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俭的作文素材解读
告别那个炫耀财富的时代
湖南 萧珞
习近平:节俭应成一种自觉
新年前夕,习近平在河北省委书记的陪同下,踏着皑皑残雪,来到地处深山的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特困村骆驼湾村。习近平逐一走进困难群众家,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手拉手,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习近平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他对同行的同志说,要把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腔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当晚,总书记的晚餐是红烧鸡块、阜平炖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四个热菜;一个猪肉丸子冬瓜汤;主食水饺、花卷、米饭和杂粮粥。总书记还特别交代,不上酒水。四菜一汤,再加简单的主食,如果按照市价算也不过几十元钱。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就是为了解我国现在的贫困状态和实际情况,你们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据报道,习近平在深圳视察时,没有安排任何宴请,没有入住深圳迎宾馆的1号楼,而是选择了另一家酒店,入住了一间普通套房,吃饭也选择了自助餐。
多维解读
1.细节彰显风范。一份普普通通的菜单,传递的意义却并不普通。作为党和国家的新一届领导人,习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处处展现出其亲民、朴素的作风。无论是入住普通套房,还是四菜一汤的简朴,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领袖的风范。
2.推进节俭国风。习总书记的简朴,如同一面镜子。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躬行节俭之举,推行节俭之措,自觉抵制奢靡之风,打造节俭型政府,从而推进节俭持国。
莫言:夫人包的饺子最好
母亲的勤劳节俭和温厚贤淑,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人生记忆的起点。“岁月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用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的紧缩。”在母亲离世后,莫言创作出《丰乳肥臀》,讴歌了母亲这一生命创造者的伟大。
莫言节俭从很多事情上都看得出来,常年都是两套正装换着穿,公文包常年是那么一个,午饭也从不下馆子叫外卖,也没见他喝过除了水之外的饮料,公司私人掏钱的聚餐也是几乎不参加。要说不被人看出来,还真没人相信。几年前,他曾带领国内记者代表团去日本北海道访问。五年之后,在某次公开活动中,当年同去的一位记者发现,莫言居然还穿着去日本时穿的那件羽绒服。这对于莫言来说,却很寻常,他不讲究吃穿。少年时想当作家,是因为听说“腐败”的作家一天三顿都能吃饺子。等到声誉日隆,他最高的个人享受仍是在家吃夫人包的饺子。这也是他成名以来一贯的生活态度。12月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莫言与夫人杜勤兰在当地华人华侨举办的欢迎宴会前,与众人一起包饺子,他说:“今天是我来瑞典吃得最好的一次,感觉像回到了家里面。”面对巨大的荣誉和蜂拥而上的媒体,这个农民出身的作家,依然保持庄稼人的朴素与勤劳。
多维解读
1.紧守美德。一个人做一回“绅士”也许并不难,不过要将美德坚守一生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能够将母亲的教诲铭记一生,这是莫言成功的基石,也是他人性的另一道光彩。
2.宠辱不惊。以他没有成名之前,吃一顿饺子也许是对他最好的奖赏;成名之后,依然能够保持这种朴素的品质,并大方地将这种朴素传递给世界,这就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了。
勤俭原来不能分家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多维解读
1.勤俭持家。有句谚语说:“勤勉是幸运的右手,节俭是幸运的左手。”只勤不俭,就好比是端了一个没有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也会坐吃山空,其结果还是要受穷挨饿。可见勤俭有如人之双手,鸟之双翼,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 .警醒自我。小到个人的修身养性,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所不谈勤俭节约。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时时若能以这一美德警醒自我,幸福也许便在你眼前。
舌尖上的浪费品出苦涩
日前,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真是不算不知道,这个数字大得吓人。
“舌尖上的浪费”一般发生在哪些群体身上?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还包括一些大学生――据一项调查显示,每年大学生倒掉的食物,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不同的群体,浪费食物的原因不尽相同,一些公职人员认为公款吃喝反正不用自己掏腰包,浪费起来不心疼;而一些普通百姓则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不少大学生花着父母的血汗钱,糟蹋粮食不以为意,因为他们不事稼穑不知辛苦。
人民日报曾谈到这样一个细节,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浪费食物绝不是小事,也不是个人私事。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我花我自己的钱,我浪费关你鸟事?”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你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但浪费的是社会资源。对这种浪费食物现象,就不能止于道德批评,还应该引入惩罚机制。
多维解读
1.敬畏粮食。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的则是对食物的亵渎。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理由浪费,更何况不少人经历过饥馑年代,对饥饿有过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更应该敬畏粮食、杜绝浪费。
2.关注民生。“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美味,而“舌尖上的浪费”让人品出的只有直抵内心苦涩。尤其当看到这样的画面对比,更让人感觉不是滋味:一边是珍馐美味被倒进垃圾桶,另一边却是农民厨房里冰冷的“馍馍”。关注民生,当成杜绝浪费开始!
洛克菲勒:一枚硬币的价值
有一天,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陪朋友到一家熟识的餐厅去用餐。在那家餐厅附近,他遇见一个年轻的乞丐。那个乞丐手拉着小提琴,朝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那些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尔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靠乞讨度日。”乞丐惊讶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靠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洛克菲勒便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个一毛钱的硬币带了出来。那个硬币在地上划了一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个硬币起来,然后仔细擦去上面的灰尘。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你那样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去在乎那一毛钱的。” 洛克菲勒好象开玩笑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乞丐疾步追了过去,嗫嚅道:“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整票,换那一枚硬币。”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音乐演奏会。在演奏会结束时,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赶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感激地说:“洛克菲勒先生,你还记得那一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
多维解读
1.财富源自积累。一枚失落的硬币,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一位身家百亿的富翁而言,更是不值一提。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洛克菲勒在乎的,恰恰就是这样一枚小小的硬币。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再大的财富,也源自一点一滴的积累。
2.人生需要鼓励。一枚寻常的硬币,一句暖人的话语,让一位乞丐成为了小提琴演奏家。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却又实实在在成为了现实。鼓励,原来是如此美丽。
默克尔:捡起地上的面包
7 月1 5日晚,德国总理默克尔抵达中国,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默克尔抵达南京后,获安排入住市内“索菲特银河大酒店”顶楼的四百多平方米、可以看到南京全景的总统套房。但默克尔认为这个安排过于奢华,坚持要入住七十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务客房,房价一千八百元,只是总统套房的二十分之一。默克尔说:“普通豪华套间条件已经足够好了”。
第二天早上,酒店本来准备了两套方案,房内用餐或是在只为贵宾服务的46楼行政楼层索菲特会所用餐,但默克尔谢绝去专门为其准备的私密性强的索菲特会所,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到7楼西餐厅吃自助早餐。而且不进VIP包间,和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早餐。她也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此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在取一种燕麦面包时,默克尔不小心将一片面包落到了地上,按照惯例,酒店的工作人员会帮客人捡起来换一个,而默克尔却拒绝了服务人员,并弯身捡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面包,并放进自己的餐盘里。默克尔总理的早餐很简单,煎鸡蛋卷、奶酪饼、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两片麦片面包。
多维解读
1.凡事需身体力行。当一些富商为了炫耀财富而一掷千金的时候,默克尔这位德国的总理,却拒绝入住总统套房。如果说这个故事已经出乎我们的意料,那么当她从地上捡起那片面包的时候,其节俭的美德便足以让我们思绪万千。
2.节俭当细处入手。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寻常小事;深入探究,却不难发现人物的风采。运用时,若将笔墨聚焦那个细节,人物形象自然会跃然纸上;若将这则素材与我们当今社会上那些名利至上的人放在一起,对比自然会更加鲜明。
英国女王四菜待中国贵宾
勤俭节约,崇尚朴实,这不光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国所坚持和提倡的。多年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夫妇一行举行盛大宴会,成为各路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如此盛大的国宴都是安排的什么名贵菜肴呢?说来让人难以置信,晚宴主菜只有简单的四道:小羊排配洋蓟和土豆,龙蒿烧小红萝卜,奶油绿皮南瓜,用番茄松露和白葡萄酒烧制的比目鱼片,其它是为西餐必有的沙拉、水果、蛋糕等甜点及各种开胃酒。一个国家的女王设国宴欢迎友好国家的主席夫妇,只上四道主菜,而且是普通的大众菜,是他们小气吗?是他们不盛情吗?皆不是。这是表明了他们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真诚的友好、盛情和实在,并体现了无处不节俭、务实的美德。双方都是上了一定岁数的人,吃土豆、红萝卜、南瓜、番茄等,既包含维生素、氨基酸较多的绿色营养食品,又易于消化和促进身体健康。用最科学、最节省时间、最好的饮食习惯、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物品招待客人,这当然要比那种华而不实的盛大宴席亲切得多,务实得多,理性得多。
多维解读
1.情意最重要。盛情不在浪费上,盛情不在华丽的外表上。让客人满意,使客人健康,这才是最盛情最友好的接待。女王的这种待客之道,与国人曾经的奢华之风相比,更显示出了大国的风范。有时候,当朴实成为了一种习惯,大家在简朴之中也能感受到她的情意。
2.习惯成自然。很显然,女王的这种待客风格,并非房间而为之,而是生活习惯的一种自然的展示。女王的这种习惯不仅得到了客人的赞美,也给国人上了深刻一课。
范仲淹:以奢为耻显家风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苏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入朝为官后他依然如此。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深知他的习惯和家规。因此,结婚前夕范纯仁对婚礼大操大办自然不敢妄想,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两件稍微好些的衣服,这样对父亲、妻子两边都能说得过去。于是他将计划购置的衣服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父亲审定。谁知范仲淹看过单子,立即板起了面孔,说道:“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这与节俭有什么矛盾?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奢侈浪费呢?”父亲的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他鼓足勇气对父亲说:“新人想以罗绮做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故不敢答应,可她的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就没敢再坚持下去。”
范仲淹听后勃然大怒:“你知错认错,我不再追究。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他们,如若坚持以罗绮做幔帐,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婚礼办得十分俭朴,既没有购置贵重奢侈的物品,也没有举行隆重奢侈的婚礼,不仅范仲淹的家风得以维持,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
多维解读
1.持之以恒人格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的名言之所以千古传诵,归根结底在于他一生以贯之的身体力行。他无论是青少年时期的刻苦砥砺,还是入仕以后以“忍穷”二字,砥砺官德的行为,彰显的正是其非凡的人格魅力。
2.以人为镜言行正。范仲淹为后世称赞的品德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其节俭克己、艰苦朴素之美德讲一则小故事,对于政府官员、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现代奢侈成风、浪费无度的人们,或许会多一面镜子,多一些启迪。
马伊琍:撞衫亦时尚
百变的造型是明星的一大特点,谁都希望自己的每次亮相都不重样,更担心跟别人“撞衫”,不过马伊琍是个例外。比起大多数明星花钱大手脚,马伊琍的勤俭可谓是演艺圈的一朵奇葩。近日,有细心的网友总结了一下她这几年穿过的衣服,不少衣服的出镜率很高。尤其是在热播剧《奋斗》中,马伊琍的很多衣服更是很眼熟。
马伊琍介绍,早在去年《奋斗》热播的时候,就有好多观众对剧里人物过于廉价的衣服颇有微词。实际上,剧中夏琳身穿的许多服装,实际上就是马伊琍自己的私服。她在《奋斗》里出镜率很高的那几件衣服,都在各种发布会和活动里穿过,而且还会在相隔很久的两次活动中穿同一件衣服。除此之外,夏琳经常戴的字母项链,马伊琍在生活中也有一条,也经常戴,只不过字母由夏琳的英文名字换成她本人的英文名字。为何如此不怕“撞衫”呢?马伊琍说:“买了一件好看的衣服不会只穿一次吧?我只是选择穿我喜欢的衣服,别人怎么说我不能强求,不过说我节俭我很高兴,穿衣服就是要适合自己。”也许是受马伊琍的影响,他的丈夫文章在《裸婚时代》中穿过的红袄,也多次在生活中出现,而他出席活动时也常戴着同一顶帽子,网友们还笑您他为“节俭帝”。
多维解读
1.合适自己最好。熟话说,冷暖自知。在更多的时候,人生是否精彩,更应该在乎自我的感受。有时你虽然用华丽蒙住了观众的眼睛,却未必能带来自我的快乐。
2.艺术需要底蕴。如果为了一次演出,为了一次出场,有人愿意为之耗费大量的精力,愿意为之付出几万甚至上百万的金钱,你乐意将这样的人视为偶像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管他(她)的光彩是多么诱人,因为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们的艺术与人格魅力。 《关于节俭的作文素材解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511.html
湖南 萧珞
习近平:节俭应成一种自觉
新年前夕,习近平在河北省委书记的陪同下,踏着皑皑残雪,来到地处深山的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特困村骆驼湾村。习近平逐一走进困难群众家,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手拉手,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习近平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他对同行的同志说,要把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腔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当晚,总书记的晚餐是红烧鸡块、阜平炖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四个热菜;一个猪肉丸子冬瓜汤;主食水饺、花卷、米饭和杂粮粥。总书记还特别交代,不上酒水。四菜一汤,再加简单的主食,如果按照市价算也不过几十元钱。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就是为了解我国现在的贫困状态和实际情况,你们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据报道,习近平在深圳视察时,没有安排任何宴请,没有入住深圳迎宾馆的1号楼,而是选择了另一家酒店,入住了一间普通套房,吃饭也选择了自助餐。
多维解读
1.细节彰显风范。一份普普通通的菜单,传递的意义却并不普通。作为党和国家的新一届领导人,习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处处展现出其亲民、朴素的作风。无论是入住普通套房,还是四菜一汤的简朴,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领袖的风范。
2.推进节俭国风。习总书记的简朴,如同一面镜子。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躬行节俭之举,推行节俭之措,自觉抵制奢靡之风,打造节俭型政府,从而推进节俭持国。
莫言:夫人包的饺子最好
母亲的勤劳节俭和温厚贤淑,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人生记忆的起点。“岁月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用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的紧缩。”在母亲离世后,莫言创作出《丰乳肥臀》,讴歌了母亲这一生命创造者的伟大。
莫言节俭从很多事情上都看得出来,常年都是两套正装换着穿,公文包常年是那么一个,午饭也从不下馆子叫外卖,也没见他喝过除了水之外的饮料,公司私人掏钱的聚餐也是几乎不参加。要说不被人看出来,还真没人相信。几年前,他曾带领国内记者代表团去日本北海道访问。五年之后,在某次公开活动中,当年同去的一位记者发现,莫言居然还穿着去日本时穿的那件羽绒服。这对于莫言来说,却很寻常,他不讲究吃穿。少年时想当作家,是因为听说“腐败”的作家一天三顿都能吃饺子。等到声誉日隆,他最高的个人享受仍是在家吃夫人包的饺子。这也是他成名以来一贯的生活态度。12月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莫言与夫人杜勤兰在当地华人华侨举办的欢迎宴会前,与众人一起包饺子,他说:“今天是我来瑞典吃得最好的一次,感觉像回到了家里面。”面对巨大的荣誉和蜂拥而上的媒体,这个农民出身的作家,依然保持庄稼人的朴素与勤劳。
多维解读
1.紧守美德。一个人做一回“绅士”也许并不难,不过要将美德坚守一生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能够将母亲的教诲铭记一生,这是莫言成功的基石,也是他人性的另一道光彩。
2.宠辱不惊。以他没有成名之前,吃一顿饺子也许是对他最好的奖赏;成名之后,依然能够保持这种朴素的品质,并大方地将这种朴素传递给世界,这就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了。
勤俭原来不能分家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多维解读
1.勤俭持家。有句谚语说:“勤勉是幸运的右手,节俭是幸运的左手。”只勤不俭,就好比是端了一个没有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也会坐吃山空,其结果还是要受穷挨饿。可见勤俭有如人之双手,鸟之双翼,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 .警醒自我。小到个人的修身养性,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所不谈勤俭节约。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时时若能以这一美德警醒自我,幸福也许便在你眼前。
舌尖上的浪费品出苦涩
日前,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真是不算不知道,这个数字大得吓人。
“舌尖上的浪费”一般发生在哪些群体身上?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还包括一些大学生――据一项调查显示,每年大学生倒掉的食物,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不同的群体,浪费食物的原因不尽相同,一些公职人员认为公款吃喝反正不用自己掏腰包,浪费起来不心疼;而一些普通百姓则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不少大学生花着父母的血汗钱,糟蹋粮食不以为意,因为他们不事稼穑不知辛苦。
人民日报曾谈到这样一个细节,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浪费食物绝不是小事,也不是个人私事。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我花我自己的钱,我浪费关你鸟事?”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你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但浪费的是社会资源。对这种浪费食物现象,就不能止于道德批评,还应该引入惩罚机制。
多维解读
1.敬畏粮食。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的则是对食物的亵渎。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理由浪费,更何况不少人经历过饥馑年代,对饥饿有过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更应该敬畏粮食、杜绝浪费。
2.关注民生。“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美味,而“舌尖上的浪费”让人品出的只有直抵内心苦涩。尤其当看到这样的画面对比,更让人感觉不是滋味:一边是珍馐美味被倒进垃圾桶,另一边却是农民厨房里冰冷的“馍馍”。关注民生,当成杜绝浪费开始!
洛克菲勒:一枚硬币的价值
有一天,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陪朋友到一家熟识的餐厅去用餐。在那家餐厅附近,他遇见一个年轻的乞丐。那个乞丐手拉着小提琴,朝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那些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尔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靠乞讨度日。”乞丐惊讶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靠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洛克菲勒便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个一毛钱的硬币带了出来。那个硬币在地上划了一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个硬币起来,然后仔细擦去上面的灰尘。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你那样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去在乎那一毛钱的。” 洛克菲勒好象开玩笑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乞丐疾步追了过去,嗫嚅道:“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整票,换那一枚硬币。”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音乐演奏会。在演奏会结束时,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赶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感激地说:“洛克菲勒先生,你还记得那一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
多维解读
1.财富源自积累。一枚失落的硬币,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一位身家百亿的富翁而言,更是不值一提。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洛克菲勒在乎的,恰恰就是这样一枚小小的硬币。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再大的财富,也源自一点一滴的积累。
2.人生需要鼓励。一枚寻常的硬币,一句暖人的话语,让一位乞丐成为了小提琴演奏家。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却又实实在在成为了现实。鼓励,原来是如此美丽。
默克尔:捡起地上的面包
7 月1 5日晚,德国总理默克尔抵达中国,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默克尔抵达南京后,获安排入住市内“索菲特银河大酒店”顶楼的四百多平方米、可以看到南京全景的总统套房。但默克尔认为这个安排过于奢华,坚持要入住七十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务客房,房价一千八百元,只是总统套房的二十分之一。默克尔说:“普通豪华套间条件已经足够好了”。
第二天早上,酒店本来准备了两套方案,房内用餐或是在只为贵宾服务的46楼行政楼层索菲特会所用餐,但默克尔谢绝去专门为其准备的私密性强的索菲特会所,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到7楼西餐厅吃自助早餐。而且不进VIP包间,和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早餐。她也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此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在取一种燕麦面包时,默克尔不小心将一片面包落到了地上,按照惯例,酒店的工作人员会帮客人捡起来换一个,而默克尔却拒绝了服务人员,并弯身捡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面包,并放进自己的餐盘里。默克尔总理的早餐很简单,煎鸡蛋卷、奶酪饼、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两片麦片面包。
多维解读
1.凡事需身体力行。当一些富商为了炫耀财富而一掷千金的时候,默克尔这位德国的总理,却拒绝入住总统套房。如果说这个故事已经出乎我们的意料,那么当她从地上捡起那片面包的时候,其节俭的美德便足以让我们思绪万千。
2.节俭当细处入手。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寻常小事;深入探究,却不难发现人物的风采。运用时,若将笔墨聚焦那个细节,人物形象自然会跃然纸上;若将这则素材与我们当今社会上那些名利至上的人放在一起,对比自然会更加鲜明。
英国女王四菜待中国贵宾
勤俭节约,崇尚朴实,这不光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国所坚持和提倡的。多年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夫妇一行举行盛大宴会,成为各路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如此盛大的国宴都是安排的什么名贵菜肴呢?说来让人难以置信,晚宴主菜只有简单的四道:小羊排配洋蓟和土豆,龙蒿烧小红萝卜,奶油绿皮南瓜,用番茄松露和白葡萄酒烧制的比目鱼片,其它是为西餐必有的沙拉、水果、蛋糕等甜点及各种开胃酒。一个国家的女王设国宴欢迎友好国家的主席夫妇,只上四道主菜,而且是普通的大众菜,是他们小气吗?是他们不盛情吗?皆不是。这是表明了他们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真诚的友好、盛情和实在,并体现了无处不节俭、务实的美德。双方都是上了一定岁数的人,吃土豆、红萝卜、南瓜、番茄等,既包含维生素、氨基酸较多的绿色营养食品,又易于消化和促进身体健康。用最科学、最节省时间、最好的饮食习惯、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物品招待客人,这当然要比那种华而不实的盛大宴席亲切得多,务实得多,理性得多。
多维解读
1.情意最重要。盛情不在浪费上,盛情不在华丽的外表上。让客人满意,使客人健康,这才是最盛情最友好的接待。女王的这种待客之道,与国人曾经的奢华之风相比,更显示出了大国的风范。有时候,当朴实成为了一种习惯,大家在简朴之中也能感受到她的情意。
2.习惯成自然。很显然,女王的这种待客风格,并非房间而为之,而是生活习惯的一种自然的展示。女王的这种习惯不仅得到了客人的赞美,也给国人上了深刻一课。
范仲淹:以奢为耻显家风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苏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入朝为官后他依然如此。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深知他的习惯和家规。因此,结婚前夕范纯仁对婚礼大操大办自然不敢妄想,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两件稍微好些的衣服,这样对父亲、妻子两边都能说得过去。于是他将计划购置的衣服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父亲审定。谁知范仲淹看过单子,立即板起了面孔,说道:“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这与节俭有什么矛盾?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奢侈浪费呢?”父亲的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他鼓足勇气对父亲说:“新人想以罗绮做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故不敢答应,可她的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就没敢再坚持下去。”
范仲淹听后勃然大怒:“你知错认错,我不再追究。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他们,如若坚持以罗绮做幔帐,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婚礼办得十分俭朴,既没有购置贵重奢侈的物品,也没有举行隆重奢侈的婚礼,不仅范仲淹的家风得以维持,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
多维解读
1.持之以恒人格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的名言之所以千古传诵,归根结底在于他一生以贯之的身体力行。他无论是青少年时期的刻苦砥砺,还是入仕以后以“忍穷”二字,砥砺官德的行为,彰显的正是其非凡的人格魅力。
2.以人为镜言行正。范仲淹为后世称赞的品德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其节俭克己、艰苦朴素之美德讲一则小故事,对于政府官员、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现代奢侈成风、浪费无度的人们,或许会多一面镜子,多一些启迪。
马伊琍:撞衫亦时尚
百变的造型是明星的一大特点,谁都希望自己的每次亮相都不重样,更担心跟别人“撞衫”,不过马伊琍是个例外。比起大多数明星花钱大手脚,马伊琍的勤俭可谓是演艺圈的一朵奇葩。近日,有细心的网友总结了一下她这几年穿过的衣服,不少衣服的出镜率很高。尤其是在热播剧《奋斗》中,马伊琍的很多衣服更是很眼熟。
马伊琍介绍,早在去年《奋斗》热播的时候,就有好多观众对剧里人物过于廉价的衣服颇有微词。实际上,剧中夏琳身穿的许多服装,实际上就是马伊琍自己的私服。她在《奋斗》里出镜率很高的那几件衣服,都在各种发布会和活动里穿过,而且还会在相隔很久的两次活动中穿同一件衣服。除此之外,夏琳经常戴的字母项链,马伊琍在生活中也有一条,也经常戴,只不过字母由夏琳的英文名字换成她本人的英文名字。为何如此不怕“撞衫”呢?马伊琍说:“买了一件好看的衣服不会只穿一次吧?我只是选择穿我喜欢的衣服,别人怎么说我不能强求,不过说我节俭我很高兴,穿衣服就是要适合自己。”也许是受马伊琍的影响,他的丈夫文章在《裸婚时代》中穿过的红袄,也多次在生活中出现,而他出席活动时也常戴着同一顶帽子,网友们还笑您他为“节俭帝”。
多维解读
1.合适自己最好。熟话说,冷暖自知。在更多的时候,人生是否精彩,更应该在乎自我的感受。有时你虽然用华丽蒙住了观众的眼睛,却未必能带来自我的快乐。
2.艺术需要底蕴。如果为了一次演出,为了一次出场,有人愿意为之耗费大量的精力,愿意为之付出几万甚至上百万的金钱,你乐意将这样的人视为偶像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管他(她)的光彩是多么诱人,因为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们的艺术与人格魅力。 《关于节俭的作文素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