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金融学论文 >> 正文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历程研究——基于发展路径选择的视角


量改革就是其应对国有银行垄断竞争,取得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市场上巨大的金融资源需求自发引致相应的供给结构并导致市场自发均衡,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增量改革既可以避免存量改革的利益博弈成本,又可以渐进地满足金融需求‘叫。董红蕾也建议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可以采取通过对增量品质的控制而渐进地改变存量品质的方式来进行。7-。事实上,股份制商业银行,正是采用了增量改革发展的模式,通过跨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发展壮大。其跨区域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86年到1998年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成立之初,股份制银行大多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凹丫丫范文网收集整理fanwen.oyaya.net)发展模式主要以抢占大中型对公客户为主。随着自身实力的壮大和市场环境的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打破了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置分支机构的传统做法,结合经济区域的划分,按照市场原则和成本一效益原则设置机构,为跨区域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在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度大、货币化程度高的经济中心城市的机构网络。发展初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点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沿海地区。
  (二)第二阶段:1998年到2003年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期
  随着自身业务的快速膨胀,股份制银行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渐趋稳定,增长潜力有限;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企业客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团化发展趋势,要求银行提供越来越多的跨区域金融服务。因此,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制定机构扩张战略,加快网点布局速度,以突破瓶颈,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如招行抓住上海浦东大开发的机遇,于1991年2月19日获批成立了第一家外地分行上海分行,标志着招行走出深圳,走向全国。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瞄准机遇,稳步展开了华东南经济发达城市的机构布局。到20世纪末,基于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立足华东南的基础上,又加快了机构网点向内陆地区的延伸,股份制商业银行真正完成了从“区域性商业银行”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转变。
  (三)第三阶段:2003年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随同中国经济一起进入到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壮大直接表现在增量的大幅提升上。特别是2003以后新成立了3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即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进一步壮大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队伍。这一时期,股份制商业不仅规模、市场占比和数量其提高,更主要的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网点布局和增量发展,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地扩大,截止到2007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由10.71%上升到13.78%,复合增长率为19.62%:总负责比例由10.76%上升到13.94%,复合增长率为19.28%(图2)。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主要在增量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按照跨区域发展的路线图在进行,经历了“区域内扎根一跨区域发展一引入战投、提升竞争力”的发展路径后,已经成为银行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受控于地方金融意识变化的发展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转轨中的经济需要一种特殊的过渡金融制度安排。由于政府干预的特殊金融制度安排的存在,才为转轨过程中的经济提供足够数量的低成本货币供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金融改革。在地区金融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一方面从最优激励契约的角度讲,其风险共担契约可以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和资源配置效果;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官员具有不同于中央政府的相对独立目标,其政绩最终要通过维持本地社会稳定,提高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来体现,因而要在体制改革中利用对“金融工具”的控制来实现上述目标。按照学术界的普遍看法,金融控制即是政府为有效并低成本地集中个人部门储蓄为己所用,而对金融体系采取控制和垄断性质的措施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地方金融机构随着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和金融产业化意识的变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就是典型。
  (一)城市商业银行②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城市私营、个体经济蓬勃兴起,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城市信用社也迅速发展,但是,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加之城信社自身风险意识、管控能力不足,在经营中背离了合作制原则,城市信用社实际上已办成了地方性的小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日益显现和突出,保支付形势严峻。为此城市信用社先后经过了3次清理整顿(1989-1991年、1992-1994年、1997-1998年),并最终采取保留、改制、合并重组、收购、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和撤销等6种分类进行了终极处置。
  在城信社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城市商业银行同样受制于地方政府,特别是1996-1999年,在各地政府的强力推行下,一批位于地级市、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沉重的的城商行开业,对整体利润水平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城商行的数量由18家增至88家,但税前利润却从42.84亿元锐减至0.66亿元。为此,2000年人民银行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分为6类进行差别化监管和整顿。同时,随着地方政府市场意识和金融产业意识的改善,加大了对城商行规范发展的支持力度,一些高风险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置换、重组、政府注资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等多种方式来化解风险。截至2004年末,各级地方政府及股东为处置城市商业银行历史遗留包袱、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累计弥补城市商业银行财务亏损51.42亿元,累计剥离不良资产71.73亿元,累计置换不良资产235.12亿元,投入的资产总额达358.27亿元,表2反映了1996-2007年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
  (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村金融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金融模式,农村信用社同时受中央银行、各级政府的领导。1979年,中央确定农信社由中国农业银行管理,但是农村信用社合作化运动发生扭曲,演变成集体化运动,并进而逐步转变为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1996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人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这实际上是要减少政府对信用社的干预,体现其“合作制”的特点。1998年到200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89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金融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