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抓住本质 揭示规律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现象异常纷复,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社会运行急剧波动,把许多时代性的重大疑难课题推到邓小平面前,迫切需要这位历史伟人予以破解。邓小平以其透彻性的理论思维,拂开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正确而又深刻地解答纷然沓至的复杂课题,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力透纸背的精辟论断,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极其有力的理论武器。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的中国,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进程而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对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将要获得新生的金鸡报晓。它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重申,又是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产物。在人们刚刚从极“左”所谓“唯生产力论”的阴霾下走出,“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的时候,能够提出并坚定地推行这一命题,是需要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也反复强调,必须尽快把工作的重点从革命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他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列宁选集》第4卷第586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充分认识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情况。”(《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17、767页)这些可贵的思想,对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在较短时间内就迅速恢复了经济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遗憾的是,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没有将这一思想很好地贯彻实施,从而延缓了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明确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页)这些科学论断,为我们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来的。由于过去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够深刻,对基本国情缺乏正确的分析,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也不足,先后发生了像1958年的“大跃进”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很大损失。邓小平痛心疾首地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7页)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际上就是邓小平率领全党回答这个问题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科学地分析了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中落后的社会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生产落后,经济上不去,国家的综合国力薄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难以得到满足。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关键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2页)邓小平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理论思维,彻底批判了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谬论,除掉了固守多年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所谓“社会主义原则”,肯定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而被当作“资本主义复辟”的作法,着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澄清。1980年他在同外国客人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3页)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后来,他又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1990年底,他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1992年初,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总结长期以来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艰辛探索,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创造性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为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思维视角。社会主义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政治、文化制度,要巩固和发展,都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说:“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9页)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它能使社会生产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持续发展,即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更好;能够兼顾效率和公平,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我

们一定要、也一定能拿今后的大量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和效果方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51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要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这充分说明,发展生产力既是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直接体现。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只有通过社会生产力高度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才能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奠定物质基础。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抓住本质 揭示规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00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