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试析邓小平的发展观


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不管怎样表述,实质是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扭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76页,人民出版社) 
    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含盖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强调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既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又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基本结构包括:生产力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科学技术是全面发展的关键;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全面发展的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全面改革是全面发展的动力;人民的利益是全面发展的目的。 
    1、我们必须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是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人的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不仅是经济发展战略,而且是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的社会发展战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势的人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2页,人民出版社)早在1979年,他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8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等等。充分表明,邓小平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联系在一起,既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强调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既强凋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也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这既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任务的基本概括,也是他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第一次总体表述。事实证明,在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同志始终重视中国发展的全面性,始终致力于全面发展的逐步实现,始终努力纠正干扰和妨碍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种种错误倾向。正是在邓小平同志正确思想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健康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回顾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1页)这段话无疑是邓小平对自己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总结,它不仅强调了这一思想是“全方位的”,而且强调这一思想是明确而具体的,在“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一论述与1979年的那段论述前后呼应、相互印证,表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明确而一贯的。 
    2、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5—216页。)邓小平同志指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8页,人民出版社)邓小平还说:“我们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4页,人民出版社)“我们工人阶级的杰出人才,是来自人民的,又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才能不断涌现出杰出人才,也只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96页,人民出版社) 
    3、强调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把教育作为大事来抓。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他一再强调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页)“科学技术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6页)教育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后备力量。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反复强调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首位。小平同志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8页,人民出版社)“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95页,人民出版社)他十分关心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强调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因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他说,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再穷也要照顾科教经费,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他还提出了观阶段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不但指出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满怀信心地说:“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

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1986年4月19日会见香港知名人士包玉刚、王宽诚、霍英东、李兆基等的谈话,参见1986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4、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明确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经济建设始终是党的工作中心。另一方面也针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不同角度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面性,并对全面发展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例如,80年代初,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他明确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具体思路;针对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还具体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他十分重视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建设,强调“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思想文化工作者“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要用好的作品教育和引导人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9、40、45页)80年代中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他强调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2页) 
&nbs

《试析邓小平的发展观(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89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