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3,抓住学科特色,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高等教育中,质量是生命,特色是优势。设计教学的改革关键在抓好学科特色,深入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设计学科与艺术学科相通而又有鲜明特色,设计学科有很强的科学性、时代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生活文化、市场等因素而不断变化。
画家可以从构思到制作一个人完成,通过作品将作者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修养、风格和技巧展现给观众。而设计师,尤其是工业设计师通过由他设计、由工厂生产的作品,不但要反映设计师的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广大消费者的功能和消费需要,要满足工厂的技术要求,要及时反映时代的科技成果等。工业设计师必须靠群体才能完成,从开发到生产,周期较长。
设计师以创造未来,造福人类,创造新的“人类棗自然棗社会”,创造新的人类文明为己任。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领域不断拓宽,电子计算机、现代高科技在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设计领域正在发生由量到质的变化。因此,我国沿用的以美术教学为主体的设计教学模式已不能再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快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自身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设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部分院校还处在
建立或完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阶段。加上各校情况不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慎重,要深入调查研究,以点带面搞试点,取得经验再加以推广。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一定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商品“物以稀为贵”;文化则以特色著称。失去特色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设计教育也不例外。
现在绝大部分院校都热衷于模仿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办学模式,硬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缺乏自身的特色。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和缺乏竞争力的教育,抄袭和模仿决不是设计的本质,教学也一样。由于各国条件不同,设计教育既要与国际接轨,主要还要从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本国优秀传统、产业、文化及人才的优势,发挥本地区、本学校、多学科的优势来制订学科方向,设置专业及规模,办出自己的特色来。以日本工业设计师摇篮著称的日本干叶大学工学部工业意匠学科的四位博士导师,94年10月来我系访问看了教学成果展品后赞叹不己,认为比他们的水平高得多。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马蒂斯教授来访后也作出了同样高度的评价。其实在总体学科水平上,尤其是科学研究等方面,与他们存在一定差距,但正是我们系的办学特色令外国专家佩服。
今后的设计教育应该有同样的目标,但不是寻求统一的模式,而是发展自己的特色,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尤其在整个世界由物质不足转向精神不足的时代,特色教育显得特别重要。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 各专业的主干、学位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比例及衔接关系。
② 各专业知识板块的比例关系,如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其它通识课程的比例。
③ 要充分考虑各层次的不同要求,防止目标过高,教学内容、要求混乱的情况。
④ 要充分考虑各专业的特色及专业间的交叉,以培养适合国情的一专多能、适应性较强的人才。
⑤ 必修与选修的比例关系。应尽可能减少必修课程,扩大跨专业,跨系甚至跨
学校的选修,以培养未来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⑥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程体系建立和改革,要完善和强化有特色的主干课程,逐步淘汰或减少过时的课程:增设和取消课程都要持慎重态度;新的课程体系与老的体系有很大变动时、应通过个别专业、个别班级搞试点,不宜轻率地全面推开。
⑦ 要处理好课程体系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台专业教学有其自身规律,不是企业生产产品,要维护课程体系的严肃性,一般必须有一个循环的试验,甚至更长。每年可以着重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体系不能轻易变动,每门课程必须是成熟的、完整的)不能把某一课程的一个环节或一个课题作为一门课来开,以免课程名称的混乱。
要处理好现代手段和基本功的关系。国外已办全部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设计专业。无可置疑,计算机是很重要的设计工具;但是无论计算机如何先进,尚不能代替人的创造和感觉。因此,在掌握计算机以前,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会有碍于创造和感性的训练。
⑨ 
《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