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创新
进行理论思维,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应当从现在的具体事情做起,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辨析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须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国际环境入手,着眼跨世纪的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的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作好以下工作:
1、抢抓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不放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工作搞得好,就能够把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巩固和发展下去;如果搞得不好,经济发展也可能出现波折。我们必须极力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和损失。为此必须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四是重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宏观调控中,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区别不同情况,松紧得当,不急刹车,不一刀切。
2、贯彻科学发展观,抓好五个统筹,努力做到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稳步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去年非典疫情的蔓延,集中暴露出这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加快社会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和体制创新,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还要实行鼓励、引导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3、必须正确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重视当前发展,也要考虑长远发展,不能只顾当前,牺牲长远,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从根本上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是一致的。局部要服从全局,全局要照顾局部,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进程,必须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的指导,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既要努力奋斗,又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看到,解决城乡、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分阶段的目标和
4、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一是经济调节。就是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市场监管。就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三是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四是加强安全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五是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当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化的时候,原有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就会突出表现出来,就必须相应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发展市场经济与建立民主政治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历史过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又是改革实践提出的客观要求。十几年来,邓小平一直十分重视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80年代中期,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全面深入,原有政治体制对改革的深化形成了障碍,产生了“不适应”的问题的时候,邓小平敏锐地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明确思路。他说:“重要的是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因此,他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我们在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抓住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587.html
1、抢抓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不放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工作搞得好,就能够把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巩固和发展下去;如果搞得不好,经济发展也可能出现波折。我们必须极力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和损失。为此必须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四是重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宏观调控中,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区别不同情况,松紧得当,不急刹车,不一刀切。
2、贯彻科学发展观,抓好五个统筹,努力做到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稳步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去年非典疫情的蔓延,集中暴露出这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加快社会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和体制创新,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还要实行鼓励、引导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3、必须正确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重视当前发展,也要考虑长远发展,不能只顾当前,牺牲长远,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从根本上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是一致的。局部要服从全局,全局要照顾局部,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进程,必须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的指导,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既要努力奋斗,又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看到,解决城乡、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分阶段的目标和
任务,积极而又扎扎实实地推进。
4、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一是经济调节。就是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市场监管。就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三是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四是加强安全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五是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当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化的时候,原有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就会突出表现出来,就必须相应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发展市场经济与建立民主政治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历史过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又是改革实践提出的客观要求。十几年来,邓小平一直十分重视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80年代中期,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全面深入,原有政治体制对改革的深化形成了障碍,产生了“不适应”的问题的时候,邓小平敏锐地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明确思路。他说:“重要的是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因此,他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我们在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抓住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试论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创新(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