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论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


;   当年马克思、恩格斯从分析社会基本矛盾、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发展趋势出发,提出了资本主义时代必然为共产主义时代所取代的“大时代观”,后来列宁、斯大林认为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年代。毛泽东也长期坚持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用革命制止战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是依据其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在马克思主义“大时代观”的的框架内来把握时代主题的。本世纪中期以前,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和一度存在的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情况下,这种认识有其必然性。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痛恨战争,和平运动不断发展,各种力量都不希望发生新的大战,许多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发达资本之一国家由于内部调整,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一直没有出现。可以说,50、60年代世界形势已在逐渐发生变化,7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80年代到90年代,邓小平反复强调,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至少包括两发面的基本含义:其一,世界人民要求和平,“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真正支持战争的没有多少,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2](P127)“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2](P127)高科技的经济实力的竞争,日益激烈。正是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发展趋势,我们党从1987年十三大开始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明确表述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并将仍然是“时代主题”,世代主题是邓小平两大问题论断的题中已有之义,作为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过去的“战争与革命”当今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这一时代主题仍没有改变。其二,和平与发展是人们的普遍愿望,是一种潮流,一种趋势,一种现实的努力。邓小平是出:“和平是有希望的,”“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多一点时间的和平,这是可能的。”到1992年,邓小平再次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2](P383)可以说,经过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避免战争是有可能的。同时也应看到,冷战结束后,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南北差距越来越大。21世纪,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在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她别是美国的“新干涉主义”和“单边计划”更具威胁性。从北约东扩到以反恐为名的伊拉克战争,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占否雅尔塔体制下形成的两极对立格局已逐渐向多极化转变。多极之间的牵制、制衡比起两霸象征格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一个时期的稳定,对霸权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多极化趋势是一个过渡状态,能不能形成多极格局,与国际斗争的力量对比相关,目前多极格局还未最终形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愿看到多极化格局,力图阻挠多极化趋势,就是想独霸天下。尽管这种企图难以得逞,但应该看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任务还很艰巨,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指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还没有结束,“可能至少还要进行一个世纪的斗争。反对霸权主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P289)江泽民也强调指出:“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之一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二) 第三世界国家既面临着谋求发展经济任务,也有维护主权、独立的政治任务;第三世界可以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作贡献,也需要加强团结和与合作。 
    邓小平关于第三世界的论述是人们认识到,第三世界谋求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没有第三世界的发展,发达国家也将面临许多问题,人类的共同发展就难以实现,世界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 
    第三世界的发展,需要自身的努力,需要南南合作,也需要发达国家的帮助,这不是一种施舍和恩惠,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因为经济全球化,“北方也需要南方”,需要自身的“继续发展”。同时应看到,帝国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国际垄断资本业是一个世界体系。发达国家的资本实际上通过一个控制与被控制的链条仍然在剥削第三世界,使利润流向西方。在这一链条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受剥削最深的是第三世界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去以直接政治统治为表现形式的殖民提醒早已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逐步形成的以国际垄断资本龙之链条为表现形式的新殖民体系。 
    从维护主权、独立、保持领土完整的角度说,第三世界国家也面临着艰巨的政治任务。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不断以人权、反

恐等种种借口和理由,入侵亚非拉一些国家,干涉他国内政,插手别国内部事务,以武力推行其政治理念,其实质都是为建立一霸主宰的世界体系作铺垫。 
    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于改变国际政治格局的力量对比,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大意义。邓小平认为,第三世界的力量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力量发展中的“重要因素。”第三世界面临艰巨的经济、政任务,内部矛盾复杂,民族宗教纠纷不断,地区性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是有发生,因此,第三世界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团结与合作,增进联合,共同发展。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来观察中国和世界。他坚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这要经过“很长期的斗争,”“是一个很长期的历史过程。”[5](P73)回顾20世纪国际政治的发展演变,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对理由并存,而且并存还将是长期的。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和并存,已不像过去那样阵营分明、双峰对峙,而是相互联系、渗透,又相互制约、斗争,既有不可避免的摩擦与斗争,还有为我所用、扬长避短的相互吸引与借鉴,表现出复杂微妙的关系。的呢高小平高瞻远瞩,把握历史机遇,倡导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的方向发展,正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和长远历史过程看待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必然趋势的。她说:“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2](P225)“更重要的是想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P135) 
    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永不当头的二十四字方针。冷静观察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是分析和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本质与发展趋势的基本前提。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是马克思主义原则性和坚定性的具体表现。西方国家“不喜欢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P344)“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打我们的主义。”[2](P319)在苏东剧变和西方七国集团制裁我们的时候,邓小平非常沉重地说,“我们并不着急,也不悲观,泰然处之,”“这点小风吹不倒我们。”[2](P359) 
    韬光养晦欲有所作为是辩证统一的。我

《论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09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