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包容犯与我国刑法立法
刑事立法最早的一个适例。新修订的刑法分则中规定包容犯的情况如下:
1.交通肇事罪包容了故意(间接)杀人罪(第133条);2.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容了强奸罪或者奸淫幼女罪,引诱、强迫他人卖淫罪,故意伤害罪(重伤、致死),故意(间接)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第240条第1款);3.绑架罪包容了故意伤害罪(致死)或者故意杀人罪(第239条第1款);4.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包容了非法拘禁或者妨害公务罪(第318条第1款);5.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包容了妨害公务罪(第321条第1款);6.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包容了妨害公务罪(第347条第2款);7.组织他人卖淫罪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罪包容了强奸罪或者奸淫幼女罪、故意伤害罪(重伤、致死)、故意(间接)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三、对包容犯立法价值的评价
笔者认为,我国刑法采用包容犯这一立法例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克服数罪并罚制度不能加重处罚犯数罪之罪犯的弊端
我们知道,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制度在适用上有一定条件的限制,即并罚数罪之刑种不能升格适用,也就是说,行为人所犯数罪中只要没有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则无论数罪如何并罚,都不能执行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有期徒刑并罚后最高不能超过20年,拘役并罚后最高不能超过1年,管制并罚后最高不能超过3年。数罪并罚制度的上述限制说明,此制度从某种角度上讲,起不到加重处罚数罪之罪犯的作用。
包容犯这一立法例的采用,恰可克服上述弊端,可起到刑种升格重判数罪之罪犯的作用。例如,甲某强迫妇女乙某卖淫,在无法定较严重情节时,依法只能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甲某如果又强奸乙某,在无法定较重情节时,依法也只能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将二罪并罚后行为人最高被执行20年有期徒刑,不可升格为无期徒刑。但是,强迫他人卖淫罪包容强奸罪形成包容犯后,不采用数罪并罚制度即可对行为人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甚至可判处死刑。
针对包容犯上述立法目的,有的刑法学者提出了异议,认为包容犯是一种弊脚的立法技术,它贬低了数罪并罚制度的作用,(注:初炳东,等.论新刑法中的包容犯与转化犯[J].法学,1998,(6).)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罪并罚制度的适用范围,而且无形之中加重了本罪的罪质,必须提高本罪之法定刑,因而不是一种好的立法例。(注:陈兴良.刑法疏议[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409.)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上述观点仅看到了包容犯限制数罪并罚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加重本罪的罪质及提高本罪之法定刑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这种限制、加重及提高是否合理、必要这一本质问题,上述分析说明,数罪并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一定弊端,而采用包容犯这一确能克服这种弊端的立法例又有何不妥呢?笔者认为,包容犯包容并发的不同质的独立数罪这种情形说明,行为人在同一时间和地点或者在相当密接的时间、地点连生数罪过(一般都是直接故意),并连续实施数个不同质的犯罪行为,表明其主观恶性极深,社会危害性极大,对其加重本罪的罪质并提高本罪之法定刑是合情合理的,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所要求的。
但是,笔者也不否认包容犯这种立法例自身存在的弊端,即它违背了一具体犯罪应体现出一种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原则,给刑法理论带来了混乱。(注:曾芳文.新刑法分则中对数罪的处罚规定解析[J].中国检察官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2).)但是,笔者认为,此弊端通过采用其它立法技术是可克服的。对此,将在下文详述。
2.体现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
效益,就其词源本质而言,属于经济学范畴,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率或者同样多的资源消耗而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人类活动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注:林亚刚,王彦.立功制度的价值评判与规范分析[A].高铭暄,赵秉志.刑法论丛(第三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00.)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行为人在实施某一犯罪的过程中又并发诸多不同质的其他犯罪,而在这些并发的诸多犯罪中,其主观罪过形式不仅很难查证,且在理论上也难以界定,例如,刑法第358条第1款规定的组织他人卖淫罪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罪包容的“造成被强迫卖淫的人重伤、死亡的”犯罪行为,其主观罪过究竟是指故意,还是指过失呢?抑或同时包括故意与过失?理论上很难认定。同时,如果实行数罪并罚,不仅司法机关必须大量取证,从而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诉讼过程中,特别是在其中的各类法律文书的制作上,对各罪还必须分别定罪量刑,同时引用总则、分则的相关条文实行数罪并罚,最后确定应执行的刑罚。这不仅给司法人员造成诸多麻烦,而且还导致司法机关的诸多付出。立法者面对上述情况,采用包容犯这一立法例,不仅可减免司法人员对并发诸罪罪过查证的工作量,而且也避免了理论上对其罪过形式的争议(在包容犯的情形下,其主观罪过形式是不必分清的),同时,也避免了诉讼过程中的诸多麻烦和付出。因为,对包容犯直接引用刑法分则条文定罪量刑即可。总之,包容犯的立法化,表明了立法者对其所具有的上述积极有用的社会效益的认同和肯定。
四、包容犯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及其走向的立法建议
包容犯在修订的刑法中存在如下缺陷:
1.轻罪包容重罪之不当
如前所述,包容犯应是重罪包容轻罪或者重罪包容重罪。但在修订的刑法中却存在有悖此要求的地方。例如,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包容的故意(间接)杀人罪(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如此。我们知道,此包容犯中的本罪是过失罪,属于轻罪,后罪是故意罪,属于重罪。从理论上讲,本应实行数罪并罚。但立法上却以包容犯的立法例将故意实施的重罪依附于过失的轻罪之中,以过失罪的罪名定罪,这实在是显得不伦不类。
2.犯罪界限之混淆
我们知道,犯罪的罪数是由犯罪构成的个数所决定的,即
除上述缺陷外,有的学者还指出了包容犯存在的其他缺陷如包容根据的不合理性、犯罪个数的难确定性等。(注: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理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501.)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包容犯这种立法例优缺点并存。对这一立法例的正确态度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为了达到立法者采用包容犯所要达到的立法目的,同时也为了克服包容犯自身所无法克服的缺陷,有的学者提出,如果将包容犯这种立法例修改为结合犯似乎更科学、合理。(注:初炳东,等.论新刑法中的包容犯与转化犯[J].法学,1998.(6).)笔者甚为赞同。理由如下:
1.结合犯同样能起到包容犯一样的立法目的
结合犯和包容犯都属法定上的一罪,就立法目的与实质来看,二者甚相类似。结合犯是指法律上将两个本来独立的犯罪结合在一起,另规定为一个独立犯罪的情况。(注:高铭暄.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53.)例如,德国刑法典第251条规定的强盗过失杀人罪,是由强盗罪和过失杀人罪结合而来的。在实施强盗罪的过程中往往并发过失杀人罪,如果将二罪并罚处理,最终执行的刑罚也不一定重,将二罪结合为一个新的强盗过失杀人罪,并规定较重的法定刑,也起到了加重量刑的目的,克服了数罪并罚无法使刑种升格的弊端,同时也能体现出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
如果将我国刑法中包容犯的立法例改为结合犯,再规定较重的法定刑,同样能达到上述包容犯的立法目的。如将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结合为交通肇事杀人罪、绑架罪与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结合为绑架伤害罪或者绑架杀人罪等。
2.结合犯符合犯罪构成的刑法理论
结合犯在结合前虽然是两个不同质的犯罪,存在两个犯罪构成,但结合成立的新罪,其主观上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罪过形式,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犯罪行为,从罪名上看,完全符合行为所实施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相统一的一个犯罪构成。
《论包容犯与我国刑法立法(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5779.html
1.交通肇事罪包容了故意(间接)杀人罪(第133条);2.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容了强奸罪或者奸淫幼女罪,引诱、强迫他人卖淫罪,故意伤害罪(重伤、致死),故意(间接)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第240条第1款);3.绑架罪包容了故意伤害罪(致死)或者故意杀人罪(第239条第1款);4.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包容了非法拘禁或者妨害公务罪(第318条第1款);5.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包容了妨害公务罪(第321条第1款);6.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包容了妨害公务罪(第347条第2款);7.组织他人卖淫罪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罪包容了强奸罪或者奸淫幼女罪、故意伤害罪(重伤、致死)、故意(间接)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三、对包容犯立法价值的评价
笔者认为,我国刑法采用包容犯这一立法例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克服数罪并罚制度不能加重处罚犯数罪之罪犯的弊端
我们知道,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制度在适用上有一定条件的限制,即并罚数罪之刑种不能升格适用,也就是说,行为人所犯数罪中只要没有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则无论数罪如何并罚,都不能执行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有期徒刑并罚后最高不能超过20年,拘役并罚后最高不能超过1年,管制并罚后最高不能超过3年。数罪并罚制度的上述限制说明,此制度从某种角度上讲,起不到加重处罚数罪之罪犯的作用。
包容犯这一立法例的采用,恰可克服上述弊端,可起到刑种升格重判数罪之罪犯的作用。例如,甲某强迫妇女乙某卖淫,在无法定较严重情节时,依法只能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甲某如果又强奸乙某,在无法定较重情节时,依法也只能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将二罪并罚后行为人最高被执行20年有期徒刑,不可升格为无期徒刑。但是,强迫他人卖淫罪包容强奸罪形成包容犯后,不采用数罪并罚制度即可对行为人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甚至可判处死刑。
针对包容犯上述立法目的,有的刑法学者提出了异议,认为包容犯是一种弊脚的立法技术,它贬低了数罪并罚制度的作用,(注:初炳东,等.论新刑法中的包容犯与转化犯[J].法学,1998,(6).)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罪并罚制度的适用范围,而且无形之中加重了本罪的罪质,必须提高本罪之法定刑,因而不是一种好的立法例。(注:陈兴良.刑法疏议[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409.)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上述观点仅看到了包容犯限制数罪并罚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加重本罪的罪质及提高本罪之法定刑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这种限制、加重及提高是否合理、必要这一本质问题,上述分析说明,数罪并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一定弊端,而采用包容犯这一确能克服这种弊端的立法例又有何不妥呢?笔者认为,包容犯包容并发的不同质的独立数罪这种情形说明,行为人在同一时间和地点或者在相当密接的时间、地点连生数罪过(一般都是直接故意),并连续实施数个不同质的犯罪行为,表明其主观恶性极深,社会危害性极大,对其加重本罪的罪质并提高本罪之法定刑是合情合理的,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所要求的。
但是,笔者也不否认包容犯这种立法例自身存在的弊端,即它违背了一具体犯罪应体现出一种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原则,给刑法理论带来了混乱。(注:曾芳文.新刑法分则中对数罪的处罚规定解析[J].中国检察官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2).)但是,笔者认为,此弊端通过采用其它立法技术是可克服的。对此,将在下文详述。
2.体现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
效益,就其词源本质而言,属于经济学范畴,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率或者同样多的资源消耗而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人类活动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注:林亚刚,王彦.立功制度的价值评判与规范分析[A].高铭暄,赵秉志.刑法论丛(第三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00.)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行为人在实施某一犯罪的过程中又并发诸多不同质的其他犯罪,而在这些并发的诸多犯罪中,其主观罪过形式不仅很难查证,且在理论上也难以界定,例如,刑法第358条第1款规定的组织他人卖淫罪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罪包容的“造成被强迫卖淫的人重伤、死亡的”犯罪行为,其主观罪过究竟是指故意,还是指过失呢?抑或同时包括故意与过失?理论上很难认定。同时,如果实行数罪并罚,不仅司法机关必须大量取证,从而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诉讼过程中,特别是在其中的各类法律文书的制作上,对各罪还必须分别定罪量刑,同时引用总则、分则的相关条文实行数罪并罚,最后确定应执行的刑罚。这不仅给司法人员造成诸多麻烦,而且还导致司法机关的诸多付出。立法者面对上述情况,采用包容犯这一立法例,不仅可减免司法人员对并发诸罪罪过查证的工作量,而且也避免了理论上对其罪过形式的争议(在包容犯的情形下,其主观罪过形式是不必分清的),同时,也避免了诉讼过程中的诸多麻烦和付出。因为,对包容犯直接引用刑法分则条文定罪量刑即可。总之,包容犯的立法化,表明了立法者对其所具有的上述积极有用的社会效益的认同和肯定。
四、包容犯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及其走向的立法建议
包容犯在修订的刑法中存在如下缺陷:
1.轻罪包容重罪之不当
如前所述,包容犯应是重罪包容轻罪或者重罪包容重罪。但在修订的刑法中却存在有悖此要求的地方。例如,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包容的故意(间接)杀人罪(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如此。我们知道,此包容犯中的本罪是过失罪,属于轻罪,后罪是故意罪,属于重罪。从理论上讲,本应实行数罪并罚。但立法上却以包容犯的立法例将故意实施的重罪依附于过失的轻罪之中,以过失罪的罪名定罪,这实在是显得不伦不类。
2.犯罪界限之混淆
我们知道,犯罪的罪数是由犯罪构成的个数所决定的,即
一个犯罪构成,成立一罪,数个犯罪构成,成立数罪。一个罪名的确立,应体现出一个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和行为特征。而包容犯这种立法例正有悖于此。因为,包容犯中本罪的犯罪构成包容了后罪的犯罪构成即后罪的犯罪构成依附于本罪的犯罪构成。这实际形成了包容犯包含了两个犯罪构成的不合理现象。
除上述缺陷外,有的学者还指出了包容犯存在的其他缺陷如包容根据的不合理性、犯罪个数的难确定性等。(注: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理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501.)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包容犯这种立法例优缺点并存。对这一立法例的正确态度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为了达到立法者采用包容犯所要达到的立法目的,同时也为了克服包容犯自身所无法克服的缺陷,有的学者提出,如果将包容犯这种立法例修改为结合犯似乎更科学、合理。(注:初炳东,等.论新刑法中的包容犯与转化犯[J].法学,1998.(6).)笔者甚为赞同。理由如下:
1.结合犯同样能起到包容犯一样的立法目的
结合犯和包容犯都属法定上的一罪,就立法目的与实质来看,二者甚相类似。结合犯是指法律上将两个本来独立的犯罪结合在一起,另规定为一个独立犯罪的情况。(注:高铭暄.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53.)例如,德国刑法典第251条规定的强盗过失杀人罪,是由强盗罪和过失杀人罪结合而来的。在实施强盗罪的过程中往往并发过失杀人罪,如果将二罪并罚处理,最终执行的刑罚也不一定重,将二罪结合为一个新的强盗过失杀人罪,并规定较重的法定刑,也起到了加重量刑的目的,克服了数罪并罚无法使刑种升格的弊端,同时也能体现出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
如果将我国刑法中包容犯的立法例改为结合犯,再规定较重的法定刑,同样能达到上述包容犯的立法目的。如将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结合为交通肇事杀人罪、绑架罪与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结合为绑架伤害罪或者绑架杀人罪等。
2.结合犯符合犯罪构成的刑法理论
结合犯在结合前虽然是两个不同质的犯罪,存在两个犯罪构成,但结合成立的新罪,其主观上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罪过形式,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犯罪行为,从罪名上看,完全符合行为所实施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相统一的一个犯罪构成。
《论包容犯与我国刑法立法(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