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收体系下的中国碳税设计构想
式使向大气排放C02这种行为的负外部性内在化。如图所示,碳税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的差,或边际私人价值与边际社会价值的差,即
T-MSC-MPC=MPV-MSV
其中,T为碳税,MSC为边际社会成本,MPC为边际私人成本,MPV为边际私人价值,MSV为边际社会价值。
显然,碳税是一种庇古税,其理论基础正是使外部性内在化,从而避免大气层这一公共资源出现“公地的悲剧”。碳税偏重的是效率原则,它使相关产品的价格中更加充分地反映地球温度上升、生态环境破坏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成本。通过价格传导,使消费者主动选择更加环保节能的产品,抑制对高污染和高耗能的高碳产品的需求,应用市场机制增强可持续消费的内在动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帕累托最优(Paretocriterion)。
三、碳税的预期效应
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碳税效应的差异较大。
(一)生态效应
碳税将减少C02排放。在基准方案(无碳税)下,预测我国2015年的碳排放为1.325Gt(第43页),2030年为1.655Gt,2050年为2.394Gt(第1337页)。假定2015年开始征收碳税,当税率为30USD/tC时,2020、2030、2040和2050年的C02减排率分别为1.0%、5.0%、10.0%和l5.O%;当税率为50USD/tC时,分别为2.1%、14.7%、22.7%和24.5%;当税率为80USD/tC时,分别为4.9%、20.5%、28.6%和30.1%;当税率为lOOUSDltC时,分别为5.2%、27.6%、31.7%和34.4%;当税率为120USD/tC时,分别为6.0%、40.6%、42.5%和47.7%(第43页)。上述数据表明,税率越高,碳减排效应越好;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碳税引起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增加,尽管增加的速度有所放缓。如2030年开始征收碳税,当税率分别为30、50、100、150和200USD/tC时,2030年C02减排率分别为7.0%、16.3%、26.2%、37,4%和44.3%,2040年分别为12.0%、26.1%、33.6%、37.5%和48.7%,2050年分别为16.4%、29.9%、33.4%、36.4%和48.5%(第1337页)。上述数据表明,税率从30USD/tC增加到200USD/tC(增长了5.67倍),2030、2040和2050年C02减排率分别增长了5.33、3.06和1.96倍,可见,随着税率的增加,近期的碳减排效应增加更加显著,而远期的碳减排效应增加不多。
(二)能源效应
碳税既会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又将对能源消费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碳税提高了化石能源的价格,在我国现时能源需求价格弹性还较高时,这将促使企业淘汰落后的高能耗技术,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将促使企业使用更多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变能源消费(经济论文)结构。
从时间角度考察,当税率为5或lOUSD/tC时,征税后第一年能源消费将分别下降6.13%或11.38%,2020年将下降2.27%或4.32%(第48页)。分地区比较,我国东部大多省市,碳税对其能源消费起抑制作用;而中西部大多省市则相反。其原因在于我国东部大多省市化石能源储量较少,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经济增长以低能耗行业为主,征收碳税既会使企业积极提高能源效率、寻找替代能源、以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替代能源要素,又会使地方政府将碳税收入投入到高科技、低能耗和服务型产业中去,优化产业结构;与此相反,中西部大多省市化石能源储量丰富,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增长以高能耗行业为主,征收碳税,虽然也会使企业节约能源,但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会将碳税收入投入到高能耗产业中去,且后者的效应远大于前者。因此,我国中西部地区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走一条高科技、高效率、低投入、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50-51页)。这样,碳税才能成为我国各地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三)经济效应
碳税的经济效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碳税会降低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碳税可增加政府收入,增加政府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
当税率为5或lOUSD/tC时,征税后第一年GDP将分别下降0.43%或0.85%,2020年GDP仅下降0.10%或0.07%(第48页)。可见碳税对经济的短期影响相当大,但长期影响将不断弱化。当税率为50USD/tC时,2030、2040和2050年GDP损失分别为188、405和至少510亿美元,分别占当年GDP的0.30%、0.43%和至少0.38%。当税率为lOOUSDltC时,各年GDP损失将高达0.6%以上,最高达0.75%(第1338页)。分地区而言,碳税将促进我国东部大多省市经济增长,而对中西部大多省市,碳税将抑制其经济增长。其原因在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科技、高效率、低投入、低消耗的基础上,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因此对东部地区可以直接征收碳税,而中西部地区征收碳税时,要求政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第50页)。
(四)福利效应
碳税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与财产税和所得税能直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不同,碳税由于具有分配累退性,反而会扩大资本与劳动的收入分配差距,加剧社会不公。为了扩大经济规模,政府通常将碳税收入用于资本积累,这样,国民收入中资本收益的比重将会增加,劳动报酬的比重将会下降。同时,碳税最终会提高工资成本,使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失业率增加,全社会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从而使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居民将遭受较大损失。因此,碳税必然会扩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当税率为5或lOUSD/tC时,征税后第一年实际工资分别下降0.18%或0.34%,就业率下降0.40%或0.76%;到2020年寞际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6155.html
T-MSC-MPC=MPV-MSV
其中,T为碳税,MSC为边际社会成本,MPC为边际私人成本,MPV为边际私人价值,MSV为边际社会价值。
显然,碳税是一种庇古税,其理论基础正是使外部性内在化,从而避免大气层这一公共资源出现“公地的悲剧”。碳税偏重的是效率原则,它使相关产品的价格中更加充分地反映地球温度上升、生态环境破坏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成本。通过价格传导,使消费者主动选择更加环保节能的产品,抑制对高污染和高耗能的高碳产品的需求,应用市场机制增强可持续消费的内在动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帕累托最优(Paretocriterion)。
三、碳税的预期效应
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碳税效应的差异较大。
(一)生态效应
碳税将减少C02排放。在基准方案(无碳税)下,预测我国2015年的碳排放为1.325Gt(第43页),2030年为1.655Gt,2050年为2.394Gt(第1337页)。假定2015年开始征收碳税,当税率为30USD/tC时,2020、2030、2040和2050年的C02减排率分别为1.0%、5.0%、10.0%和l5.O%;当税率为50USD/tC时,分别为2.1%、14.7%、22.7%和24.5%;当税率为80USD/tC时,分别为4.9%、20.5%、28.6%和30.1%;当税率为lOOUSDltC时,分别为5.2%、27.6%、31.7%和34.4%;当税率为120USD/tC时,分别为6.0%、40.6%、42.5%和47.7%(第43页)。上述数据表明,税率越高,碳减排效应越好;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碳税引起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增加,尽管增加的速度有所放缓。如2030年开始征收碳税,当税率分别为30、50、100、150和200USD/tC时,2030年C02减排率分别为7.0%、16.3%、26.2%、37,4%和44.3%,2040年分别为12.0%、26.1%、33.6%、37.5%和48.7%,2050年分别为16.4%、29.9%、33.4%、36.4%和48.5%(第1337页)。上述数据表明,税率从30USD/tC增加到200USD/tC(增长了5.67倍),2030、2040和2050年C02减排率分别增长了5.33、3.06和1.96倍,可见,随着税率的增加,近期的碳减排效应增加更加显著,而远期的碳减排效应增加不多。
(二)能源效应
碳税既会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又将对能源消费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碳税提高了化石能源的价格,在我国现时能源需求价格弹性还较高时,这将促使企业淘汰落后的高能耗技术,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将促使企业使用更多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变能源消费(经济论文)结构。
从时间角度考察,当税率为5或lOUSD/tC时,征税后第一年能源消费将分别下降6.13%或11.38%,2020年将下降2.27%或4.32%(第48页)。分地区比较,我国东部大多省市,碳税对其能源消费起抑制作用;而中西部大多省市则相反。其原因在于我国东部大多省市化石能源储量较少,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经济增长以低能耗行业为主,征收碳税既会使企业积极提高能源效率、寻找替代能源、以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替代能源要素,又会使地方政府将碳税收入投入到高科技、低能耗和服务型产业中去,优化产业结构;与此相反,中西部大多省市化石能源储量丰富,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增长以高能耗行业为主,征收碳税,虽然也会使企业节约能源,但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会将碳税收入投入到高能耗产业中去,且后者的效应远大于前者。因此,我国中西部地区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走一条高科技、高效率、低投入、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50-51页)。这样,碳税才能成为我国各地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三)经济效应
碳税的经济效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碳税会降低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碳税可增加政府收入,增加政府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
当税率为5或lOUSD/tC时,征税后第一年GDP将分别下降0.43%或0.85%,2020年GDP仅下降0.10%或0.07%(第48页)。可见碳税对经济的短期影响相当大,但长期影响将不断弱化。当税率为50USD/tC时,2030、2040和2050年GDP损失分别为188、405和至少510亿美元,分别占当年GDP的0.30%、0.43%和至少0.38%。当税率为lOOUSDltC时,各年GDP损失将高达0.6%以上,最高达0.75%(第1338页)。分地区而言,碳税将促进我国东部大多省市经济增长,而对中西部大多省市,碳税将抑制其经济增长。其原因在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科技、高效率、低投入、低消耗的基础上,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因此对东部地区可以直接征收碳税,而中西部地区征收碳税时,要求政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第50页)。
(四)福利效应
碳税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与财产税和所得税能直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不同,碳税由于具有分配累退性,反而会扩大资本与劳动的收入分配差距,加剧社会不公。为了扩大经济规模,政府通常将碳税收入用于资本积累,这样,国民收入中资本收益的比重将会增加,劳动报酬的比重将会下降。同时,碳税最终会提高工资成本,使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失业率增加,全社会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从而使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居民将遭受较大损失。因此,碳税必然会扩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当税率为5或lOUSD/tC时,征税后第一年实际工资分别下降0.18%或0.34%,就业率下降0.40%或0.76%;到2020年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