业给以积极扶植和保护?近代各国工业化的历史表明,国际市场的占有量和占有率,是推动国内工业景气的标志。出口加工业的繁荣与否,直接与国内就业率有关。(可参看美国财政部的年度报告)没有国际市场,就不会有国内产业的高就业率和经济繁荣。因此,当1995年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使国内房地产开发热冷却后,加上出口行业已发生的萎缩,一系列带头产业下落所引起的落潮效应(投资逆减乘数规律),立即导致1995年以后中国产业部门陷入相继衰落的困难境地。
十二
综上论:我认为,所谓“宏观调控得到成功,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着陆”,所谓“宏观形势好,微观不好”一类提法,实属不切实际之谈。
当前形势的真相是,我国经济可能发生“休克”,即众多国有产业陷入连锁破产状态。国民经济危机逐步走向深化。这一危机的表现是;农产品因丰收及市场吸纳不足而过剩。在工业领域当前不仅是国有企业,而且包括大量非国有企业亦都陷入困难处境。这种工业危机是普遍的,并且近年来是持续深化的。已由生产资料重工业及原材料(如煤炭、石油)的生产部门,扩展到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并且近年来进一步传递到交通、邮电及服务(第三)产业部门。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关系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从形势走向看,愈来愈多而且在明后年还可能有不断增多的劳动者正在丧失工作机会,“下岗”即失业,而陷人生计无着之境。
由于社会收入急剧下降,以及购
买力下降,导致商品滞销及商业销售危机,由此而来的部分物价下降,不应被误认为是通货膨胀已被控制。实际上,由于人民收入水平的下降速度高于物价回落速度,因此通胀并未真正抑制,社会中两极分化其严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愈来愈多无业无出路青年为谋求生存而被迫走向犯罪。
十三
中农信的破产,是当前经济中金融危机的表现。
英国《金融时报》在评论这个事件时指出:“这一事件也许只能证明这只是债务缠身的中国金融部门这个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问题不在于这个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有多大,而在于这个冰山有多大。”
巨量货币在少数人手中过快积累,并且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而导致资本外逃、外流。国内资金大量流入香港,可以解释香港经济目前在亚太经济整体不景气形势下获得的特殊繁荣。这场以产业衰退为标志的经济危机,近年以来,持续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这一危机打击下,将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私见以为,近年来经济的若干政策方针亟须调整。如过高利率,以及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难以承受的高所得税率,以及人民币高汇率即人民币价格被过高估计的三高政策,虽然导致外汇储备有所增加。但不利于产业特别是出口行业。
1996年发生的掠取性股市狂潮,是国内资金通过第二金融 渠道进行再分配的形式。尽管银行利率下调,但由于经济不景 气,产业投资难以获利,因而过剩资金被转人股市。在股市中资金被再分配和流变为消费资金。可以预测,中国经济在近年内可能爆发严重深刻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正是通过金融这一杠杆,中国国有企业当前普遍陷入困境。随着破产浪潮的涌起,其最终结局是私有化进程的加剧。
由于经济中没有新的产业增长部门,亦没有新的大型投资源进入。因之短期内尚看不到经济复苏的前景。
我担心,这种持续衰退进程的继续,如不扭转,将在3-8年左右的时间内导致我国国民经济的局部瘫痪。这种局面必须避免!
十四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