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生物谷运行与发展的整体研究
术、资金、人才的整合,尚处于相对自发的阶段,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对优势资源的激烈竞争,生物谷服务体系(生命科学研究院、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的资源整合机构需要进一步专业化和强化。对成熟企业、机构的整体(分支)引进不足,使孵化企业的产业化面临问题。
3.4青岛生物谷运行机制问题
现阶段青岛生物谷的外部资源整合、外部市场开拓、外部环境适应机制的建设需要提高到战略层次;青岛生物谷内部运行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也应通过组织建设来加强。
4、对策与建议
4.1青岛生物谷自身发展对策
建立协调生物谷计划整体运行的企业化组织机构,对各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与组合,使其具备相应功能,以保证生物谷计划的成功实施;健全各资源整合机构和团队,加紧对资源的竞争,尤其是强化与技术源头的联系的分支机构;加紧建设风险投资机构和资金投入中介机构;建设专业化的青岛生物谷信息交流与交易平台,增加网站的专业化信息交流与技术、人才、产品交易内容;加强对被孵化企业的跟踪服务,强化相互间的正式与非正式联系,建立相应专业协会与行业协会;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协助引进成熟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与国际、国内知名生物科技园区及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关系。
4.2青岛高新区应采取的对策
继续大力支持“青岛生物谷计划”,在扶植方式上体现规范化管理的特征,按WTO国际通行规则要求改革政府管理生物谷的政策与具体方式;支持和协助筹建生物技术产业孵化与创新服务体系(孵化、中介、咨询、融资、物业等),促进其按企业化运作;积极支持和促进生物谷建设的国际化合作与竞争。
4.3对青岛市政府的几点建议
将“生物谷计划”当作青岛新世纪初期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战略,予以全方位支持,结合青岛优势企业和知名活动(会展、节庆)进行宣传和推介;积极协调与“生物计划”有关的地方及驻青单位企业、机构,使生物科技产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结合申办奥运会成功,积极鼓励和支持东部地区生产与生活设施的投资建设,为“生物谷计划”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2001中国高技术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38.
[2] Liu Shuguang,Chen Cai.Progress of regional economicgeography in China:a
comparative study[J].The Journal ofChinese Geography.1999,8(3):257-263.
[3] 刘曙光,田丽琴.区域创新发展的模式及其国际案例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10(1):20-23.
[4] 刘曙光,刘子玉.国际生物科技园发
《青岛生物谷运行与发展的整体研究(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7111.html
3.4青岛生物谷运行机制问题
现阶段青岛生物谷的外部资源整合、外部市场开拓、外部环境适应机制的建设需要提高到战略层次;青岛生物谷内部运行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也应通过组织建设来加强。
4、对策与建议
4.1青岛生物谷自身发展对策
建立协调生物谷计划整体运行的企业化组织机构,对各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与组合,使其具备相应功能,以保证生物谷计划的成功实施;健全各资源整合机构和团队,加紧对资源的竞争,尤其是强化与技术源头的联系的分支机构;加紧建设风险投资机构和资金投入中介机构;建设专业化的青岛生物谷信息交流与交易平台,增加网站的专业化信息交流与技术、人才、产品交易内容;加强对被孵化企业的跟踪服务,强化相互间的正式与非正式联系,建立相应专业协会与行业协会;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协助引进成熟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与国际、国内知名生物科技园区及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关系。
4.2青岛高新区应采取的对策
继续大力支持“青岛生物谷计划”,在扶植方式上体现规范化管理的特征,按WTO国际通行规则要求改革政府管理生物谷的政策与具体方式;支持和协助筹建生物技术产业孵化与创新服务体系(孵化、中介、咨询、融资、物业等),促进其按企业化运作;积极支持和促进生物谷建设的国际化合作与竞争。
4.3对青岛市政府的几点建议
将“生物谷计划”当作青岛新世纪初期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战略,予以全方位支持,结合青岛优势企业和知名活动(会展、节庆)进行宣传和推介;积极协调与“生物计划”有关的地方及驻青单位企业、机构,使生物科技产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结合申办奥运会成功,积极鼓励和支持东部地区生产与生活设施的投资建设,为“生物谷计划”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2001中国高技术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38.
[2] Liu Shuguang,Chen Cai.Progress of regional economicgeography in China:a
comparative study[J].The Journal ofChinese Geography.1999,8(3):257-263.
[3] 刘曙光,田丽琴.区域创新发展的模式及其国际案例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10(1):20-23.
[4] 刘曙光,刘子玉.国际生物科技园发
展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2):54-58.