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我看讲清楚了。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11]。在这里,邓小平说得很明确,如果没有自1978年至1984年这五六年所积累起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讲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换言之,在邓小平看来,之所以“讲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就是由于有了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由此可见,邓小平是从实践经验中探索并且找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答案的。所以,邓小平强调说,搞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12]。正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3]。在这里,邓小平明确地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不断总结新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且逐步完善起来的;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从正面具体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例如,邓小平在1980年5月5日会见外宾时曾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14]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就可以说,邓小平的“特色社会主义观”就是“经验社会主义观”。而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邓小平解释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而要使社会主义真正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最可靠、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不断地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又是因为只有当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时,革命与建设才能够取得成功;如果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时,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可见,在经验对于弄清楚社会主义问题的意义的看法和评价上,邓小平与列宁这两位领袖人物基本看法是相同的。当然,在列宁的基础上,邓小平把经验对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作用进一步具体化了,更加明确了。这是指在邓小平看来,由于各个国家的实践经验不同,因此,由实践经验所决定的社会主义也各有特色。
至于在这两种社会主义观的作用方面,列宁与邓小平都据此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模式,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列宁在《论合作制》这篇名著中声称“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的同时还明确地提出,“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15]。这是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它与前人书本上的,以及列宁过去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模式有着重要区别。而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的社会主义模式,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主义模式虽然名称不同,但内容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二者都把商品货币关系,个体私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纳入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都强调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当然,这两种社会主义模式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这方面一是最终的结果不同。列宁的“合作制社会主义”模式,由于本人提出后很快去世,而他的后继者没有坚持和实行他的这种具有实际价值的社会主义模式;而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由于本人以及他的后继者的坚持和努力,已经在中国大地上获取了初步成功,正在继续完善和发展。二是内容上有所不同。例如,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只是一般地承认商品生产和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必要性与作用。但是,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模式中,把商品生产与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提得很高,并且强调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突出表现在邓小平破除了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且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它取代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样,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而列宁的社会主义却未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在此还有必要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邓小平对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尤其重视。邓小平曾经说过:“列宁之所以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实际、逻辑、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16]他还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7]这些论述表明,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邓小平主要是以列宁为师,从列宁的思想中吸取理论营养。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模式,是不无作用的。
二、列宁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观原因的比较分析
列宁、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观的原因,也有下列诸多相同之处:
1.严格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方法
列宁做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上,是严格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思想方法的典范。他在这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例如,1916年12月4日,列宁在《致尼·达基克纳泽》的信中就强调说:“马克思主义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事实作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18]不言而喻,这段话表明列宁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又如,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所写的《论策略书》中,更加明确地指出:“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19]在这里,列宁要求人们不要从“昨天的理论”出发,而要从当前“生动的实际生活”、从“现实的确切事实”出发。而在十月革命之后,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列宁更加深刻认识和感受到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他在《怎样组织竞赛》中谆谆告诫人们:“‘事在人为’,工人和农民应当把这个真理牢牢记住。他们应当懂得,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20]
在列宁的基础上,邓小平更加明确而具体地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与方法,并且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与方法。例如,早在改革初期,邓小平就强调
以上分析表明,正是由于列宁和邓小平都严格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而他们二人都能提出新的社会主义观,并且二人的社会主义观本质上有相同之处,也就是都是根据实际经验认识和探索社会主义及其建设方法。
2.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观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曾多次提出,过去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实际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就随之存在了。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其中包含有怎样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应以什么样的观点去认识、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如此,所以恩格斯就多次阐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例如,恩格斯曾经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6]他还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列宁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288.html
至于在这两种社会主义观的作用方面,列宁与邓小平都据此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模式,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列宁在《论合作制》这篇名著中声称“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的同时还明确地提出,“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15]。这是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它与前人书本上的,以及列宁过去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模式有着重要区别。而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的社会主义模式,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主义模式虽然名称不同,但内容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二者都把商品货币关系,个体私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纳入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都强调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当然,这两种社会主义模式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这方面一是最终的结果不同。列宁的“合作制社会主义”模式,由于本人提出后很快去世,而他的后继者没有坚持和实行他的这种具有实际价值的社会主义模式;而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由于本人以及他的后继者的坚持和努力,已经在中国大地上获取了初步成功,正在继续完善和发展。二是内容上有所不同。例如,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只是一般地承认商品生产和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必要性与作用。但是,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模式中,把商品生产与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提得很高,并且强调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突出表现在邓小平破除了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且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它取代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样,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而列宁的社会主义却未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在此还有必要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邓小平对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尤其重视。邓小平曾经说过:“列宁之所以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实际、逻辑、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16]他还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7]这些论述表明,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邓小平主要是以列宁为师,从列宁的思想中吸取理论营养。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模式,是不无作用的。
二、列宁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观原因的比较分析
列宁、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观的原因,也有下列诸多相同之处:
1.严格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方法
列宁做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上,是严格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思想方法的典范。他在这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例如,1916年12月4日,列宁在《致尼·达基克纳泽》的信中就强调说:“马克思主义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事实作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18]不言而喻,这段话表明列宁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又如,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所写的《论策略书》中,更加明确地指出:“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19]在这里,列宁要求人们不要从“昨天的理论”出发,而要从当前“生动的实际生活”、从“现实的确切事实”出发。而在十月革命之后,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列宁更加深刻认识和感受到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他在《怎样组织竞赛》中谆谆告诫人们:“‘事在人为’,工人和农民应当把这个真理牢牢记住。他们应当懂得,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20]
在列宁的基础上,邓小平更加明确而具体地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与方法,并且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与方法。例如,早在改革初期,邓小平就强调
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21]他还指出,如果“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22]。而在1979年7月29日的一次讲话中,邓小平进一步明确地提出,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3]。此后在1984年6月30日的一次讲话中,邓小平再次明确地指出:“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基本思想。”[24]邓小平不仅强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把它与解放思想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解放思想,打破了书本上的不符合实际的条条框框与传统观念,才能很好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标准正确地看待社会主义。对此,邓小平曾经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25]
以上分析表明,正是由于列宁和邓小平都严格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而他们二人都能提出新的社会主义观,并且二人的社会主义观本质上有相同之处,也就是都是根据实际经验认识和探索社会主义及其建设方法。
2.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观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曾多次提出,过去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实际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就随之存在了。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其中包含有怎样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应以什么样的观点去认识、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如此,所以恩格斯就多次阐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例如,恩格斯曾经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6]他还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列宁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