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创新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在带领全党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从当代中国的历史条件、现实国情及其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出发,提出了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深刻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巨大的实践意义,是新世纪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历史脉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描述未来社会面貌时就明确指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个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指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由于当时历史实践的限制,经典作家没能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作更具体的论述,但却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从较低级文明走向更高级文明的过程;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其基本价值就在于它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早在1979年,他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表明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联系在一起,既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强调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既强凋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也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这段话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第一次总体表述。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明确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经济建设始终是党的工作中心。另一方面也针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不同角度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面性,并对全面发展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80年代初,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他明确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具体思路。针对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还具体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他十分重视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建设,强调“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思想文化工作者“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要用好的作品教育和引导人民等。他十分关心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强调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因为我国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到80年代中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他强调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 1986年,为了全面深化改革,他进一步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他一再强调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高科技,我们还是要花点钱,该花的就要花”。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以后,他总结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没有错,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得还不够”,“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等等。事实证明,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重视中国的全面发展,始终致力于全面发展的逐步实现,始终努力纠正干扰和妨碍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种种错误倾向。1992年,邓小平在他的南方谈话里讲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无疑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总结,它不仅强调了这一思想的“全方位的”,而且强调这一思想在“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表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明确而一贯的。
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代表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精华。社会发展本身就应具有“全面性”,不具有全面性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发展。“增长不等于发展,只有全面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显然,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内涵的认识,站到了时代的前列。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全党逐渐形成了共识。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整而具体地体现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对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论述我国未来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再次明确强调:“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已经成为党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二、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基本架构
邓小平是一位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他总是站在时代潮流中,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以及全人类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他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思考和解决我国的未来发展问题。他在强凋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时,并没有将各要素平衡排列、平等对待,而是明确而又执着地强调经济发展在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他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既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又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构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基本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任何社会都没有资格谈什么优越性。而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往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解决好的课题。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3968.html
一、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历史脉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描述未来社会面貌时就明确指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个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指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由于当时历史实践的限制,经典作家没能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作更具体的论述,但却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从较低级文明走向更高级文明的过程;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其基本价值就在于它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早在1979年,他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表明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联系在一起,既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强调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既强凋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也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这段话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第一次总体表述。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明确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经济建设始终是党的工作中心。另一方面也针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不同角度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面性,并对全面发展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80年代初,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他明确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具体思路。针对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还具体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他十分重视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建设,强调“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思想文化工作者“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要用好的作品教育和引导人民等。他十分关心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强调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因为我国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到80年代中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他强调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 1986年,为了全面深化改革,他进一步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他一再强调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高科技,我们还是要花点钱,该花的就要花”。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以后,他总结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没有错,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得还不够”,“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等等。事实证明,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重视中国的全面发展,始终致力于全面发展的逐步实现,始终努力纠正干扰和妨碍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种种错误倾向。1992年,邓小平在他的南方谈话里讲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无疑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总结,它不仅强调了这一思想的“全方位的”,而且强调这一思想在“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表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明确而一贯的。
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代表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精华。社会发展本身就应具有“全面性”,不具有全面性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发展。“增长不等于发展,只有全面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显然,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内涵的认识,站到了时代的前列。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全党逐渐形成了共识。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整而具体地体现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对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论述我国未来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再次明确强调:“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已经成为党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二、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基本架构
邓小平是一位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他总是站在时代潮流中,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以及全人类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他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思考和解决我国的未来发展问题。他在强凋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时,并没有将各要素平衡排列、平等对待,而是明确而又执着地强调经济发展在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他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既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又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构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基本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任何社会都没有资格谈什么优越性。而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往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解决好的课题。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内国际出现种种风波和干扰,但邓小平凭借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始终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从而使全党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共识。苏东剧变与我国生机勃勃的发展一再证明,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今天重温邓小平全面发展思想,就是要使全党同志时刻牢记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千方百计地发展自己,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