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营。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20]
  (三)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农业保护思想
  邓小平从产业协调发展层面考虑,要求工农业协调发展,强调工业对农业的支援。他认为发展工业,发展其他非农产业,都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21]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着眼于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站在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农业应达到的水平的高度,更多地从农业发展本身需要制定政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农业作为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基础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受市场风险的制约,又受自然风险的制约,无沦在商品市场的竞争中,还是在经济资源的竞争中,常常处于比较软弱和不利的地位。针对当时我国工业高速增长,农业却明显滞后,工农业发展不协调的情况,江泽民同志在《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文中提出:“农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是需要加以保护的产业。世界上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有保护和补贴本国农业的法规与政策。我国农业还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中,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期,更应受到国家的保护。”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农业的立法和执法,支持和保护农业”,要“基本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22]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农产品收购最低保护价、粮食专项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实践证明,这些制度的建立对稳定粮食供求、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在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农”思想
  (一)明确提出了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
  邓小平在设计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23]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第一次清晰地指明了我国农业分两个阶段发展的道路和长远方向,规划了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历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农业产业化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基础上,适时地总结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在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样做,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24]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25]
  (二)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
  邓小平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性作用,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26]“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等。”[27]“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28]他还强调要抓好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工作,走“科教兴农”之路。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的三个方面。邓小平指出:“要大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切实组织农业重点项目的攻关。”[29]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依靠科技振兴农业的思想,主持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农”战略。在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把农业科技作为整个科技工作的一个重点,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要在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膜等工业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通过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要“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0]
  (三)进一步阐明了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乡镇企业是中国亿万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农民不往城市跑,而是建设大批小型乡镇。”[31]邓小平及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新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同志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在农

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他在199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稳步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必须大力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个战略重点,尤其要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在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小城镇。”“乡镇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32]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33]
【参考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14][17][2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5][6][7][10][12][13][16][18][23][26][28][29][3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15][19][22][24][30][32]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8-10-19.
  [9][20][21][25][3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
  [11] 邓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44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