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
[摘 要]分析了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阐述了权力、腐败、监督三者的辨证关系。指出权力过分集中,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要从根本上防止腐败,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要加强党和国家具体的制度建设,切实实行依法行政,加强社会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一、权力失去了制约,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的滥用必然滋生腐败
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根源在于权力失去制约、失去了监督,当权者集中了无限的权力,为自己、为亲友谋取私利。特权导致腐败。邓小平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领导制度,干部制度上存在弊端,这是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根源。
法国的孟德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主要就是公共权力与金钱、物质、美色等的交易,公共权力成为腐败者谋私的手段。权力的运行需要制约和监督,监督是制约权力、抵制腐败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手段。廉政建设的落脚点就是要要放在规范权力的运行上面,建立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权力制约的内在依据在于权力源泉的人民性。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防止权力的滥用、专横、跋扈,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严格执行,决策、人事、管理缺乏公开和透明度,特别是对这些单位的一把手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而这些领导腰杆又不硬,反过来又放任下属违法违纪,甚至暗中为其牵线搭桥,使腐败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集中了无限的权力;人事升迁任免权,行政审批权,资金发放权等,大到官吏的荣升贬谪,小到百姓的油盐酱醋,都受“公仆”的干预、影响。一些当权者,大权独揽,小权也不分散,唯我独尊,专权擅断,压制民主,践踏民意,脱离人民,由“公仆”变成“老爷”。搞“一言堂”,“家长制”,特别是在决策上缺少民主性和透明度,许多腐败事情由“暗箱操作”、“权力黑洞”产生的,或只有圈内的少数亲信知道,权力失去了制约和监督的屏障,权力寻租,索贿受贿,权力达到了最大的使用值,腐败现象产生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换,大搞裙带关系,“亲友团”控制一方。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家族网、人情网,腐败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近几年来被揪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陈希同、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胡建学、李嘉廷等都是由于集中了过分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他们大权独揽,权倾一日,威震一方,胡作非为,贪污受贿,权权交易,以权谋私,以权猎色,贪图享乐,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云南省委原副书记、省长李嘉廷就是一个腐败分子,收受邹某某等9人贿赂,共折合人民币119万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其子接受对方钱物,共折合人民币2049万元;与有夫之妇徐某某通奸,并利用职权为徐谋取不正当利益,涉及金额3000余万元。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公安部原副部长、 全国打击走私领导小组原副组长李纪周犯受贿罪,玩忽职守罪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我们国家中不断滋生的腐败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湛江特大走私案、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烟台“11.24”特大海滩事故,层出不穷的“豆腐渣”工程,甚至长江三峡工程,长江大堤抛石护堤工程,这样百年大计的“生命”工程,竟然有偷工减料严重事件,使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腐败现象正吞噬着党和国家健全的肌体,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毒害了人们的心灵,污染了社会风气,有损于中国的国际形象,腐败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它是寄生在国家健全肌体上的毒瘤。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利剑向腐败现象进行不懈怠地斗争。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根本
首先,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理想信念和法制教育,引导大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真正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腐败。
应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应建设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制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对重大决策,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和公开办事的原则,增强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充分发挥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制约作用。同时,应加强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委派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监控,坚决取缔小金库,从源头上铲除滋生粮食腐败的温床。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高举反腐倡廉的大旗,向腐败分子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狠抓了一批大案要案,对腐败分子绳之以法,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和威慑力。反腐倡廉纯洁了党的队伍,健全了党的肌体,受到了人民的拍手称快的赞扬,提高了党的威性。但是这没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铲除腐败要做到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控制,只有加强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同时,转变政府职能,由行政命令、审批向协调、中介、服务职能转变。
一个个被揪出的腐败分子,他们不是先天就具有“腐败因子”,他们大都有一个艰苦的成长过程,有一个艰难的奋斗史,有绚烂多彩的创业史,他们也曾有许多璀璨耀眼的光环,他们为什么由一个“明星”、“功臣”脱变为一个令人唾弃的腐败分子呢?也许你可以说,封建残余思想,特权思想,资产阶级的享受思想等,不一而足,为什么一沓钞票、一根金条、一座洋房、一句许诺,一个情人,就把他们拉下水了呢?为什么不从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上铲除其根源呢,腐败分子“腐败”后才被制裁,对个人和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这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如从“源头控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和制约机制,科学地调控权力的运行,那可以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因此,我们反腐败要从根本上、制度上铲除腐败现象赖以产生的土壤,建立一个健全的权力产生机制、
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他认为主要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现象,他切中 《论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692.html
一、权力失去了制约,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的滥用必然滋生腐败
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根源在于权力失去制约、失去了监督,当权者集中了无限的权力,为自己、为亲友谋取私利。特权导致腐败。邓小平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领导制度,干部制度上存在弊端,这是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根源。
法国的孟德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主要就是公共权力与金钱、物质、美色等的交易,公共权力成为腐败者谋私的手段。权力的运行需要制约和监督,监督是制约权力、抵制腐败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手段。廉政建设的落脚点就是要要放在规范权力的运行上面,建立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权力制约的内在依据在于权力源泉的人民性。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防止权力的滥用、专横、跋扈,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严格执行,决策、人事、管理缺乏公开和透明度,特别是对这些单位的一把手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而这些领导腰杆又不硬,反过来又放任下属违法违纪,甚至暗中为其牵线搭桥,使腐败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集中了无限的权力;人事升迁任免权,行政审批权,资金发放权等,大到官吏的荣升贬谪,小到百姓的油盐酱醋,都受“公仆”的干预、影响。一些当权者,大权独揽,小权也不分散,唯我独尊,专权擅断,压制民主,践踏民意,脱离人民,由“公仆”变成“老爷”。搞“一言堂”,“家长制”,特别是在决策上缺少民主性和透明度,许多腐败事情由“暗箱操作”、“权力黑洞”产生的,或只有圈内的少数亲信知道,权力失去了制约和监督的屏障,权力寻租,索贿受贿,权力达到了最大的使用值,腐败现象产生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换,大搞裙带关系,“亲友团”控制一方。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家族网、人情网,腐败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近几年来被揪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陈希同、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胡建学、李嘉廷等都是由于集中了过分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他们大权独揽,权倾一日,威震一方,胡作非为,贪污受贿,权权交易,以权谋私,以权猎色,贪图享乐,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云南省委原副书记、省长李嘉廷就是一个腐败分子,收受邹某某等9人贿赂,共折合人民币119万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其子接受对方钱物,共折合人民币2049万元;与有夫之妇徐某某通奸,并利用职权为徐谋取不正当利益,涉及金额3000余万元。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公安部原副部长、 全国打击走私领导小组原副组长李纪周犯受贿罪,玩忽职守罪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我们国家中不断滋生的腐败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湛江特大走私案、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烟台“11.24”特大海滩事故,层出不穷的“豆腐渣”工程,甚至长江三峡工程,长江大堤抛石护堤工程,这样百年大计的“生命”工程,竟然有偷工减料严重事件,使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腐败现象正吞噬着党和国家健全的肌体,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毒害了人们的心灵,污染了社会风气,有损于中国的国际形象,腐败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它是寄生在国家健全肌体上的毒瘤。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利剑向腐败现象进行不懈怠地斗争。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根本
首先,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理想信念和法制教育,引导大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真正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腐败。
应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应建设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制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对重大决策,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和公开办事的原则,增强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充分发挥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制约作用。同时,应加强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委派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监控,坚决取缔小金库,从源头上铲除滋生粮食腐败的温床。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高举反腐倡廉的大旗,向腐败分子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狠抓了一批大案要案,对腐败分子绳之以法,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和威慑力。反腐倡廉纯洁了党的队伍,健全了党的肌体,受到了人民的拍手称快的赞扬,提高了党的威性。但是这没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铲除腐败要做到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控制,只有加强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同时,转变政府职能,由行政命令、审批向协调、中介、服务职能转变。
一个个被揪出的腐败分子,他们不是先天就具有“腐败因子”,他们大都有一个艰苦的成长过程,有一个艰难的奋斗史,有绚烂多彩的创业史,他们也曾有许多璀璨耀眼的光环,他们为什么由一个“明星”、“功臣”脱变为一个令人唾弃的腐败分子呢?也许你可以说,封建残余思想,特权思想,资产阶级的享受思想等,不一而足,为什么一沓钞票、一根金条、一座洋房、一句许诺,一个情人,就把他们拉下水了呢?为什么不从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上铲除其根源呢,腐败分子“腐败”后才被制裁,对个人和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这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如从“源头控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和制约机制,科学地调控权力的运行,那可以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因此,我们反腐败要从根本上、制度上铲除腐败现象赖以产生的土壤,建立一个健全的权力产生机制、
权力运行机制、权力制约机制、权力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产生、运行的规范,对权力行使的制约,对权力滥用的监督。使腐败现象失去滋生的温床,把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加大对现行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兴利除弊、革故鼎新,建立一套完善的政治体制,实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增加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他认为主要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现象,他切中 《论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