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近十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比较研究综述


、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两种发展战略的重点明显不同,毛泽东是在“以重工业为重心”的前提之下,“注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战略重点:农业是根本,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条件,同时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放在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上。两种发展战略的依靠力量发生了重要变化,毛泽东更侧重于依靠工人、农民焕发出高昂的热情,而忽视了依靠知识分子的关键作用;邓小平更加强调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必然的联系:首先,两种发展战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愿望和决心。其目的就是在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追赶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次,两种发展战略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党对国情的把握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综观两种发展战略的转变,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实践探索为邓小平战略思想的提出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而邓小平战略思想的形成是毛泽东战略思想和实践探索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渗透着党中央两代领导人的心血。(注:马宏:《从超赶英美到三步走:毛泽东与邓小平发展战略的启示》,《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第1期;储伊宁:《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思想的比较》,《唯实》2001年第8、9期。)
  对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必然牵涉到毛泽东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差异。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点上,毛泽东与邓小平是一致的,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至于差异,有人认为,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邓小平则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作了科学界定,透过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从更深层次上揭示隐藏在其中的本质,特别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层次给以明确规定,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虽有“两阶段”的思想,但并没有明确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明确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邓小平吸取了毛泽东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注:高九江:《毛泽东与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比较研究》,《经济改革》1998年第3期。)
  在此基础上,同样有学者进一步比较了三代领导核心这方面的思想,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赶超思想在赶超目标、阶段部署、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方面表现出共同性;在赶超起点、措施方法选择应用、赶超内容确定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在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关心人民群众利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坚持自力更生等方面表现出历史继承性。(注:王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赶超”思想之比较》,《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
  对于其国际战略的比较:
  有学者认为,两者皆重安全,谋发展。毛泽东坚持“一边倒”、“一条线”,邓小平强调“不结盟”、“不当头”。而邓小平的继承发展主要体现在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外部条件作为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注:林蕴晖:《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
  也有学者从地缘战略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认为毛泽东是立足于中国的地理及经济现实去寻求革命理想的发展道路,提出“中间地带”理论,确立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思想;邓小平则以“东西南北”四个字概括全球问题,提出用和平方式而非战争手段解决有关领土争端、国家制度等政治地理方面矛盾的思想。(注:刘从德:《浅析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地缘战略思想》,《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3期。)
    3、关于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
  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需要更新人们的思维方式,使思维方式现代化。有学者站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维方式作了细致的比较研究。(注:尹全忠:《毛泽东邓小平思维方式比较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也有学者经过比较得出结论认为,两者的共同点是实践性、辩证性、超前性,不同点是毛泽东是以矛盾概念为核心的矛盾思维方式;邓小平是以现代科技为契机的系统思维方式。(注:韩狄明:《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毛泽东邓小平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比较》,《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年第3期。)
    4、关于对外开放观的比较研究
  这一问题与现实联系紧密,是许多学者所关注的,且大多认为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他们对外开放的原则立场必然趋于一致。
  在差异性的比较上,有学者认为,由于历史和国际形势的局限,前者显得不太成熟,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则是更加完整准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特点。正因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更加系统具体,是继承和发展的结晶,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注:李理:《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观比较》,《长白学刊》2000年第5期。)两者认识的深度和重视的程度不同,邓小平认识更深,重视更高;在对外开放的内容和方式上不同;在对外开放的效果上不同。(注:刘廷合:《毛泽东邓小平开放观比较》,《山东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有学者作了更为细致的分析,认为,在对外开放的着眼点上,两者不一样,毛泽东从政治上着眼,从统一战线策略角度来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邓小平从经济上着眼,将之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方针;在对外开放的内容和格局上,毛泽东在对外开放前期主要是做生意,接受贷款,进行技术交流等,后期则主要是从经济上无偿地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搞生产、求解放;邓小平的对外开放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是把外国资本家请进来搞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一方面利用外资,一方面引进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在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关系上,毛泽东讲对立、斗争多,讲联系、统一少,对外开放程度是有限的;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讲两者联系和统一的一面,思

想解放,行动大胆;在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关系上,毛泽东过分强调自力更生;而邓小平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开放意识具有强烈的紧迫感。(注:瞿州莲:《毛泽东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吉首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5、关于民主思想的比较研究
  关于这一问题,基本观点是:毛泽东从总体上为中国共产党构建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框架,并形成了扩大党内民主和反对个人崇拜的理论亮点。邓小平侧重总结我党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经验教训,并特别关注制度建设问题,因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注:魏磊:《毛泽东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时代特色与现实启示》,《探索》2002年第2期。)
  至于其一致性与继承性,有学者认为,邓小平坚持毛泽东的“人民主权”思想和群众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阐发;在认识和理解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邓小平纠正了毛泽东的左倾社会主义观,坚持了毛泽东关于发扬民主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基本观点;在人民民主专政问题上,坚持和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在政党制度方面,坚持和完善了由毛泽东奠定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而差异性及其创新和发展则表现在:邓小平否定了与毛泽东晚年民主观紧密联系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摒弃了大民主的方式,强调要从制度上着手解决官僚主义的特权问题;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从制度创新的新思路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规划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出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注:张星炜:《毛泽东邓小平民主观比较研究》,《理论与改革》1998年第1期;《论毛泽东和邓小平民主思想的一致性》,《求索》2002年2期。)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分析了产生差异的根源在于毛泽东与邓小平不同的思维方式:毛泽东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特征,邓小平则具有经验主义的特色。(注:杨松:《毛泽东邓小平民

《近十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比较研究综述(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39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