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收体系下的中国碳税设计构想
,会对宏观经济特别是能源密集型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对经济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开征之初实行低税率,则纳税人有足够的时间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在较低税负的情况下不断调整能源消费行为,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低税率还将降低社会的抵触情绪,提高碳税的接受程度。当然,低税率的实施应有其时效性,在附件I的国家第二承诺期(2013-2020年)后,应遵循渐进原则,逐步提高碳税税率;同时实施预告制度,增强纳税人的减排意识,引导企业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效率,使纳税人具有长期的、显著的减排动力。
3.税收收入的中性原则
要实现DavidW.Pearce[12](第938-948页)的“双重红利”②,必须遵循税收收入中性原则。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大多在开征碳税的同时,降低了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等税负,从而使整个税收收入相对保持不变。笔者建议,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在开征碳税的同时,削减其他扭曲性的税收并给予相关补贴,如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给予节能投资补贴和低收入群体补贴等,这样可以减少征税的福利成本,既注重了效率又考虑了再分配效应,抵消了碳税的累退性,避免了碳税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总之,应结合我国环境税收体系建设和税制结构的调整,按照有增有减的税制改革原则,以增值税转型和资源税改革所形成的税负空间为限开征碳税,基本保持税收收入的中性。
环境税收体系建设中的中国碳税的开征,将开启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门,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的巨大跨越。
[参考文献]
[1]Houghton,J.T&B.A.Callander,SK.Varney.1992.ClimateChange1992:TheSupplementaryReporttoTheIPCCScienti,icAssessment.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Baranzini,Andrea&JosGoldemberg,StefanSpeck.2000.“Afutureforcarbontaxes,”EcologicalEconomics32(3).
[3]钟锦文、张晓盈:《关于我国碳税征收的研究》,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7期。
[4]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载《财政研究》2009年第10期。
[5]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载《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10期。
[6]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8期。
[7]张明文、张金良、谭忠富、王东海:《碳税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载《技术经涛》2009年第6期。
[8]陈灵广:《8月份煤炭价格总体平稳》,载http://www.ndrc.gov.cn/jgjc/jgjc/t20100906_369648.htm,2010-09-6。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通知》,载http://jgs.nclrc.gov.cn/jggs/sytrqjg/t20100531_350437.htm,2010-5-31。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载http://jgs.ndrc.gov.cn/jggs/sytrqjg/t2010053L350438.htm,2010-5-31.
[11]张晓盈、钟锦文:《我国开征二氧化碳排放税的几点思考》,载《经济纵横》2010年第8期。
[12]Pearce,DavidW.1991.“TheRoleofCarbonTaxesinAdjustingtoGlobalWarming,”TheEconomicJournal407.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6155.html
3.税收收入的中性原则
要实现DavidW.Pearce[12](第938-948页)的“双重红利”②,必须遵循税收收入中性原则。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大多在开征碳税的同时,降低了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等税负,从而使整个税收收入相对保持不变。笔者建议,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在开征碳税的同时,削减其他扭曲性的税收并给予相关补贴,如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给予节能投资补贴和低收入群体补贴等,这样可以减少征税的福利成本,既注重了效率又考虑了再分配效应,抵消了碳税的累退性,避免了碳税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总之,应结合我国环境税收体系建设和税制结构的调整,按照有增有减的税制改革原则,以增值税转型和资源税改革所形成的税负空间为限开征碳税,基本保持税收收入的中性。
环境税收体系建设中的中国碳税的开征,将开启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门,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的巨大跨越。
[参考文献]
[1]Houghton,J.T&B.A.Callander,SK.Varney.1992.ClimateChange1992:TheSupplementaryReporttoTheIPCCScienti,icAssessment.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Baranzini,Andrea&JosGoldemberg,StefanSpeck.2000.“Afutureforcarbontaxes,”EcologicalEconomics32(3).
[3]钟锦文、张晓盈:《关于我国碳税征收的研究》,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7期。
[4]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载《财政研究》2009年第10期。
[5]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载《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10期。
[6]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8期。
[7]张明文、张金良、谭忠富、王东海:《碳税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载《技术经涛》2009年第6期。
[8]陈灵广:《8月份煤炭价格总体平稳》,载http://www.ndrc.gov.cn/jgjc/jgjc/t20100906_369648.htm,2010-09-6。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通知》,载http://jgs.nclrc.gov.cn/jggs/sytrqjg/t20100531_350437.htm,2010-5-31。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载http://jgs.ndrc.gov.cn/jggs/sytrqjg/t2010053L350438.htm,2010-5-31.
[11]张晓盈、钟锦文:《我国开征二氧化碳排放税的几点思考》,载《经济纵横》2010年第8期。
[12]Pearce,DavidW.1991.“TheRoleofCarbonTaxesinAdjustingtoGlobalWarming,”TheEconomicJournal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