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正文

试析媒介消费中的民事合同关系


条对此类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规定: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四条  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

  从学理上看,该法条是关于无名合同适用法律的规定。所谓无名合同即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媒介消费中出现的各种无名合同,尽管在其他法律乃至合同法分则中没有规定,但依据《合同法》第124条的规定,仍然可以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再加上法官可以采取类推适用的方法,从而使得媒介消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合同关系,都可以纳入合同法的规范范围。这样,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合同案件,法官都可以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作出裁判。
  
注释:
*  本文所称的媒介消费(Media  Consumption),泛指获取和享用大众媒体的精神产
品或传播服务。需要说明的是,大众传播学话语中的媒介消费,通常只被理解为
受众对大众传播产品的视听阅读,也就是日常所说的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
笔者认为,人们向电视台或电台点播节目、拨打媒体开办的热线电话、在媒体上
刊登个人广告等等,亦应纳入媒介消费的范畴。读报、看电视、听广播是在消费
媒体提供的精神产品;点播节目、拨打热线、刊登个人广告则是在享用(消费)
媒体提供的传播服务。
(1)参见王利明:“对《合同法》格式条款规定的评析”,《政法论坛〈中国政法
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3-5页。
(2)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174页。
(3)目前,在国内外的报业经营中,有些报纸是免费赠阅的。比较典型的是各种“地
铁报”,如英国的《伦敦都会报》、瑞典的《国际地铁报》、挪威的《20分钟报》、
美国的《费城地铁报》、日本的《今日标题》、阿根廷的《理性报》、我国上海
的《地铁采风报》和香港的《都市日报》等。这类报纸与读者之间当然不存在
买卖关系(如果它刊登广告,那么它与广告主之间可能存在有偿服务合同关
系)。另外,有时候某些报纸在创刊、改版初期或出于其他的考虑,会向公众
提供一些免费赠阅的报纸。但这些无偿发行只是报业经营中的“个别”,而有
偿发行则是报业经营的普遍现象。
(4)可以对此处所说的卖报者作广义的理解。在报纸零售市场上,读者是买方,报
摊报亭的售报人是直接的卖方,如果报纸出现缺损等可诉的质量问题,根据《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读者可以向售报人要求赔偿,售报人向读者承担的
先行赔偿责任不以过错为要件。售报人赔偿后,属于报社的责任或是属于向报
摊报亭供货的批销商的责任,售报人有权向报社或者批销商追偿。相对于买方
的读者而言,报摊报亭的售报人、报纸批销商和报社,作为供方不同环节的经
营者,都负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义务,共属于广义的卖报者范畴。
(5)参见梁慧星:“中国的消费者政策和消费者立法”,《法学》2000年第5期,23-26
页。
(6)统计数字见中国报协发行工作委员会:“2002—2003中国报业发行现状与发展
趋势报告”,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4月15日,第五版。
(7)参见张毅、贾玉平:“邮政合同论纲”,《邮政研究》,1999年第5期,45-46
页。
(8)虽然要约邀请性的广告通常不对该广告的承诺者承担合同法方面的法律责任,
但如果该广告违反了《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比如作
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使用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词语,或含有妨
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内容等,则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将因此
承担行政或民事法律责任。
(9)资料来源:1998年11月28日《生活时报》,第16版。
(10)资料来源:2001年4月16日《深圳商报》。
(11)见杨立新:“论悬赏广告”,载于杨立新民法网(http://www.yanglx.com),浏
   览日期:2002年9月16日。
(12)一般情况下,要约应当向特定人发出,也就是须以具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
   组织为对象,直接向其发出要约。而悬赏广告的要约则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
   发出的,这是视为要约的悬赏广告与一般意义上的要约唯一的区别,除此之
   外,悬赏广告的发出、到达、效力期间、撤销、无效等与通常合同要约的一
   般规则并无二致。
(13)此处提到的报纸质量,主要不是指报纸的内容,而是指报纸载体和报纸编印
   的技术性质量。如版数是否齐全、印刷是否清晰、文字的差错率如何等等。
(14)该案案情及其法理分析,请参见杨立新:“有线台过量插播电视广告的民事责
   任”,《中国律师》2000年第8期。62-65页。
(15)在1999年西安市民王忠勤诉西安有线电视台一案中,西安有线电视台不服一
   审判决,上诉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提出的理由之一是,鉴于电视收
   费

服务合同的特殊性,其合同义务就是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电视节目信
   号的输送,而对于输送节目内容,因为双方事先没有约定,故其不可能存在
   违约问题,原审法院判决其合同违约,事实依据不足。(参见陕西省西安市中
   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0>西民二终字第443号)
(16)报纸的质量问题,有些具有民事可诉性,有些则不能也不宜靠民事法律的手
   段来解决。报纸载体和报纸编印的技术性质量出现问题,如版页残缺、文字
   的差错率过高等是可诉的,而报纸内容的质量高低,一般没有民事可诉性。
   因为对报纸、节目内容的评价,往往因人而异,甲说不错的,乙可能觉得很
   糟,青年人喜欢的,老年人可能反感。即便是大家都评价很差的报道或节目,
   也无法按照法律的要求对读者和观众的实际损失进行举证和证明,而只能通
   过受众反馈、媒介批评、媒体内部的自我调控、行政管理等途径来促其改进
   和解决。此外,如果允许媒介消费者对不合己意的大众传播内容轻易地享有
   否决权,势将限制乃至剥夺社会成员的表达自由,而表达自由与媒介消费者
   的权益一样,也是法律所保护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更高阶位的公民
   权利和基本人权。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假新闻,有的法律学者认为,报纸上出
   现一两条假新闻,可以通过新闻行政管理手段来处理,但如果一份报纸上的
   假新闻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就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至于报纸内容可能出现的
   其他违法问题,比如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发表有损国家利益的言论等,则不
   属于民事合同意义上的产品质量问题,需要根据侵权行为法、行政法和刑法
   的规定来解决。(原文载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2-9页)

试析媒介消费中的民事合同关系(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652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商法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