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探析
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2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邓小平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
再次,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在不妨碍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精通政治艺术。他提示我们,要正确把握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稳定、依法治国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不能抽象地空谈政治发展。邓小平指出:“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相反,这只能使我们的国家再一次陷入无政府状态,使国家更难民主化,使国民经济更难发展,使人民生活更难改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9-36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因此,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对一切无纪律、无政府、违反法制的现象,都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一定要在不妨碍安定团结的条件下实现生动活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邓小平的这些论述,体现了发展民主、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安定团结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民主建设、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辩证统一。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条件
1.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政治文明的核心问题在于制度建设、制度安排。而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我们恰恰忽视了“制度问题”。邓小平在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教训后精辟地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文明的本质在于制度文明。因此,政治文明建设应着重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制度问题。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都是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悖的。为了消除弊端,建设制度文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啊。封建主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对立物。它的主要特征是:宗法、等级观念、人身依附、个人专制、权大于法、任人唯亲、帮派意识、山头主义、论资排辈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完整意义上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已经消灭,但由于历史的长期影响,在某些具体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封建主义的遗毒还存在着,这已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障碍。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中的许多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因此,应当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扫清障碍。
3.借鉴世界政治文明成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多次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他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包括政治文明成果。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成果包含着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科学因素,我们可以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加以有比较、有选择地吸收,这有利于我们建设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进步的政治文明。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7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历史唯物主义早就告诉我们,政治文明的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经济的发展。邓小平认为,经济与政治、法律、教育、科学,“都有相互依赖的关系”,实现现代化,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解决国内一切问题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应有的物质基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培育着人们的公平竞争、平等参与的意识和习惯,这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还需要一定的思想文化条件。广大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深
(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政治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要受到经济文化条件、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所说,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发展。邓小平从现实国情出发,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但“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民主化要一步一步地前进。首先,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不发达,公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建设高度政治文明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很不充分。其次,从社会环境来看,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律传统很少。至今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在社会上也还有一定市场。同时,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动时期,各种矛盾比较突出,不稳定因素很多。由于过去我们未能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法律制度,“人治”现象还存在,妨碍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而上述制约因素的根本改变,即经济文化的发达,社会环境的优化和体制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逐步的长期建设过程,因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此外,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妥善处理办法,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正是基于这些理由,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贯彻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稳步发展的方针。他指出,实现民主和法制,同经济建设一样,“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一定要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既大胆又慎重,要及时总结经验,稳步前进”(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过去,我们在经济建设中犯过急于求成的错误,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在政治文明建设上急于求成、“匆匆忙忙地搞”也是行不通的。我们的目标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但它的实现无疑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这种渐进性或许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目标,以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主线,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发展人民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体现了政治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稳定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统一,体现了有所作为和渐进发展的统一,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初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这一理论体系在新的高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原则。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一个伟大贡献,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对进一步推进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552.html
再次,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在不妨碍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精通政治艺术。他提示我们,要正确把握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稳定、依法治国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不能抽象地空谈政治发展。邓小平指出:“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相反,这只能使我们的国家再一次陷入无政府状态,使国家更难民主化,使国民经济更难发展,使人民生活更难改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9-36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因此,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对一切无纪律、无政府、违反法制的现象,都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一定要在不妨碍安定团结的条件下实现生动活泼”(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邓小平的这些论述,体现了发展民主、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安定团结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民主建设、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辩证统一。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条件
1.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政治文明的核心问题在于制度建设、制度安排。而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我们恰恰忽视了“制度问题”。邓小平在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教训后精辟地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文明的本质在于制度文明。因此,政治文明建设应着重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制度问题。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都是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悖的。为了消除弊端,建设制度文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啊。封建主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对立物。它的主要特征是:宗法、等级观念、人身依附、个人专制、权大于法、任人唯亲、帮派意识、山头主义、论资排辈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完整意义上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已经消灭,但由于历史的长期影响,在某些具体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封建主义的遗毒还存在着,这已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障碍。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中的许多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因此,应当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扫清障碍。
3.借鉴世界政治文明成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多次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他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包括政治文明成果。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成果包含着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科学因素,我们可以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加以有比较、有选择地吸收,这有利于我们建设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进步的政治文明。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7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历史唯物主义早就告诉我们,政治文明的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经济的发展。邓小平认为,经济与政治、法律、教育、科学,“都有相互依赖的关系”,实现现代化,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解决国内一切问题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应有的物质基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培育着人们的公平竞争、平等参与的意识和习惯,这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还需要一定的思想文化条件。广大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深
刻的影响。邓小平曾说过,我国有十亿人口,人民的文化素质也不够,普遍实行直接选举的条件不成熟。因此,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切实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注重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
(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政治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要受到经济文化条件、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所说,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发展。邓小平从现实国情出发,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但“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民主化要一步一步地前进。首先,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不发达,公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建设高度政治文明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很不充分。其次,从社会环境来看,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律传统很少。至今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在社会上也还有一定市场。同时,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动时期,各种矛盾比较突出,不稳定因素很多。由于过去我们未能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法律制度,“人治”现象还存在,妨碍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而上述制约因素的根本改变,即经济文化的发达,社会环境的优化和体制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逐步的长期建设过程,因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此外,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妥善处理办法,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正是基于这些理由,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贯彻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稳步发展的方针。他指出,实现民主和法制,同经济建设一样,“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一定要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既大胆又慎重,要及时总结经验,稳步前进”(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过去,我们在经济建设中犯过急于求成的错误,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在政治文明建设上急于求成、“匆匆忙忙地搞”也是行不通的。我们的目标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但它的实现无疑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这种渐进性或许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目标,以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主线,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发展人民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体现了政治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稳定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统一,体现了有所作为和渐进发展的统一,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初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这一理论体系在新的高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原则。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一个伟大贡献,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对进一步推进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探析(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