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特征识别的音乐喷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5)打印喷泉表演流程总谱
该总谱既包括了所有音符,又包括了与音乐对应的所有喷射动作,可以对整个表演程序一目了然。
(6)编译成控制程序
用一台Pentium III 866MHz的PC机作为控制器,它能够自动地把表演程序编译成功放输出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音乐喷泉硬件装置的喷射,实现音乐与喷泉的同步。
(7)同步播放
为了保证喷射与音乐的同步,笔者开发了同步播放程序,主要用于防止喷射相对于控制的延时。
音乐特征识别和匹配是该系统的核心。下面,将对这两个子系统进行重点介绍。
3 音乐特征的识别
由于不同风格的音乐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里,选择节奏相对稳定、曲式相对固定的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的圆舞曲。
3.1 音乐基本特征的提取
在该系统中,选择MIDI文件作为输入的音源。一个MIDI文件含有一个header chunk和若干个track chunks。速度、节拍等全局基本特片以从header chunk中得到;而音高、音长等音符信息则可以从track chunks中获取[3]。由于MIDI文件中含有大量音乐信息,因此许多音乐的基本特征都可以从中直接获取。这里,提取了九种基本特片:音色、调性、节拍、音高、音长、音量、力度、速度和发声时间。
3.2 音乐曲式特征的提取[4]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多由三部分组成:主体是3~5个小圆舞曲,前面有序奏,最后有尾声。每首圆舞曲有两个主要旋律,用单二部曲式(AB)或单三部曲式(ABA)构成。考虑到这些旋律常常由两个非常相似的乐句组成,采用一种搜索相似旋律的方法分析音乐的曲式结构;同时,为了提高搜索效率和正确率,还兼顾了曲式结构中的和声与节奏特点。
(1)根据节奏和调性进行初步识别
一首圆舞曲常常由几百个小节组成,因此如果在全曲范围内对旋律进行搜索将会非常费时费力。乐曲节奏和调性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新段落的出现,这里首先根据这两方面的特征对全曲进行初步划分,为旋律搜索缩小范围,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2)利用旋律搜索进行重点识别
为了进一步提高相似旋律的搜索效率,根据古典音乐的特点,作三点假设。第一假设一个完整的乐句由16小节构成,这一假设在很多音乐结构的研究中被采用,并在多数情况下被证明是正确的。第二段设一个乐句的前4小节是全句的重点,这一假设能够用很少的音符表征整个乐句,同时经过检验是完全正确的。第三段设在众多的乐器中,小提琴、长笛、单簧管演奏主旋律的可能性最大,这一假设被证明非常效,它帮助从十几种乐器中迅速地找到主旋律音色,作为旋律搜索的前提。在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还引入一种树状结构“旋律树”,用以记录一段旋律的总体轮廓,从而实现对相似旋律的搜索,如图3。该结构由四层组成:
·第一层代表一段16小节的旋律;
·第二层代表该旋律的前4小节;
·第三层代表每个小节的三个正拍;
《基于音乐特征识别的音乐喷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