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化视角看邓小平文化观
价值的能力或意愿,我们将坐吃山空,变得退化。”[2](P62)因此,邓小平主张以科学态度对待外面世界,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鉴别、批判,汲取有益的,抵制腐朽的,在错综复杂的国际交往与文化渗透中,保持自己的优势,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毛病和弊端,推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最终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邓小平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阐释,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了理性的桥梁,无论从理论意义或者实践意义来看,都具有着超时空的价值。就中国来说,现代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不断提升看问题的境界,登高才能望远。我们既要保持民族自尊,也要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既要把握民族腾飞的机遇,也要厚德载物,不愧为地球村一员。这是邓小平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展望二十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303.
[2] 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516.html
邓小平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阐释,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了理性的桥梁,无论从理论意义或者实践意义来看,都具有着超时空的价值。就中国来说,现代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不断提升看问题的境界,登高才能望远。我们既要保持民族自尊,也要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既要把握民族腾飞的机遇,也要厚德载物,不愧为地球村一员。这是邓小平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展望二十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303.
[2] 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以全球化视角看邓小平文化观(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