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证券论文 >> 正文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


募股资金投向分析
  
  对募股资金投向和效果的分析是考察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和绩效的重要方面。从微观层面看,募股资金的使用与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从宏观层面看,募股资金的使用又关系到产业结构的状况、区域经济的优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过1996年和1997年的大规模扩容后,中国的股票市场在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股票市场在1996年发行筹资金额为91.32亿元,配股筹资金额为74.30亿元,两者合并的筹资总额为165.62亿元。1997年发行筹资金额为715.05亿元,配股筹资金额为261.89亿元,两者合并的筹资总额为976.94亿元。1997年股市的发行筹资金额是1996年的7.83倍,配股筹资金额是1996年的3.52倍,合并筹资总额是1996年的5.90倍。实践证明,股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和资源配置方式转化的重要渠道。
  
  从发行筹资的资金投向上看、1996年投入纺织、机械、建筑、商业4个行业的资金占当年发行筹资总额的47.58%,除此之外,各行业资金投人占当年发行筹资金额的情况分别是:房地产占1.58%,高科技占4.88%,公用事业占1.10%,家电和金融为o,酒类占1.76%,石化占6.41%,冶金占5.35%,医药占5.67%,纸业占1.15%,综合占7.33%,农业占5.37%。1997年发行筹资资金投入高科技、公用事业、机械、石化、冶金、综合等行业的资金占当年发行筹资金额的70.78%,其他行业的资金投入比重则在相对下降。由此看来,进入1997年后发行筹资的投向有了重大的变化,即资金的应用更加注重对高科技行业和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倾斜。1997年的统计表明,在募股资金中,新建项目投资占全部实际投资的49.2%,技改投资占25.8%,两项合并占全部投资的75%,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进化。
  
  从配股资金投向上看,1996年配股筹资金额为?4。30亿元,其中投入资金占配股筹资金额的比重超过10%的行业是房地产、公用事业、家电、商业、综合,这5个行业所占用的配股筹资金额为该年度全部配股筹资总额的61.70%,其他行业的配股资金占用比例分别是:纺织4.80%,高科技1.77%,机械7.62%,建材1.18%,酒类0.90%,金融和农业为0,石化3.49%,冶金4.19%,医药0.67%。1997年的配股资金总额比1996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配股资金的投向却没有多少改变。配股资金占1997年度配股资金总额的比重超过10%的行业仍然是房地产、公用事业、家电、商业和综合,投入这5个行业的配股资金占该年度配股筹资总额的58.73%,在这5个行业中实行配股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上市时间较早的老牌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公司试图通过配股来扩大规模和壮大实力,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配股募集资金投向与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投向情况不同: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投向的情况解释了我国的产业发展方向,而配股资金的应用则主要是为了增强上市公司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需要指出的是,从募股资金投向的大方向上看,应该肯定基本格局是朝良性的方向发展,但所存在的消极情况也不容忽视。根据1997年的年报统计,共有514家上市公司对募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其中1/4的上市公司投资项目发生变动,1/3的上市公司未按计划进行投资。某种程度上讲,这样大面积的投资变更,应该引起管理层及上市公司的注意。从融资体制来看,在资本稀缺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上市额度也就可以使本地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是为争上市额度上项目,而不是从合理配置资源和市场需要出发上项目,因此造成了随意立项和缺乏应变准备的情况时有发生。从上市公司运行机制看,虽然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但由于我国上市企业在转制中形成的特殊的股权结构,股东大会的监督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限度,这种情况导致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相对弱化,促使个别上市公司把上市变成了圈钱,结果是募资立项随意更改而忽视投资者的权益。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募股资金应用的监督,已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方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股市资源再配置方式:资产重组
  
  (一)存量配置:总体印象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再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资产重组来实现。按照国际惯例,资产重组的概念是指集团公司内部对其子公司或其他有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关联企业在经营资产范围内的整合。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导致现行资产重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其内容也显得十分丰富。从1993年到1996年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只有52家,1997年一年中就有336家上市公司实行资产重组,是过去4年的6.46倍,1998年上半年又有290家上市公司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一道引入注目的风景线。
  
  事实上,有关资产重组的概念相当宽泛,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本研究报告所采用概念,是从狭义的方面来理解资产重组,也就是侧重于对股权重组的考察。我们把

股权重组的类型分作6类进行检验,即二级市场重组、股权无偿划拨、股权有偿转让、股权投资重组、整体并购、资产置换并购。二级市场重组是指并购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而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资产重组。股权无偿划拨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把上市公司的产权无偿划拨到并购公司的资产重组。股权有偿转让是指并购公司根据股权协议价格受让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的资产重组。股权投资重组是指上市公司向目标公司投资从而把目标公司改组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的资产重组。整体并购是指上市公司以资产为基础确定并购价格并受让目标公司全部产权的资产重组。资产置换并购是指上市公司用一定价值的资产并购等值优质资产的资产重组。截至1998年6月底,中国股市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共有678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3.60%,其中以二级市场重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9家,以股权无偿划拨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34家,以股权有偿转让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223家,以股权投资重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253家,以整体并购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105家,以资产置换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家。统计数据表明,实行资产重组公司主要集中于股权投资并购、股权有偿转让和整体并购三种方式,它们分别占全部资产重组公司总数的37.32%、32.89%、15.49%,三者合并占全部资产重组公司的比重为85.70%。从重组的内容来看,这三种方式又集中于对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资产重组上,毫无疑问这是弥补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直接上市流通问题的重要方式。
  
  (二)资产重组及进入行业情况
  
  从1990年到1998年6月底,通过6种资产重组方式进入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情况是:房地产18家、纺织服装制鞋化纤55家、高科技50家、公用事业73家、机械制造67家、家电32家、建材21家、金融信托4家、酒业8家、农业4家、商业82家、石油化工64家、冶金36家、医药26家、造纸11家、综合108家、其他29家。从表象上看,中国股市中的资产重组的行业进入情况趋向于多元化,但从深层次上看,这不仅是一些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并购、成长企业向衰落企业的扩张,而且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产业调整与升级。
  
  买“壳”、借“壳”、换“壳”,无疑是资产重组这首恢宏交响曲中最活跃的音符。“美纶股份”与“泰达股份”的重组,是没落的普通化纤产业向交通、能源、高科技工业等政策鼓励产业的转移;备受市场关注的托普控股“川长征”,创智入主“五一文”,以及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等,则是新兴信息、微电子产业对机械、零售商业等传统行业的替代;而“烟台华联”等利润日薄的零售百货业更换大股东后,均明确了向潜力巨大的生物生化工程及投资业的方向发展。
  
  更大规模的产业更新和升级换代正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普遍发生在广大上市公司中,通过局部的资产优化和结构调整,长虹、海尔、海信、TCL。等一大批已趋于成熟的家电企业纷纷向数字电视、电话、电脑一体化的新领域拓展;“广州控股”、“湘中意”等则面向以大城市水、电、气工程为主的现代基础设施产业;而长期被视为“老大难”的纺织板块,也在政府的扶持下实施了大规模产业转向,“龙头股份”、“嘉丰股份”等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进入了高附加值的名牌成衣业、高科技楼宇及新型建材等行业。让我们浏览一下1997年初至1998年6月底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发生的626起形式各异的资产重组,一条清晰的产业结构变更主线便会呈现在人们面前,即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技术、高收益的产业转化,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由国家限制发展的竞争激烈、效益低下的产业向国家政策鼓励的新兴产业和瓶颈产业转化;其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生化、精细化工等高科技产业及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产业,而这些产业正是国际上公认的在21世纪综合国力较量的决定因素��知识经济的核心构成。
  
  (三)资产重组公司的经营业绩
  
  通过资产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业绩重组,是股票市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绩效研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35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证券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