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把“五爱”从共产主义道德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从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道德规范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关于善良与邪恶、公正与偏私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产生和发展都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当前,我们的道德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体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按照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现代化并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需要文化的繁荣,道德的提高,文明的进步。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给予人的精神世界以积极健康和科学进步的影响,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应该能够最有效地引导人们建构健康进步的思想道德体系和科学知识体系,抵制和摒弃一切腐朽、落后、愚昧、迷信的思想观念。一句话,它应该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有理想、有道德”就是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文化”就是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等,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纪律”就要自觉地遵纪守法,具备一切依法办事的素质。这种“四有”公民是获得较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关心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是当今社会思想道德的主旋律。然而,在我们目前社会中尚未形成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更没有把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一以贯之地灌输到所有社会成员中去。信奉金钱至上,有钱能使鬼推磨,制假贩假,唯利是图者有之;信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游戏人生者有之;信奉鬼神迷信、远离科学、精神空虚者有之。因此,形成一套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并有效地被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们正处在由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新的道德体系与之相适应。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换着活动空间。思想道德建设应当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社会角色提出相应的道德要求,明确相应的行为规范,提出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是非标准。在教育分寸的把握上,应注意把先进性的要求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在道德领域中,可以从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生活方式等方面具体进行规范,使之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这种新的道德体系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五爱”为中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归根结底要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概括地说是由体力、智力、德力组成;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三个方面。所谓提高人的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指人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论述过人的自由发展和精神解放的问题,认为达到人的充分自由发展的标志是“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6](P.479)为此,邓小平提出:“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贯彻到底,贯彻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做,对于提高整个职工队伍的政治质量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满足不同工种、职业的特殊要求,对于在青少年中以至在整个社会上造成人人向上、奋发有为、不甘落后的革命风气,都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5](P.106~107)
    三、重塑当代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代表着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是民族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心理意识和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每一民族在它发展的不同阶段,它的民族精神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与表现形态,因而它是历史的、具体的。
  民族精神作为标志一种民族特征的社会精神力量与精神风貌,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在长期的民族生存、繁衍以及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作为一种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它总是与本民族在一定时期的历史任务相联系。只有那种能够凝聚民族感情,并推动民族发展,对完成本民族的历史任务具有促进作用的心理意识和思想观念,才配得上是真正的民族精神。从根本上说,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是那些能够从本质上反映一定时代的民族发展的历史任务的精神特征。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分化”的政治阴谋,加紧宣传腐朽的思想文化,传播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意对中国实行不公正的制裁,经常利用所谓人权、民族、宗教、统一等问题挑起事端,恣意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消极因素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来。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如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有些人顶不住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腐化堕落;有些人美化外敌侵略,宣扬“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如此等等。
  为抑制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澄清一些人在思想上存在的错误认识,邓小平从民族存亡的高度,多次强调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5](P369)他特别强调“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4](P.206)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凝聚着灿烂的文明珍宝。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威武不屈、奋发图强的

斗争史和创业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4](P.358)“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4](P.144~145)从心理层面来说,作为民族精神范畴的心理意识,主要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等情感内容和形式。
  重塑当代民族精神,必须坚定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指出:“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4](P.206)建国以后,尽管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的进步,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且我们现在总结了经验教训,纠正了错误,毫无疑问将来会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快,并且比较稳定持久。“不管怎么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经得到了证明,不过还要证明得更多更好更有力。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拿今后的大量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5](P.251)我们一定要发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自主、自尊自爱的光荣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赢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使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塑当代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决不能屈从任何外来压力。当西方一些国家用所谓“人权”来干涉中国内政时,邓小平指出:“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4](p.331)中国人民十分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国

《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57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