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矗丰碑 ——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
学说、政党学说、社会主义本质学说和战略策略等根本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论述。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把“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重要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并且对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和个人财产作了精辟的阐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前提。在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19世纪中后期,大机器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但第三产业很不发达;劳动的形态以体力劳动为主,科技发展也没有今天这样异常迅猛;资本对劳动的剥削非常残酷,甚至存在食利者阶层。现在许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成为创造和增进财富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运行变数增多,从而企业经营管理职能愈加重要;第三产业劳动的重要性日见突出;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观点需要给予理论上的解释。面对新世纪、新时代、新实践和新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认识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切实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维护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或通过资金、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先富起来的人的正当利益;有助于正确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关于如何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论述。如何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把坚持党的阶级性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统一起来,等等,都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为人们所越来越关注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这次重要讲话中对此都作了科学的明确的回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为繁荣经济与文化事业,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都作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社会上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个人财产也会逐渐增加。尤其是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的知识分子以及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技术人员,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大大地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做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支配和使用的情况,看他们是否以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就应该吸收除产业工人以外的其他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入党。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而且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建党之初,中国的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要建设一个既有广泛群众性又有工人阶级先进性政党的任务十分艰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把党的阶级基础牢牢地定位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工人阶级,同时又不拒绝其他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加入自己的组织,通过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带动群众向着先进标准和我们的奋斗目标前进。1935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通过《瓦窑堡会议决议》,明确指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即在以工人阶级为骨干的基础上,把其他阶级的优秀分子集中到自己的旗帜下。事实说明,这一建党原则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在,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人员作为发展党员的来源,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举措。
——关于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早在100多年前, 他就把人的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恩格斯也明确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理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同上书,第243页)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 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同上书,第119页)。 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这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要努力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虽然人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过去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具体地提出或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所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而且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有效途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实践说明,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和竞争中,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要体现在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上,而且也要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上。因此,即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把人的全面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又不拘泥于其个别的结论,除了提出上述几条全新的论述和思想外,还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重要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论述;关于党的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论述;关于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的论述;关于我国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的论述;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的论述;关于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论述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关系的论述,其中“文化利益”在我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是首次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的论述;关于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的论述;关于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动力的论述;等等,这些都是在对历史经验总结、对时代特征思考和对党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这些新成果,把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认识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新思路,体现了一种新的认识方法和新的理 《理论创新矗丰碑 ——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730.html
——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论述。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把“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重要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并且对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和个人财产作了精辟的阐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前提。在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19世纪中后期,大机器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但第三产业很不发达;劳动的形态以体力劳动为主,科技发展也没有今天这样异常迅猛;资本对劳动的剥削非常残酷,甚至存在食利者阶层。现在许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成为创造和增进财富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运行变数增多,从而企业经营管理职能愈加重要;第三产业劳动的重要性日见突出;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观点需要给予理论上的解释。面对新世纪、新时代、新实践和新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认识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切实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维护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或通过资金、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先富起来的人的正当利益;有助于正确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关于如何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论述。如何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把坚持党的阶级性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统一起来,等等,都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为人们所越来越关注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这次重要讲话中对此都作了科学的明确的回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为繁荣经济与文化事业,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都作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社会上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个人财产也会逐渐增加。尤其是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的知识分子以及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技术人员,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大大地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做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支配和使用的情况,看他们是否以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就应该吸收除产业工人以外的其他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入党。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而且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建党之初,中国的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要建设一个既有广泛群众性又有工人阶级先进性政党的任务十分艰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把党的阶级基础牢牢地定位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工人阶级,同时又不拒绝其他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加入自己的组织,通过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带动群众向着先进标准和我们的奋斗目标前进。1935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通过《瓦窑堡会议决议》,明确指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即在以工人阶级为骨干的基础上,把其他阶级的优秀分子集中到自己的旗帜下。事实说明,这一建党原则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在,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人员作为发展党员的来源,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举措。
——关于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早在100多年前, 他就把人的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恩格斯也明确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理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同上书,第243页)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 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同上书,第119页)。 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这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要努力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虽然人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过去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具体地提出或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所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而且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有效途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实践说明,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和竞争中,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要体现在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上,而且也要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上。因此,即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把人的全面
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最终就是为了使人类摆脱社会的枷锁和自然的束缚,得到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又不拘泥于其个别的结论,除了提出上述几条全新的论述和思想外,还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重要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论述;关于党的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论述;关于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的论述;关于我国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的论述;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的论述;关于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论述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关系的论述,其中“文化利益”在我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是首次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的论述;关于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的论述;关于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动力的论述;等等,这些都是在对历史经验总结、对时代特征思考和对党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这些新成果,把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认识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新思路,体现了一种新的认识方法和新的理 《理论创新矗丰碑 ——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