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管理科学论文 >> 正文

纪之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


在实践上  ,如何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理论上,如何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继续向前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  也是世界进步人类和世界舆论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  体适时地做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的历史决策。号召全党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始终坚持“两个  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的原则。向国人世人表明了我们党的原则立场。在党的十五  大的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在论及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时就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  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  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  ,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  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4](第13页)。这里概括的“一个根本”、“三个  着眼于”,旨在强调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继承和  创新。1998年,江泽民同志进一步讲到正确对待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他指出:“学习邓  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它的基本观点,又要通过实践使它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对待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同  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采取的就是这种态度”[6](第4页)。2001年7月1  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贯彻“三个代表”  要求的高度论述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  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  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  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  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  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7](第26-27页)。这里强调要深刻认识我们党在历史上胜利和挫  折的根本原因,从而自觉坚持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  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强调:“认识真理是不断前进的过程,改  造世界也是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7](第49页  )。继“七一”重要讲话之后,江泽民同志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明确地将上述科学思想概  括成“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的原则,即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必须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追求真理、探索真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上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  移、两个不能含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表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态度。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高度指出  :“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  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  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列宁,不写出《两个策略》  等著作,就不能解决1905年和以后出现的新问题。单有1908年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  主义》,还不足以对付十月革命前后发生的新问题。适应这个时期革命的需要,列宁就  写了《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列宁死了,又需要斯大林写出《论列宁  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这样的著作,来对付反对派,保卫列宁主义。  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 

; 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  ,也是不行的”[8](第109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的  原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新的实际,对毛泽东同志的上述那番话做出的新概括  。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鲜经  验,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特点,即在自由化思潮和教条主义都存  在的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的  原则。这一原则贯穿在十四大到十六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
      世纪之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一脉相承
  由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始终的基本性质所决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个发展  过程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特点在世纪之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表现得  十分鲜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一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  以它为核心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其一,它们的世界观相同。马克思主义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在不同国家呈现出的民族  化形式,之所以皆称为马克思主义,就在于贯穿于其中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相同,这  就是共产主义世界观。这种以共产主义宣言形式问世的新世界观,以工人阶级为现实前  提,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同时又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最全面、最深刻的发  展学说的辩证法。“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9](第101页)。党的十五大  报告也是这样讲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4](第10页)。同样,也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因为“三个  代表”思想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  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  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根据新的实践要求,

《纪之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77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管理科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