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
发布时间: 2003-9-7 作者:秩名
转折点五:“里根复兴”,日本泡沫经济的兴起和世界毒品贸易的增长
鉴于“利率冲击”给美国带来的破坏性打击,美国迫切需要将信贷和投资重新导入工农业,复兴核技术和其它高技术部门,重建国家的基础设施。1981年末,拉鲁什开始创定一项旨在发起一次基于防核打击武器系统的技术核战略革命的全面计划。拉鲁什建议利用这些军事技术的民用“副产品”和以月球、火星为目的地的载人空间技术发展计划,完成一次美国经济整体的现代化和转型。1983年3月,里根采纳了拉鲁什计划中的关键部分,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SDI,即战略防御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在结束冷战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技术创新。然而拉鲁什的更广泛的经济政策却没有被采纳。事实上,在英裔美国权势集团的影响下(以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为代表),里根政府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政策。
“里根复兴”的战略就是为史无前例的金融泡沫膨胀打开闸门。这是由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的:①增加两倍的债务,从1981年的9980亿美元增至1989年30000亿美元;②大幅度解除对金融和银行系统的管制;③制造巨大的房地产泡沫,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在1986—1990年间增长了几乎一倍;④允许投机者使用“垃圾债券”和“杠杆买空交易”等手段接管和疯狂掠夺美国工农业企业的财产;⑤通过偿债、第三世界流动资本流入和日欧基金的流入,大大增加了美国的资本流入。
解除银行管制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美国3000多家储贷银行中制造了灾难性的泡沫。这些银行的经营活动以前主要限于以法定的低利息向购房等长期购买活动提供支付手段。1982年的一项新法令取消了种种限制。为了争夺投资者和存款人,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这些银行开始了疯狂的投机。在80年代后半期,房地产泡沫破灭,储贷银行体系事实上已破产。到1989年,超过400家银行宣布无清偿能力,其余银行也仅靠紧急合并和3000亿美元的政府基金的注入才得以幸存。
这些还只是疯狂投机中涨涨落落的一部分,这种投机在一步步走向1987年10月大崩溃的过程中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整个80年代,在解除管制和税法改革的刺激下,华尔街沉醉于以“垃圾证券”和“杠杆买空”为特点的投机和掠夺迷狂之中。
美国政府没有设法切除正在毁掉仍然健康的美国工业公司的投机毒瘤,反而积极鼓励投机者,并采取措施向海外输出泡沫。日本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一个流行的神话,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惊人增长是日本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结果。但真正的原因是卡特、里根和布什政府治下美国自“利率冲击”以来一系列反工业政策所导致的美国工业基础的倾圮。美国经济早已绝对依赖于日本和德国工业设备的大量供应。
日本面临要它将上万亿的美元注入美国金融市场以支持美国“复兴”的巨大压力,为了同一目的的日本还必须在亚洲吹起一个新的金融泡沫,即所谓的“日本泡沫经济”。这一过程的转折点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继英国之后,日本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金融和资本支持国。
与此同时,传统上是实物贸易和工业导向的日本银行体系,开始越来越深地被吸入日本和亚洲其它地区的房地产泡沫中去。1985年至1990年,日本银行的贷款的总规模增长了三倍,但流入生产性部门的贷款比例从38%缩减至25%(1965年,日本最大的150家银行的63%的贷款都投向生产性部门)。这为1990年日本的银行危机做好了准备。
导致日本“泡沫经济”“起飞”的政策转向,自然对东亚国家和其它国家有负面影响。在80年代,长期的工业和基础建设投资被削弱了,这有利于通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来快速赚钱的政策。这一点在泰国相对较早地显露了出来。曾经从石油出口中赢得了巨利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在1986年的油价大跌中遭受重创。到1990年初,东南亚的经济小虎都已被完全吸入了全球性“新兴证券市场”泡沫中。
这一时期另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是全球毒品贸易令人吃惊的增长。根据粗略的估计数字,毒品贸易的销售额从1977年的1750亿美元涨至1989年的5580亿美元。这也表明了为什么来自毒品贸易的钱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事实说明某些重要银行和金融家族深深地卷入了数十亿美元的毒品贸易资金的“管理”,他们是在延续一条自英中鸦片战争以来延绵不断的黑线。
毫无疑问,美国及别国政府没能在80年代拿出制止毒品贸易扩张的有效措施,是同其保护和支持金融体系中的投机泡沫这一政策分不开的。一些美国金融专家甚至在新闻访谈节目中公开宣称:采取措施制止一些大银行参与“洗钱”将危及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在拉美国家,以下诸因素之间发展起了密切的联系:①债务危机;②毒品生产和各地大毒枭势力的增长;③恐怖主义和有组织暴动的增长。十分丑恶的事实是:美国毒品消费的增长,特别是80年代至90年代可卡因的流行,为哥伦比亚、秘鲁和其它拉美国家的毒品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而这些国家从毒品出口赚得的钱又间接地为偿还债务提供了资金。1980年至1988年,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的毒品生产提高了30%至50%.
与此同时,IMF 的“结构调整”政策和债权银行加强的其它各项政策,大大削弱了各债务国的政府,降低了大多数人口的生活水平,因此有利于贩毒组织和恐怖主义暴乱的生长。贩毒组织与拉美国家某些左翼暴乱之间有很强的联系。这些活动加在一起削弱甚至毁灭了政府等国家组织对IMF 的抵制。
那些帮助制定和实施IMF 在拉美的政策的经济学家十分清楚这些事实。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曾实行过治愈通货膨胀的“休克疗法”。萨克斯的政策在降低通胀率方面的确很成功,但却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大滑坡——除了在毒品领域。萨克斯自己写道,他的关闭大量国有矿山的建议帮助建立了所谓“毒品经济”:由于
转折点六:1987年的大崩溃,全球化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纽约股指暴跌508点,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跌幅。这个事件本应成为一个信号:停止导致投机泡沫的政策,恢复1966年前对实物经济的重现,实施全球的金融和货币改革。
不幸的是没有任何有意义的措施被采取,金融癌症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一种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798.html
发布时间: 2003-9-7 作者:秩名
转折点五:“里根复兴”,日本泡沫经济的兴起和世界毒品贸易的增长
鉴于“利率冲击”给美国带来的破坏性打击,美国迫切需要将信贷和投资重新导入工农业,复兴核技术和其它高技术部门,重建国家的基础设施。1981年末,拉鲁什开始创定一项旨在发起一次基于防核打击武器系统的技术核战略革命的全面计划。拉鲁什建议利用这些军事技术的民用“副产品”和以月球、火星为目的地的载人空间技术发展计划,完成一次美国经济整体的现代化和转型。1983年3月,里根采纳了拉鲁什计划中的关键部分,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SDI,即战略防御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在结束冷战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技术创新。然而拉鲁什的更广泛的经济政策却没有被采纳。事实上,在英裔美国权势集团的影响下(以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为代表),里根政府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政策。
“里根复兴”的战略就是为史无前例的金融泡沫膨胀打开闸门。这是由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的:①增加两倍的债务,从1981年的9980亿美元增至1989年30000亿美元;②大幅度解除对金融和银行系统的管制;③制造巨大的房地产泡沫,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在1986—1990年间增长了几乎一倍;④允许投机者使用“垃圾债券”和“杠杆买空交易”等手段接管和疯狂掠夺美国工农业企业的财产;⑤通过偿债、第三世界流动资本流入和日欧基金的流入,大大增加了美国的资本流入。
解除银行管制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美国3000多家储贷银行中制造了灾难性的泡沫。这些银行的经营活动以前主要限于以法定的低利息向购房等长期购买活动提供支付手段。1982年的一项新法令取消了种种限制。为了争夺投资者和存款人,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这些银行开始了疯狂的投机。在80年代后半期,房地产泡沫破灭,储贷银行体系事实上已破产。到1989年,超过400家银行宣布无清偿能力,其余银行也仅靠紧急合并和3000亿美元的政府基金的注入才得以幸存。
这些还只是疯狂投机中涨涨落落的一部分,这种投机在一步步走向1987年10月大崩溃的过程中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整个80年代,在解除管制和税法改革的刺激下,华尔街沉醉于以“垃圾证券”和“杠杆买空”为特点的投机和掠夺迷狂之中。
美国政府没有设法切除正在毁掉仍然健康的美国工业公司的投机毒瘤,反而积极鼓励投机者,并采取措施向海外输出泡沫。日本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一个流行的神话,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惊人增长是日本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结果。但真正的原因是卡特、里根和布什政府治下美国自“利率冲击”以来一系列反工业政策所导致的美国工业基础的倾圮。美国经济早已绝对依赖于日本和德国工业设备的大量供应。
日本面临要它将上万亿的美元注入美国金融市场以支持美国“复兴”的巨大压力,为了同一目的的日本还必须在亚洲吹起一个新的金融泡沫,即所谓的“日本泡沫经济”。这一过程的转折点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继英国之后,日本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金融和资本支持国。
与此同时,传统上是实物贸易和工业导向的日本银行体系,开始越来越深地被吸入日本和亚洲其它地区的房地产泡沫中去。1985年至1990年,日本银行的贷款的总规模增长了三倍,但流入生产性部门的贷款比例从38%缩减至25%(1965年,日本最大的150家银行的63%的贷款都投向生产性部门)。这为1990年日本的银行危机做好了准备。
导致日本“泡沫经济”“起飞”的政策转向,自然对东亚国家和其它国家有负面影响。在80年代,长期的工业和基础建设投资被削弱了,这有利于通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来快速赚钱的政策。这一点在泰国相对较早地显露了出来。曾经从石油出口中赢得了巨利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在1986年的油价大跌中遭受重创。到1990年初,东南亚的经济小虎都已被完全吸入了全球性“新兴证券市场”泡沫中。
这一时期另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是全球毒品贸易令人吃惊的增长。根据粗略的估计数字,毒品贸易的销售额从1977年的1750亿美元涨至1989年的5580亿美元。这也表明了为什么来自毒品贸易的钱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事实说明某些重要银行和金融家族深深地卷入了数十亿美元的毒品贸易资金的“管理”,他们是在延续一条自英中鸦片战争以来延绵不断的黑线。
毫无疑问,美国及别国政府没能在80年代拿出制止毒品贸易扩张的有效措施,是同其保护和支持金融体系中的投机泡沫这一政策分不开的。一些美国金融专家甚至在新闻访谈节目中公开宣称:采取措施制止一些大银行参与“洗钱”将危及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在拉美国家,以下诸因素之间发展起了密切的联系:①债务危机;②毒品生产和各地大毒枭势力的增长;③恐怖主义和有组织暴动的增长。十分丑恶的事实是:美国毒品消费的增长,特别是80年代至90年代可卡因的流行,为哥伦比亚、秘鲁和其它拉美国家的毒品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而这些国家从毒品出口赚得的钱又间接地为偿还债务提供了资金。1980年至1988年,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的毒品生产提高了30%至50%.
与此同时,IMF 的“结构调整”政策和债权银行加强的其它各项政策,大大削弱了各债务国的政府,降低了大多数人口的生活水平,因此有利于贩毒组织和恐怖主义暴乱的生长。贩毒组织与拉美国家某些左翼暴乱之间有很强的联系。这些活动加在一起削弱甚至毁灭了政府等国家组织对IMF 的抵制。
那些帮助制定和实施IMF 在拉美的政策的经济学家十分清楚这些事实。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曾实行过治愈通货膨胀的“休克疗法”。萨克斯的政策在降低通胀率方面的确很成功,但却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大滑坡——除了在毒品领域。萨克斯自己写道,他的关闭大量国有矿山的建议帮助建立了所谓“毒品经济”:由于
没有其它收入来源,许多矿工只得加入到古柯生产中去。这个真实故事表明了全球“金融癌症”的一个普遍特点:癌变的产生是靠社会道德和物质基础的自我毁灭,或曰“自食”(autocannibalization)来喂养。
转折点六:1987年的大崩溃,全球化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纽约股指暴跌508点,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跌幅。这个事件本应成为一个信号:停止导致投机泡沫的政策,恢复1966年前对实物经济的重现,实施全球的金融和货币改革。
不幸的是没有任何有意义的措施被采取,金融癌症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一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