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邓小平与构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就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四是解放思想是一项长期任务,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那种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关系到党和国家能否发展甚至兴亡的问题,当然也就关系到文化事业能否发展甚至兴衰的问题。 
    第二,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关于改革问题,邓小平把它提到了应有的高度。1984年,他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3)1985年3月2日他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92年春天,他发表重要的南巡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关于对外开放问题,早在1978年10月10日,邓小平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谈话中就说:“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4)并且,他把对外开放问题看作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加快发展快问题。他指出:“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5)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6)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同建设中国先进文化是有密切关系的,因为四个现代化包括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是全方位进行的,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和科技等一切领域。 
    第三,“两个文明”一起抓。精神思想既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文化的内容。邓小平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角度,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并概括了文化建设的内容。邓小平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7)“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8)“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9)他强调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还说“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10)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11) 可见,邓小平在这里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即概括为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第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邓小平首先是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力也包括科学”的论断,指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后来,1988年9月,他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12)此后,邓小平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学,最终只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在1998年9月的两次谈话中,邓小平又三次谈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在某种意义上,科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力,科学技术虽然只能渗透到实体因素中并加入生产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但它在生产系统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生产工具的改造、劳动对象的发现和改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一个国家要富强起来靠的是什么?邓小平认为靠的就是科技和教育,他对此以日本发展为例子作说明,即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因而日本在战后很快富强起来了。他还说:“中国经济要想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13)与此同时,在他看来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因此,在科技方面,“每一行都树立一个战略目标,一定要打赢。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14) 
    第五,教育必须“三个面向”。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83年国庆节前后期间,邓小平为北京的景山学校作了“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就是要使教育能够尽快培养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尊重知识,最重要的是尊重有知识的人才,确切地说要尊重知识分子。为什么呢?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15) 邓小平多次强调教育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认为教育在普及先进思想、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传播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具着重大作用。他进而指出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而基础在教育,不抓科学技术和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他要求各行各业都要抓教育和科学,同时还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16)然而,如何才能真正抓好教育?那就是教育必须做到“三个面向”。教育的“三个面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不断培养和输送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教育自身必须在教育观念、体制、内容、方法上实现现代化。其次,“面向未来”是指教育要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紧跟世界科学技

术文化发展的步伐。教育要发展,离不开世界,新的时代也促使教育必须吸收、借鉴外国有益的经验,“洋为中用”,彻底改变中国教育封闭状态。同时,教育要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做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面向未来”就是教育必须有战略眼光,培养未来型人才。教育不仅要为当前培养人才,而且要为21世纪的更大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我们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17)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从恢复高考制度开始,进行了一场不断深入、持久的教育改革。 
    第六,培育“四有”新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人,关键也是人的内涵建设。当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文明新人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此进行丰富和发展,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目标,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四有’”。(18)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四有”概念是在1980年12月对广大青少年而讲的,他说“要努力使我们的广大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19)其中“有知识、有体力”后又改为“有文化、守纪律”。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讲话中把“守纪律”规范为“有纪律”,从而完整地提出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他指出:“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

《邓小平与构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471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