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
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特点和优点。”[3](68页)针对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提出在我国要建立两党政治,甚至提出要“取消共产党,实行多党制”的错误言论,邓小平尖锐地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合作制不适合中国国情。因为在中国不存在搞西方多党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在近代中国,以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为主要代表的一批人,曾幻想在中国搞“多党制”,结果失败了,宋教仁也成为在中国推行“多党制”的牺牲品。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也有一些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多党制”抱有幻想,希冀在中国建立欧美那样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结果却以中国民主同盟的被迫解散而告终。中国近现代史已经证明,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对于两党制和多党制统治形式的实质,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2](373页)“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会向美国学习资本主义制度。”[2](267页)在中国,共产党是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她可以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接受群众监督及民主党派的监督,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幻想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来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化的进程,无疑是错误的。如果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小资产阶级传统影响深广、又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推行西方的多党政治,在党派的数目上可能是会创世界纪录的,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党派纷争、政局动荡、国家分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无从谈起。因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实行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相互合作共事。首要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2](267页)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决定了它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而只能在靠拢共产党或靠拢国民党之间作出选择。当国民党发动内战后,具有反帝反内战爱国心的各民主党派就靠拢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已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的各民主党派,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就形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方式是民主协商。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合作,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实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人士和社会各界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的、平等的、认真的讨论和协商。邓小平非常重视加强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他不仅在理论上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述,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他认为,人民政协“是发扬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2](187页)。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还要同所有的爱国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民主协商“求同存异”,从而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既不同于原苏联等国实行的一党制,也不同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它既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又肯定了民主党派是共产党的友党、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平等合作与协商关系。这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建立,从基本政治制度上为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证。
二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是和民主、自由、平等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无产阶级将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制度,而这种民主制度的本质在于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统治,它将发挥建立和巩固新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作用。恩格斯明确指出:“如果说有什么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4](274页),“在我们看来,民主共和国是唯一的这样的政治形式”[4](327页)。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民主的关系。他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5](168页)列宁阐明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充分的民主这一马克思主义民主学说的重要原理,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列宁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我国历史上缺乏民主的沉痛教训,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地位问题进行了反思,鲜明地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与现代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一方面,这一科学论断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高度,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性,阐明了民主与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民主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它与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一起构成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显而易见,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不能算是完整的社会主义。同时,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上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以人民民主为根本内容的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没有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政治
另一方面,这一论断阐明了民主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目标,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政治基础和可靠的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目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邓小平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经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2](208页)他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经济现代化,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在内的社会转变过程,它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没有民主,就没有任何 《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610.html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实行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相互合作共事。首要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2](267页)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决定了它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而只能在靠拢共产党或靠拢国民党之间作出选择。当国民党发动内战后,具有反帝反内战爱国心的各民主党派就靠拢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已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的各民主党派,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就形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方式是民主协商。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合作,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实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人士和社会各界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的、平等的、认真的讨论和协商。邓小平非常重视加强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他不仅在理论上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述,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他认为,人民政协“是发扬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2](187页)。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还要同所有的爱国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民主协商“求同存异”,从而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既不同于原苏联等国实行的一党制,也不同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它既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又肯定了民主党派是共产党的友党、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平等合作与协商关系。这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建立,从基本政治制度上为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证。
二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是和民主、自由、平等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无产阶级将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制度,而这种民主制度的本质在于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统治,它将发挥建立和巩固新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作用。恩格斯明确指出:“如果说有什么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4](274页),“在我们看来,民主共和国是唯一的这样的政治形式”[4](327页)。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民主的关系。他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5](168页)列宁阐明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充分的民主这一马克思主义民主学说的重要原理,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列宁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我国历史上缺乏民主的沉痛教训,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地位问题进行了反思,鲜明地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与现代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一方面,这一科学论断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高度,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性,阐明了民主与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民主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它与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一起构成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显而易见,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不能算是完整的社会主义。同时,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上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以人民民主为根本内容的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没有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政治
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又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当民主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时,民主就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融为一体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形态的民主,它使民主的内涵和外延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大。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不仅应表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应表现在高度的政治文明方面。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是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正常化、有序化和规范化的最根本保证,是党、国家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不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在实践中就会出现偏差,出现官僚主义、个人崇拜等消极和腐败现象,甚至出现像中国“文化大革命”和苏联东欧那样的挫折。所以,离开民主,就谈不上真正的社会主义,更谈不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相应的、互动的,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2](168页)反之亦然,民主愈发展,社会主义也愈发展。
另一方面,这一论断阐明了民主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目标,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政治基础和可靠的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目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邓小平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经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2](208页)他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经济现代化,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在内的社会转变过程,它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没有民主,就没有任何 《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