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比较研究综述
研究进程
从总体上看,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的真正兴起是在党的十四大以后。在此之前,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思考比较,但由于邓小平理论突出地表现在《邓小平文选》之中,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在1993年10月,第一、二卷的再版是在1994年11月,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它与毛泽东思想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只能是产生在1993年之后。
十四大以来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比较研究,已经突破在坚持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总体框架下进行纵向考察的思路,表现出了全方位比较研究的趋向。特别是以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为契机,理论界形成了新一轮毛泽东热,毛泽东思想研究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各类比较研究开始加强,包括进行宏观上的横向比较与微观上的纵向比较,如毛泽东与马恩列斯的比较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袖集团其他成员的比较研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研究等。
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科学地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这就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南。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走向新的历史阶段,这种比较不仅仅局限于两个理论体系之间,而且深入到了一系列专题研究之中,突出地表现在关于实事求是思想的比较研究,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关于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比较研究,关于发展战略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及关于国情分析思想的比较研究等等,且都有大量的论文问世。
研究重点
1.关于两个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
在此问题上,比较权威亦普遍的论点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两个阶段,二者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学界略有分歧之处主要是在如何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具体内涵方面。
一种观点认为,两者一脉相承主要指理论思路的连续性、理论品格的连续性与理论内容的连续性。(注:石仲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比较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也有学者认为,一脉相承,承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之脉;承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之脉;承的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视野向前发展之脉;承的是“共同语言”之脉,即政治语言、理论语言。(注:薛广洲:《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视点——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党史部举办毛泽东思想研讨会观点纪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第6期。)
还有学者认为,两者的“脉”有三点:走自己的路为两者共同的政治基础;实事求是是两者共同的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救中国和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是两者共同的政治方向。(注:王玉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6期。)
关于后者对前者的飞跃,有学者认为,其飞跃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实践了由以政治革命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的转换;实现了由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零散的、局部的、一时的、较为具体的、或者准确但没有展开的认识,到较为完整、更为宏观、论证严密、高层次的系统化认识的飞跃;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转变的飞跃;改变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传统观念,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更加符合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整体理论认识的巨大飞跃。(注:石仲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比较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另一种观点则是从两者的差异上来论证后者对前者的飞跃,认为毛、邓在哲学思想方法上有差异,毛泽东推崇矛盾斗争性的作用,邓小平强调矛盾同一性的作用;毛、邓在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上有差异,毛泽东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双方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凡是姓资的东西,社会主义都不能容忍,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上,不仅看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且看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特征上的互补之处;毛、邓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途径和方法上有差异,毛要通过斗争,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偏重于依靠政治热情、精神理想为动力源泉的做法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邓强调社会主义的社会稳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促进作用,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同一性。(注:辜堪生:《毛邓思想关系论》,《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年第1期。)
2、关于两者战略思想的比较研究
毛泽东与邓小平都是伟大的战略思想家,在治国战略、发展战略、国际战略等方面均有深刻见解,对两者进行比较是题中应有之意。
对于其治国方略的比较: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治理国家的主要代表。其相同点是:指导思想相同,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治国道路相同,都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治国目标相同,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在政治方略上有相同之处,如政体、国体的认定相同,重视民族工作,重视统一战线,重视多党合作,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济方略上有相同之处,如都以社会基本矛盾观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强调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经济的道路,都重视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主张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军事方略上有很多相同,重视武装斗争,重视人民军队的建设,主张实行人民战争,主张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在思想文化方略上很多相同,如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科学,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教育,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在外交战略上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都重视党的建设;都主张采用和平的方式统一祖国。其不同点是:在怎样治国的指导思想上对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认识不同;在治国方式上对改革开放的态度不同;在治国途径上对民主和法治的重视程度不同;在治国目标上理想和现实的成分不同。并且分析了产生不同之处的原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回答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对国情的认识不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同。(注:郭德宏:《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比较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2001年第3期。)更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三代领导核心治国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毛泽东找到了用“民主”来打破历史周期率的新路;邓小平坚持了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江泽民则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注:章礼强:《民主·法制·法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治国方略的抉择、创新和发展》,《行政与法》1999年第3期。)
因为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所以,有许多学者开始追溯其源流,认为作为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邓小平,既是治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又是治国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开创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同时,也继承并发展了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学说。(注:傅志勇:《三代领导核心的“德治”思想和实践》,《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还有学者比较了三者之间的
差异,认为毛泽东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强调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强调两个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思想道德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党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江泽民正式提出以“德治国”。(注:李承宗:《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德治思想的不同侧重点》,《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对于其发展战略的比较:
有学者认为,两种发展战略的目标轻重缓急有所不同,毛泽东急于求成,以赶超英美作为近期目标;而邓小平则循序渐进,在20世纪末,以实现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到21世纪中叶,则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奋斗目标。两种发展战略的目标标准有所不同,毛泽东当年的理想是以几种重工业产品主要是钢的产量为标准;而邓小平的战略目标注重经济 《近十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比较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