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民主观的价值核心和启示
的政治稳定,这与我们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实然民主的思路是分不开的。我们要领会他把握人民利益的历史性发展社会主义实然民主的精神实质,把握新时期人民利益的历史内容发生的新变化,发展新的社会主义实然民主。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公正和民主也是硬道理。新时期人民的历史利益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小康社会和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使人民获得除经济利益以外的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实现人和社会、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把民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发展以民主建设、制度转型同经济发展并重的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实然民主。
三、民主化:体现人民利益的全局性,实现实然民主与应然民主的动态平衡
民主化,也就是怎样发展民主,实质就是处理应然民主和实然民主的问题。人民利益还具有全局性的特点。它包括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等。因此,执政党和政府,就要在民主的实践中一定要讲全局,从大局出发,既要照顾当前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物质利益,也要着眼长远利益、全局利益、整体利益和非物质利益。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推进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更是牵一发动全身,所以,民主化的理想路径应是从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的价值观出发,把握人民利益全局性特点,以应然民主为目标,优先发展实然民主,渐进、稳妥推进实然民主走向应然民主,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这方面有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教训。这也是第三波民主化回潮的重要原因之一。邓小平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在怎样发展民主(民主化)的问题上,提出了渐进、稳妥推进民主化的战略思路,既保证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又推进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就要考虑到中国民主化的特殊国情。邓小平始终强调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那么中国民主化的特殊国情是什么呢?在邓小平看来,就是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和经济落后的历史以及人口众多、文化水平低下(特别是公民政治实践锻炼程度相当低)的现实,就是“中国国家这么大,乱不得”的现实。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生产力就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就是中心和大局;在这样的条件下,民主化就只能是渐进和稳妥的推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实现政治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如果突然实行普选等应然民主,公民的政治行为只会被一些政客和野心家利用,社会只会陷入动乱,倒头来,人民利益不但得不到维护,反而受到损害。这就是他强调的,“如果我们现在十亿多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民主是我们的目标,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 “一旦不稳定甚至动乱,什么建设也搞不成。” 在这样的条件下,“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方针必须坚持,但是,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 总之,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实现民主和法制,同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样,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不能用‘大鸣大放’的做法。”
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就要走渐进式、阶段式民主化道路,实现实然民主和应然民主的动态平衡。围绕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以及实现实然民主与应然动态平衡的思路,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目标、内容、要求:
关于原则。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一个是人民利益至上,一个是坚持社会主义,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民利益至上。他强调:“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民主。” “我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这种改革又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不能搬用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要搞社会主义民主。”
关于目标和内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这体现了民主建设的渐进性和阶段性。他认为,“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长远目标即应然民主就是“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际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就是在条件成熟下“普遍实行直接选举”,彻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体目标和内容即实然民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服从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建设,这包括: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议会民主;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
关于要求。最能体现邓小平对实现应然民主和实然民主动态平衡,推进渐进式、阶段式民主化道路关注的还是他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出的要求方面,就是他对要正确处理民主与稳定、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制、民主与人权等问题关系的论述上。他说,“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区分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强调发展民主要处理这么多对关系,从人民利益角度看,就是要把握人民利益全局性特点,正确处理好人民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是要在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从民主化角度看,就是要处理应然民主和实然民主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在稳定中推进民主,在经济发展中推进民主,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人们往往把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归因与经济建设的第一次转型,却忽视了20多年来在邓小平民主观指导下,渐进式、阶段式民主化道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这条道路是我们今后必须要坚持走下去的,他提出的有关原则、要求也是我们应该领会和把握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民主化的特殊国情正在和已经发生的新变化,那就是有利于民主化的各种因素不断形成和壮大(如市场经济发展、主体分化、主体意识增强、新的政治文化等),民主对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民对保障民主权益和经济权益的呼声越来越大,等等。渐进不是不进,过程不等于无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渐进式的民主化道路同时,要适当加快民主化的进程,促进实然民主向应然民主转化。这也是邓小平希望的,“改革总要有个期限,不能太迟。”
世纪之初,第一次转型完成后,以民主化为核心的第二次转型(制度建设)日见迫切,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宏伟事业已全面铺开。这正是人们越来越关注民主、越来越需要正确认识民主,搞清楚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看待民主,搞清楚什么是当今中国的应然民主、实然民主和怎样推进民主化的时刻。邓小平从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的价值观出发,阐述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民主观的价值核心和启示(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685.html
三、民主化:体现人民利益的全局性,实现实然民主与应然民主的动态平衡
民主化,也就是怎样发展民主,实质就是处理应然民主和实然民主的问题。人民利益还具有全局性的特点。它包括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等。因此,执政党和政府,就要在民主的实践中一定要讲全局,从大局出发,既要照顾当前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物质利益,也要着眼长远利益、全局利益、整体利益和非物质利益。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推进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更是牵一发动全身,所以,民主化的理想路径应是从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的价值观出发,把握人民利益全局性特点,以应然民主为目标,优先发展实然民主,渐进、稳妥推进实然民主走向应然民主,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这方面有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教训。这也是第三波民主化回潮的重要原因之一。邓小平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在怎样发展民主(民主化)的问题上,提出了渐进、稳妥推进民主化的战略思路,既保证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又推进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就要考虑到中国民主化的特殊国情。邓小平始终强调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那么中国民主化的特殊国情是什么呢?在邓小平看来,就是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和经济落后的历史以及人口众多、文化水平低下(特别是公民政治实践锻炼程度相当低)的现实,就是“中国国家这么大,乱不得”的现实。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生产力就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就是中心和大局;在这样的条件下,民主化就只能是渐进和稳妥的推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实现政治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如果突然实行普选等应然民主,公民的政治行为只会被一些政客和野心家利用,社会只会陷入动乱,倒头来,人民利益不但得不到维护,反而受到损害。这就是他强调的,“如果我们现在十亿多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民主是我们的目标,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 “一旦不稳定甚至动乱,什么建设也搞不成。” 在这样的条件下,“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方针必须坚持,但是,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 总之,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实现民主和法制,同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样,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不能用‘大鸣大放’的做法。”
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就要走渐进式、阶段式民主化道路,实现实然民主和应然民主的动态平衡。围绕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以及实现实然民主与应然动态平衡的思路,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目标、内容、要求:
关于原则。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一个是人民利益至上,一个是坚持社会主义,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民利益至上。他强调:“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民主。” “我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这种改革又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不能搬用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要搞社会主义民主。”
关于目标和内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这体现了民主建设的渐进性和阶段性。他认为,“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长远目标即应然民主就是“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际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就是在条件成熟下“普遍实行直接选举”,彻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体目标和内容即实然民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服从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建设,这包括: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议会民主;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发展党外民主和协商民主;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族民主;简政放权,推行机构改革,完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和社会民主;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人民监督;加强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坚持民主与专政结合,保障人民民主。这样使我国的民主化基本上保持了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既使公民享受的民主权利越来越广泛,创造了安定团结的政治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建设第一次转型。
关于要求。最能体现邓小平对实现应然民主和实然民主动态平衡,推进渐进式、阶段式民主化道路关注的还是他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出的要求方面,就是他对要正确处理民主与稳定、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法制、民主与人权等问题关系的论述上。他说,“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区分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强调发展民主要处理这么多对关系,从人民利益角度看,就是要把握人民利益全局性特点,正确处理好人民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是要在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从民主化角度看,就是要处理应然民主和实然民主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在稳定中推进民主,在经济发展中推进民主,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人们往往把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归因与经济建设的第一次转型,却忽视了20多年来在邓小平民主观指导下,渐进式、阶段式民主化道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这条道路是我们今后必须要坚持走下去的,他提出的有关原则、要求也是我们应该领会和把握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民主化的特殊国情正在和已经发生的新变化,那就是有利于民主化的各种因素不断形成和壮大(如市场经济发展、主体分化、主体意识增强、新的政治文化等),民主对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民对保障民主权益和经济权益的呼声越来越大,等等。渐进不是不进,过程不等于无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渐进式的民主化道路同时,要适当加快民主化的进程,促进实然民主向应然民主转化。这也是邓小平希望的,“改革总要有个期限,不能太迟。”
世纪之初,第一次转型完成后,以民主化为核心的第二次转型(制度建设)日见迫切,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宏伟事业已全面铺开。这正是人们越来越关注民主、越来越需要正确认识民主,搞清楚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看待民主,搞清楚什么是当今中国的应然民主、实然民主和怎样推进民主化的时刻。邓小平从对人民利益真正负责的价值观出发,阐述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民主观的价值核心和启示(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