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发行上市中的相关法律问题(上)
7.股份公司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定向募集公司缩股必须符合条件,即发行额度不够以致达不到25%的社会流通股比例,同时缩股比例要适当,否则中国证监会有权调低其新股发行市盈率。对于符合条件且进行过必要的信息披露的缩股公司,在以后年度如符合配股条件的,可进行配股。
宁波联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发行上市过程中成功实施了缩股。缩股前,公司总股本为14837万元,但3000 万的社会公众股额度尚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社会公众股须占不低于公司总股本25%的比例的条件,因此,经中国证监会认可,公司决定实施缩股方案。
1997年1月,根据公司199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 经宁波市财政局甬财政国〔1997〕9 号文件和宁波市证券和期货监管办公室甬证期监办〔1997〕1号文件批准,公司对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进行了同比例缩股,将股本总额由14837.9万元缩至9000万元。1997年1月17日,公司在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
成功实施缩股后,公司于1997年3月25日刊登招股说明书, 向社会发行3000万股社会公众股股票。
(四)关于内部职工股规范问题
1992年5月15 日国家体改委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第24条规定了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可按照不超过公司股份总额的20%的比例认购股份,这部分股份被称为“内部职工股”。
由于定向募集公司在发行内部职工股过程中经验尚不丰富,职工认购股份热情分高涨,加上有关体改部门在管理上也有漏洞,致使许多定向募集公司的内部职工股出现了超比例、超范围的“双超”现象。
超比例是指超过了25%的上限,而超范围则是指大量的社会公众也认购与持有了内部职工股,造成“内部股公众化”。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于1993年4月3日转发了国家体改委、国家经贸委、国务院证券委《关于立即制止发行内部职工股不规范做法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内部职工股进行规范的主张和相关措施。
1993年7月1日,国家体改委发布《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该规定重新明确了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为2.5%, 即定向募集公司的内部职工认购的股份总额,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二点五。
同时,该规定明确限定了内部职工持股的范围:
公司向内部职工募集的股份,只限于以下人员购买和持有:
1.公司募集股份时,在公司工作并在劳动工资花名册上列名的正式职工;
2.公司派往子公司、联营企业工作,劳动人事关系仍在本公司的外派人员;
3.公司的董事、监事;
4.公司全资附属企业的在册职工;
5.公司及其全资附属企业在册管理的离退休职工。
下列人员不得购买和持有公司向内部职工募集的股份:
1.公司法人股东单位(包括发起单位)的职工;
2.公司非全资附属企业及联营单位的职工;
3.公司关系单位的职工;
4.公司外的党政机关干部;
5.公司外的社会公众人士;
6.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购买和持有公司股份的其他人员。
1994年
7月1日《公司法》生效实施,该法中不再有“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与“内部职工股”的提法,新发行的内部职工持有的股份被称为“公司职工股”。
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在增资发行股票过程中须对内部职工股进行清理。清理原则是:
1.1993年4月3日前,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三个部委《关于立即制止发行内部职工股不规范做法的意见》前,发行的内部职工股如有“双超”情况的,公司要向省级体改部门或证券主管部门书面说明情况,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省级体改委或证券主管部门要出具确认批复文件;
2.1993年4月3日至1993年7月1日前,即国家体改委《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发布前发行的内部职工股如有“双超”情况的,要由原审批部门向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和国家体改委体改司说明情况、检讨并承担责任;
3.1993年7月1日后发行的内部职工股如有“双超”情况的,则要清理纠正,即超范围发行的,超出部分要清理,或退股注销,或转让给有资格持有者;超比例发行的,要达到符合条件的2.5%的要求。
因此,在报送中国证监会的申报文件中,律师要协助公司及主承销商制作《内部职工持股清理方案》,而且还需将从当地体改部门或证券主管部门处获得的有关内部职工持股的处理方案的批复文件、从内部职工托管机构处获得的内部职工持股托管情况的报告一并上报中国证监会;同时在法律意见书及律师工作报告中须就内部职工股的清理作出专门论述。(未完待续)
吕红兵
《证券发行上市中的相关法律问题(上)(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