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


摘要:国家利益是现代国际关系的核心,国家利益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邓小平国家利益观,对于深入系统地理解邓小平理论,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现实国家利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家利益 理论创新 邓小平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与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又超越前人,从而实现了理论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仅是完成了国家利益观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的国家利益观,更为重要的是,在完成这一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对我们面临和处理国际国内事务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优良传统。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之发展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融为一体的新阶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可以说,邓小平同志每一个理论上的新突破,都是立基于实事求是之上的。作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同样贯穿于邓小平国家利益观当中。 
    1、实事求是地对客观形势做出判断,将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将经济利益提升为当前最主要的国家利益 
    邓小平冷静观察,对国际局势做出了实事求是的估价,提出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从而为他在对国家利益的判断上提供了依据。我们改变了过去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敌友的做法,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反霸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将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事实证明,这种务实的做法给我们的对外交往提供了有利的回旋空间,扩大了交往范围,改善了我国的周边国际环境及与许多大国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 
    也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做出的判断,邓小平视经济利益为中国当前主要的国家利益,这体现在内政和外交上都是十分明显的。在国内,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力创造一个团结稳定、有利的国内环境,大力发展经济。对外,我们实行开放政策,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在与别国交往时始终将经济利益作为重要考虑。实践证明,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呈上升趋势,这同时又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2、在对外援助上的态度更加务实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思想,但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比毛泽东更为现实的态度。据史料记载,从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以无偿、低息或无息贷款的方式援助了许多非洲国家,还完成了十分繁重的援助非洲成套项目建设任务。 尤其是在中苏分歧加剧后,我们更主动担负起“世界革命中心”的重任,大力推行反帝反修,积极备战和输出革命的政策,“使中国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国际环境之中”。“不得不在孤立的状态下勉力支撑我们的外交工作”。支援世界革命的政策基本上是失败了的,对一些国家的援助也显得太过分,例如,曾公开宣布也确实为抗美援朝作出最大的民族牺牲,而把台湾放在次要地位。“仅1972年,我国给阿尔巴尼亚的各种无私援助,平均到他们国家每个人头上,达一人5000元人民币之多。”这时我国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大约还不到100元,行政级别低的干部月工资是37.5元。 
    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和平和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在对外援助政策方面作出了及时调整。在经济上除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逐步开展了和扩大了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的新途径,逐步把我国同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点转移到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上来,提出了“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同时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关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大力推动南北对话,积极促进南南合作,联合自强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事业。 
3、承认国家间利益的差别和矛盾,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利益冲突和矛盾的新方法 
   邓小平认为,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他客观地认识到,这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不仅存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而且存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并主张,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后,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情形下,要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以符合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时代潮流。他从尊重历史和现实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尊重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也考虑大陆的实际情况。港、澳的顺利回归及回归后的繁荣和稳定表明,“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共同开发”是从经济利益入手,用经济利益的共同纽带将争议中的双方连接起来,双方共同受益,有利于增进友谊和信任感。这种以合作求和平,以合作求发展的新形式,顺应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二、妥善处理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及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关系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是对马克思国家利益观的继承与发展,他注意寻找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结合点,以及本国利益与别国利益的统一点,在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尊重别国利益,而且还注意到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坚持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可以说,他使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及世界人民共同利益三者关系得到了妥善处理。 
    1、将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有机结合,不脱离民族利益去片面追求阶级利益 
    国家利益是融阶级性与民族性于一体的,

所以一种正当的国家利益或真正的国家利益应该是寻找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结合点,而不是为了强调其中一方去刻意抹杀另一方。邓小平很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尤其强调不能脱离民族利益去片面追求阶级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虽然存在工人阶级的共同利益,但在社会历史发展的现阶段,我们还不能仅仅从国际主义出发而必须同时从民族的自身利益出发去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各国工人阶级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同时,还存在不同的民族利益。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不同,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世界上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不同,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只讲不分民族的工人阶级共同利益而不讲各国的不同民族利益是不现实的。因而,邓小平主张的“国际主义”含义中,强调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象过去毛泽东那样不顾中国的现实国情,给予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大量的无偿援助。他还主张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84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