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教育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时代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教育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因为人们主要从事信息知识工作,这种工作的知识密集度高,要求人们具有较渊博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1.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
2.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
“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工程应切实重视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普及信息意识、信息基 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目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纷纷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也明文规定:从2001年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3.充分鼓励中小学学生参加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小学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特别是校园网上软件资料中心的开发与利用,既可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网上的资源。
(2)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广播与电视节目的采集、编导、录制、播出、评价、反馈与改进过程。
(3)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讨论、策划信息化宣传、撰写信息化文章,既可普及信息理论,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相结合
开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而且能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二)举办短学制、多形式、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科技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加速人才培养,因此要缩短学制。由于人们的工作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如面授、函授、电大等,来适应人们的需求。现代教育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了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信息加工传输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信息社会知识密集型生产中科技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因此,需要培养知 《信息时代的教育》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7088.html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教育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因为人们主要从事信息知识工作,这种工作的知识密集度高,要求人们具有较渊博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1.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
2.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
“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工程应切实重视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普及信息意识、信息基 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目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纷纷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也明文规定:从2001年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3.充分鼓励中小学学生参加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小学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特别是校园网上软件资料中心的开发与利用,既可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网上的资源。
(2)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广播与电视节目的采集、编导、录制、播出、评价、反馈与改进过程。
(3)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讨论、策划信息化宣传、撰写信息化文章,既可普及信息理论,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相结合
开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而且能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二)举办短学制、多形式、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科技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加速人才培养,因此要缩短学制。由于人们的工作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如面授、函授、电大等,来适应人们的需求。现代教育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了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信息加工传输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信息社会知识密集型生产中科技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因此,需要培养知 《信息时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