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论
一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这艘巨轮指引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航线上,同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这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当中,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
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反思,对中国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国际局势的准确把握,对民族前途的强烈责任感和对党的的事业的高度政治热情。在他看来“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这个体系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优势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好传统好做法好作风,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的独特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将这些好的传统好的做法好的做法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发挥出来,就成为邓小平同志经常思考的问题。早在1984年4月,在邓小平同志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就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这个范畴。”198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这个真理,有些同志不那么清楚了,这样,也就很难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就导致了以后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和六四风波的发生,小平同志一直强调都是由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不该发生的问题 就这样发生了。这也是我们今后应当引起高度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将贯穿于我们整个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
——精神文明建设风气论。精神文明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创造一种风气,风气的好坏直接导致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小平同志强调:“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同时他又进一步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在整党中他强调:“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队伍,四者缺一不可。”“每个党员都要以身作则,我们的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在谈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时,他特别强调:“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要通过:“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让“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不同于物质的产品,是以经济效益来衡量的,而是以社会效益来衡量的,所以邓小平同志认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他在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从以上可以明显体会到,小平同志抓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是要以社会效益这把尺子来衡量的,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精神文明建设灵魂论。1983年10月,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在谈到思想战线绝不能污染时强调:“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什么小平同志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桂冠授予“思想战线上的战士”,因为小平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为重大。”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战线上的同志所担负的时代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任务。小平同志还进一步说:“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的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英勇奋斗。”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要是没有了灵魂,那就是行尸走肉,思想战线也是如此,小平同志还说:“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误国误民”甚至说:“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由此可见小平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的程度是何等的深刻和精辟 。
——精神文明建设领导论。做好我们的一切事情,最关键的就是我们党的领导,这也是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最可靠的保证。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的负责人一定要重视理论界文艺界以及整个思想战线的情况、问题和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富裕论。邓小平同志富国强民的思想,是基于他对祖国的最深切的热爱,也是基于他对祖国的最深切的忧患意识,更是他毕生为之奋斗不懈的革命理想和人生追求。小平同志在仕途上的大起大落的坎坷历程,也无不与他的这种追求分不开的。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即席讲话中说:“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鼓励和带动其它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更好的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1986年,他还说:“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是吃了整个亏的。”他认为:“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整个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
——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论。在小平同志的政治生涯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一生讲的最多、最精彩的,也是身体力行最多,占据他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就是关于发展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宣言。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小平同志强调:“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坚持两手抓, 《试析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917.html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这艘巨轮指引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航线上,同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这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当中,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
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反思,对中国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国际局势的准确把握,对民族前途的强烈责任感和对党的的事业的高度政治热情。在他看来“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这个体系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优势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好传统好做法好作风,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的独特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将这些好的传统好的做法好的做法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发挥出来,就成为邓小平同志经常思考的问题。早在1984年4月,在邓小平同志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就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这个范畴。”198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这个真理,有些同志不那么清楚了,这样,也就很难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就导致了以后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和六四风波的发生,小平同志一直强调都是由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不该发生的问题 就这样发生了。这也是我们今后应当引起高度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将贯穿于我们整个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
——精神文明建设风气论。精神文明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创造一种风气,风气的好坏直接导致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小平同志强调:“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同时他又进一步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在整党中他强调:“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队伍,四者缺一不可。”“每个党员都要以身作则,我们的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在谈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时,他特别强调:“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要通过:“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让“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不同于物质的产品,是以经济效益来衡量的,而是以社会效益来衡量的,所以邓小平同志认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他在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从以上可以明显体会到,小平同志抓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是要以社会效益这把尺子来衡量的,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精神文明建设灵魂论。1983年10月,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在谈到思想战线绝不能污染时强调:“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什么小平同志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桂冠授予“思想战线上的战士”,因为小平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为重大。”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战线上的同志所担负的时代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任务。小平同志还进一步说:“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的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英勇奋斗。”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要是没有了灵魂,那就是行尸走肉,思想战线也是如此,小平同志还说:“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误国误民”甚至说:“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由此可见小平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的程度是何等的深刻和精辟 。
——精神文明建设领导论。做好我们的一切事情,最关键的就是我们党的领导,这也是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最可靠的保证。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的负责人一定要重视理论界文艺界以及整个思想战线的情况、问题和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富裕论。邓小平同志富国强民的思想,是基于他对祖国的最深切的热爱,也是基于他对祖国的最深切的忧患意识,更是他毕生为之奋斗不懈的革命理想和人生追求。小平同志在仕途上的大起大落的坎坷历程,也无不与他的这种追求分不开的。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即席讲话中说:“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鼓励和带动其它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更好的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1986年,他还说:“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是吃了整个亏的。”他认为:“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整个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
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小平同志力排干扰,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和胆略,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成为他政治生涯中的政治交待之一。
——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论。在小平同志的政治生涯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一生讲的最多、最精彩的,也是身体力行最多,占据他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就是关于发展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宣言。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小平同志强调:“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坚持两手抓, 《试析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